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顾忆涵
[导读] 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特色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上面临着西医理念渗透、执行力不足
        摘要: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特色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上面临着西医理念渗透、执行力不足、网络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充分等挑战,需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推进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及对策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呈现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药院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中医药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西医文化理念对中医药文化的渗透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藏,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精髓。中医药文化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但自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利用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向中国输出文化产品,并企图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不得不说,近些年西医文化理念的灌输对中医药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让中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西医文化中所谓的自由主义、科学主义等错误思潮对当代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他们在中医药文化理念上出现偏差,对中医药文化知识产生怀疑。
(二)中医药院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执行力不足
        近些年,各中医药类高校普遍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但在贯彻实践中,还是落入了“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的窠臼中。
        首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比较单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虽然近些年,“网络思政”、“课堂思政”的呼声较高,很多高校也在积极践行,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课堂思政”本身对高校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有一定要求,但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握“课堂思政”的真正内涵,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自然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更多流于形式。
        其次中医药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高校承担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党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但目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招聘辅导员对专业不做要求,当然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但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他们未必能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再加上辅导员平时事务性工作繁多,很难有大量时间来研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学生相应指导,这就导致意识形态工作缺乏创新性,教育实效不明显。
(三)网络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充分,监管不到位
        一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网络上大肆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这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完全成熟的当代大学生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对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感和意识形态鉴别力也是一种同化和摧毁。
        另外,部分中医药院校对网络监管不到位,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高校学生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时常会有高校因网络监管不善而引起校园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所以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高校舆情监控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一平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二、加强中医药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各高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努力做到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加强中医药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需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兴起,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我国意识形态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很多大学生因自身阅历有限,在文化选择上难免出现错误和偏差。就中医药院校而言,如何让大学生保持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尤为重要。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利用好我国传统医药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等中医理论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具体体现。中医药院校尤其要建设能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中国传统节假日、学校重大事件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适度加大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比重,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体会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合力形成
        高校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素养过硬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首先高校领导要统筹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并督促各院系贯彻实施;其次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除了关注教学和科研之外,更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能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授课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最后着重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力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校园舆情有效监管机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主流思想,传播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拓意识形态教育网络新阵地,例如加强校园“两微一端”建设,打造意识形态教育线上课堂;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开设诸如红色教育、经典阅读、交流访谈等栏目,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 http://www.gov.cn/xinwen
/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
/xwfbh_2017n/xwfb_20171206/sfcl/201712/t20171206_320713.html.
[3] 谢太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8-10-23(6).
[5] 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 辛哲,闫海军等.中医药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