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相较于普通高校办学,其特殊性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上。为适应于社会的需要,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重专业实践能力。但就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人才的培养现状而言,实践性存在问题与不足。基于此,本文倡导以课堂教学效率为关注点,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挖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学用一体化模式,对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师范高校;培养探究
前言:虽然我国应用型高校明确且重视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但长期以来,基于国内高校综合能力培养的大背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在学生的实践探索方面,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高等院校师范人才的培养实质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亦是长期存在。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的单一落后,也导致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一、改革人才培养教学策略,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力度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殊性,师范人才的培养不能与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完全一致,而应当遵循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实践探索这一主题。师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的体现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师范生将来的就业将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联,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1]。无论是在学习如何做好教师的师范专业在学阶段还是到了真正教书育人的履职阶段,都需要教师亲自上手实践,以此增加教学经验,对以后的从业生涯积累有意义的经验,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甚至比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理论知识更加重要。所以为适应师范人才培养重实践的迫切需求,必须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学习自主性。只有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起来、动起来,才能使得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更上一层楼。
例如,引导师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与学生的有效学习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将来的教学活动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所以任何学段包括高等教育阶段都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往往能做的是将其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却并不能具体量化学生是否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任务并有所内化收获,此时便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应当是形成一定的诱因,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让学生产生并维持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举行阅读大赛,并设置一定的奖惩,让学生收获荣誉、收获知识与能力。比赛目标清晰明确,比赛时程可以灵活设置短、中、长期,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应当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代任务、提供帮助,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逐渐的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自主阅读等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占比成为师范生的实践课程。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当今社会科技、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侧重于实践方面,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于应用型高校师范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利[2]。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的手段方法是有着莫大关系的,教师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知识,而想要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利用适宜的教学工具,是非常关键的。正所谓让知识的教育性、科学性和魅力同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的这种做法更能让应用型高校中师范人才的培养变得简单,让高校的课堂效率显著增加。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手段方法很多,教师首选的方案应当遵循简单便利且高效的原则[3]。
例如,课堂上以播放视频短片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对新旧知识的共鸣,这就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方法。
具体如学期初的一节高数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高数的发展史类的小视频,进入教室之后,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以小视频的播放开课,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在课程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奠定这节课程的主题与基调,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好地关注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掌握相关技能。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也是值得关注的,多姿多彩的课件内容,无论是图片、文字还是音频内容,相对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都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建立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之策,可以缓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许多“尴尬境地”。
三、拓宽高校实习实践渠道,建立学用一体化模式
实习实践是应用型高校的师范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师范学生的实习实践效率,学校有责任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构完善的实习实践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和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师范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未来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将来就业的保障之一[4]。拓宽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渠道,应重视与一线幼儿园、中小学、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长效合作与协同育人,各参与力量发挥所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也正是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针对存在不足查缺补漏的学习积极性与需求,真正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学用一体模式的建构,必将极大程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加速学生的专业成长。
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上完每一堂课,讲授每一节知识点之后,一般的做法是理论知识的考查与测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应用能力。因为学生并没有将所学运用在实践中去检验,不能了解自身实际不足。若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后,再让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操作,巩固、强化、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相信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的学习效率有质的提升作用。具体如师范学生学习完“班级管理”相关内容后,课程责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一线学校,通过多途径的见习、实习、实践让学生真身临其境亲历体验一下班级管理的程序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同凡响。课程责任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在自己负责管理的一线班级开展班级管理演示活动,也可以通过一线学校的推荐,具体的到适合的幼儿、小学等阶段的学校去进行观摩学习,借助一切平台、机会、资源去习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学校和各课程责任教师都应该为学生的亲历式学习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人才的培养想要更上一层楼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需要重视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更好的培养师范专业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最终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提升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变革都是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有益的,同时能更好的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探究——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教育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139-140.
[2]余明友,李明峻.基于专业认证视域的师范专业发展路径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3):42-46.
[3]刘博聪,陈妍蓉.本科生物师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教学的适切度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18-119.
[4]孙俊永,甘甜,骆定法.彰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提升师范办学优势[J].广州化工,2020,48(05):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