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教育实践现状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苏雪花
[导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小学作为对人知识启蒙阶段,接受生命教育也提上日程。本文尝试阐述生命教育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估计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实行生命教育的可实施的途径,进而促进现代小学生命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1、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首先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认识到生命的不可逆,体会到生命对自己和亲人的意义。然后教会学生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大自然一切生命。最后教会学生树立自己保护、保护他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了解到生命只有一次,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死亡意识,清楚死亡的真正意义,使学生们对生命和死亡产生敬畏心理。让学生们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1]。这是生命教育的内核。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并不完全,处于三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的生命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识淡漠。在学业压力下,有的学生感到压抑痛苦,甚至走上极端道路,开展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问题
        当前时期,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现代小学生命教育的过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相关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等方面造成影响;而现代小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以下面几类为主,分别是:
        1、学校层面的问题
        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围绕应试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现象始终是主流,从小学开始的应试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范围狭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成绩,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少。在考试成绩即政绩的驱动下,对占用部分教学时间的生命教育选择性忽视,虽然学生守则中有热爱生命这一条,但是实践中的教育层次远远不够[2]。小学生处于三观初建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发生一些极端行为。
        2、家庭层面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和老师一样,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三观的养成,多数父母的教育观就是“吃饱穿暖等于健康成长”,也有很多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令孩子的性格变得偏执任性,导致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利时,往往不知怎么渡过,甚至做出极端行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3、社会层面的问题
        从国内视角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意外伤害正成为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威胁,社会对小学生生命的保护机制有待完善。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提出生命教育的时间点,相较于其他国家,落后了几十年。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在教育实践中,也远远滞后,由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生命的重视与敬畏,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的可行策略
        1、学校层面
        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身心理、生理、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都在逐渐蜕变,而学校作为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场所,要认识到生命教育和文化教育同等重要,不能只看重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成绩,要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文化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拓展生命教育的范围,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授课的教育手段,让生命教育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电影等向学生科普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自己去感受生命,从而建立起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3]。
        2、家庭层面
        当前时期,为了加强小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学生家庭因素同样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不过,由于部分家长自身思想观念较为传统,过于注重学生自身成绩方面的发展,对孩子生命教育方面缺乏重视;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开展一些新型预约式的小型家长会,以此来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家长普及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生命教育,令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3、社会层面
        全社会需要形成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的广泛共识,积极配合,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未来的社会才会健康稳定。各政府部门,各社会团体需要积极配合,对小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信息媒介监督起来,减小小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几率,净化信息环境;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存扩展训练、社区义工、无偿献血及扶贫救济等社会实践与生存活动,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生存的难度及生命的温情等;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进入学校与课堂,为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宣传,加强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综上,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是共同责任。整体推动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
        结语:生命是最宝贵的,是一切的原点。不论学生将来发展如何,都要先保证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于社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关注生命教育,探索生命教育的路径,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为人父母,也是全社会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孙若男. 浅谈对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J]. 现代交际, 2019(19).
[2]胡世艳, 明兰. 浅论中小学生命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5).
[3]孙倩. 农村小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失状况以及对策[J]. 小学生(下旬刊), 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