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包含内容较多,主要有学生获得体验、途径、环境以及分享,现如今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而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则就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获得感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以此来培养出更加优质的高职院校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变革,高职院校思政课在这一环境下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行改善与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思政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如何讲、怎么讲为主,没有对学生“获得感”起到足够重视,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整个教学活动也可谓是本末倒置。思政获得感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们真正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本文也就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概述。
一、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获得感内涵
“获得感”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在会议之中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够立得住、叫得响、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冠词,让群众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深受众多关注[1]。思政课获得感主要是指学生在消化、接受、运用思政课教学内容所获得基于某一种需要而自我实现和满足的一种情感体验,也是思政课价值的一种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有提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是这一项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思政课获得感主要包含了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途径以及获得分享这四个方面。
二、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获得感主要影响因素
(一)教师教学因素
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主体,其对于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造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本身业务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而言十分重要,可是在实践教学课堂之上,部分教师学术功底不够扎实,教学期间照本宣科,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也缺少教学亲和力与人格魅力,最终思政课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其次,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部分教师教学所选内容较为陈旧、空洞,理论性较强,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来合理选择,最终无法满足学生实际诉求。最后,教学方式不够合理。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期间过分关注教什么,却忽视了学生要什么,整个教学课堂缺少精雕细琢,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最终也就无法保障教学效果[2]。
(二)学生因素
首先,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是高职思政课获得感无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学生都觉得思政课学习无关紧要,更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网络不良价值观与思想影响而出现对主流价值观不认同等情况,对于思政课教学缺少认同感与兴趣度的情况下,思政课获得感自然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目的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等情况,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觉得思政课是无用的公共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上思政课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学分、应付考试,所以最终自然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因素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课程设计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是由理论与实践这两个部分构成,而在这其中理论课程是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实践课程则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可是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明显缺少对实践课的合理组织与设计,最终自然也就无法保障思政课获得感提升[3]。
三、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获得感提升途径
(一)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要想真正有效增加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毕竟教师教学理念与认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有教师树立起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增强学生获得感。首先,教师需要树立起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国内和国际视野、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借助唯物辩证法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真正在教学课堂之上用心、用功、用情,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获得感。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怀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得以提升。其次,教师还需要树立起供给侧改革理念,严格按照职业教育内在发展逻辑来进行教学,在思政课教学期间注重教育政治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在适应新时代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思政课教学,及时处理思政课教学与职业教育脱节等情况,真正因材施教来展开思政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得以提升[4]。最后,树立起协同育人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坚持知行合一、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想有效增强学生获得感,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及时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以此来有效提高思政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这样就能有效改善学生兴趣不足而引发的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无法得到提升的现象。在此期间,教师恶意借助于时事分享、课堂笔记、课堂抢答以及师生问答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这些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得以有效提升。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印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然后将学生课堂笔记纳入到思政课成绩考核之中,以此来有效强化学生记忆点,促进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把握;而在思政课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则可以借助于知识抢答这一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促进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有效的课堂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自身思政课获得感。
(三)合理设计课程
针对于课程设计而引发的思政课获得感无法得到保障这一现象,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期间还需要合理进行课程设计。虽然思政理论课十分重要,可是实践课程也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凸显思政课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借助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同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拓展开阔自身视野,这样就能有效弥补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学不足,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5]。在实践课教学期间,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积极借助于社团联合会、学生会以及团委等组织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政教育,最终有效增强学生获得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获得感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理论依据,也是有效检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客观标准,更是有效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高职思政课获得内涵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能够有效为学生获得感提升奠定基础,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举措,所以本文也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蒋辉, 穆晓霞. 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探析[J]. 新西部, 465(02):164+170.
[2] 李睿, 杨柯. 新时代工科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调查——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33(06):44-48.
[3] 郑新瑜. 高职高专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调查研究与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6):270-271.
[4] 方艳蕊.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如何提高学生获得感[J]. 教育现代化, v.5(31):344-346.
[5] 李强, 于璇, 叶欢. 从获得感角度来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 改革与开放: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