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吴雪娟
[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设计思想,进而自广义的角度出发,剖析怎样把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设计思想更好的运用至当代的建筑设计之中,以供各位参考。
        浙江绿城利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设计思想,进而自广义的角度出发,剖析怎样把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设计思想更好的运用至当代的建筑设计之中,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当代建筑;应用;分析
        由于中国在建筑空间方面,通常会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跟手法来对古建筑方面的美与平衡等思想进行表现,比如恰如其分的繁复性装饰、意境方面的营造、虚实结合,以及等级制度等。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此为探究着手点,进而剖析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于当代建筑设计方面的运用。
        一、中国古建筑方面的设计思想
        (一)虚实结合思想
        由于中国在传统的文化思想中,是不存在绝对对立现象的。因此,虚与实方面也不是绝对对立的,通常是虚实互补、相互结合的。其中以虚来补实,会显得“实”更加的完整;以实喻虚,通过运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给较为给抽象的建筑设计思想作比喻,有助于增强其设计思想方面的形象性化。由此可见虚与实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的,唯有相互结合,方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所具有的效用。
        (二)中庸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庸思想目的在于求“和”,要求在于“持中”,主要体现在平和适度、尚中崇正,以及有序的进行群体结合。此项中庸思想融入至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之中,则主要体现在“尚中”以及“崇正”两方面,要求建筑及其建筑空间应当合乎“中正”的特性,小到民居,大至城市,传统建筑布局方面的中轴线几乎是无处不在。以故宫为例,凡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或是宫殿皆处于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平和适度”中的“度”则主要是指中庸思想方面的重要态度,此些态度之中往往包含着多样化的元素,比如适用度、舒适度、平实跟气派以及阴、阳等。
        (三)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美学思想以及人生观,主要体现在相融于自然、欣赏自然,以及于自然之中达成物我两忘的境界等。此种思想的产生与存在,使得中国古人在面对自然之时,常常会流露出认同感于亲切感。同时,就自然空间感而言,中国传统空间感也不像西方那般令人感到无尽的辽阔,而是在辽阔的空间中负有回转感、层次感以及韵律感。
        二、中国当代建筑方面的各种设计思想
        (一)形式服从于功能
        在现如今功能化的时代中,随着建筑楼层高度的不断增加,电梯的运用使得当代建筑在运用成效方面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自动化的火灾消防系统以及电子防盗设备也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的安全。虽然,这些便捷、高效的功能与设施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但是站在另一种角度来看,此种便捷却将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同质化,使得原本应该丰富、多样且多变的建筑形式遭到了一定的圈框。形式服从于功能,使的建筑师、设计者的思想受到相关条款的局限,此些功能化的标准也渐渐地模糊了建筑设计者们的眼界,越发看不清本国所原有的传统文化以及建筑周围的各类客观性环境等,以至于逐渐的构造出许多欠缺特征以及灵魂的当代建筑。
        (二)符号性
        这里所讲的符号性主要是指,通过把人们生活当中所见到的各类繁杂性东西予以简化跟提炼,从而获取其所具有的本质,进而演化、衍生出更多富有创意以及创造性的东西。
        首先,我们这里所进行探讨的符号性,并非是一种建筑构建以及设计方面的表现手法,而是指我们所想予以说明的一类中国建筑状态。由于目前中国建筑领域的不少建筑设计还深陷于关注事物本质化的符号性崇拜之中,从而使得不少人会认为就建筑理念来讲,东西方是相同的,设计也是不受国界、文化所影响的。不过,一旦将其具体至某一项目,那么地域、国家之中的传统文化、文脉是有必要予以传承的。尤其是用于居住生活方面的建筑,因为它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人文风俗、气候环境以及居住模式等方面皆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此些因素应当充分的体现在建筑方面的设计方案里。故而越是细微之处越是与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息息相关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仿古
        由于视觉有助于唤醒我们于记忆深处的体验,勾起往昔难以平复的情感波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视觉方面的各类形式,来体现以往的传统文化。尽管只是形式上的模仿,不能更好的对建筑形式给予充分的创新,且仍然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仿古建筑形式的出现正是人们持续回溯自己身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项萌芽表现,也是把传统古建设计思想充分融入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一步。
        三、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于当代建筑方面的相关应用
        接下来,我们以国家图书馆新馆建筑为例,来探究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于当代建筑设计方面的相关应用。
        国家图书馆主要分作二期来实施建设,就其一期工程方面的建筑形式来讲,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八个字来进行形容:气势磅礴、庄重雅致。建筑形式以高低错落的整体环绕式为主,且布局严谨对称。屋顶方面,主要运用的是四坡顶以及盝顶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将其中的飞檐翘角改换作秦汉时期的平直方脚风格,打破了当时建筑界在学院派古典主义方面的风格主导。屋顶方面为孔雀蓝的琉璃瓦大屋顶,外墙运用淡灰色的瓷质面砖、浅色系的花岗石基座,栏杆方面则是运用的汉白玉材质等。通过运用此些较为淡雅且明朗的饰面材料,再为其搭配铝合金材质的窗户以及茶色系的玻璃,可以更为突出的展现出中华民族清新、淡雅以及脱俗的民族书卷气息。
        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工程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水平延伸的体态以及简约整洁的风格。人们能够十分明了地感受到基座、台阶、巨大立柱方面的升起效果,以及水平延伸的巨型屋顶等基础性的建筑风格要素。同时,整个楼体所予以划分的基座、屋面以及屋顶三大部分,充分的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过去、现在跟未来。另外,由于中心大厅处于大楼中央,因此其建筑空间自地下1层地至地上5层之间,皆具有十足的通透性。
        自新馆建筑的内部结构方面来看,新馆整体设计、建筑方面更为充分的融合有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设计思想。比如,自最底层不仅能够对最上层一览无余,而且随着每层所空开的空间得以逐层增加,进而会出现一个个具有正方形特性的边缘,就如同一个个回字。对于此种的建筑设计形式而言,可以回溯至四合院当中:围合而中通。人们在维护自身隐私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跟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也就是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馆内,通透性设计与木制书架之间的搭配,于没有过多装饰的馆中,通过运用光影方面的手法,得以构建出一个虚实结合且充满变化,充满书卷气息的文化境界。朴实无华的建筑设计也再次体现出中国人传统的中庸思想。尽管新旧两馆于建筑、设计形式上各不相同,不过手法一脉相承又各自发展,放在一起更是古今文化延伸、融合的体现,十分的自然和谐。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方面的思想,在跟当代建筑设计方面还是具有较大的融合空间的。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传统民族文化之中的养分,再结合现如今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来构建出丰富多彩、合乎时代发展、审美需要的中国建筑风格。比如,悉尼歌剧院的贝壳式设计,我们可以领悟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巴塞罗那大师的建筑设计灵感皆来源于身边的细小事物,是重视自然细节的体现等。纵观我国古代山水、楼阁绘画佳作,更是深谙此道。因此,我们今后更应当将传统文化对于“意”与“境”的理解充分的融入至当代的建筑设计中来,从而探寻出更加合乎中国特色文化的建筑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商怡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6):98.
        [2]方怀良.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620-620.
        [3]查振学.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20,(1):106-107.
        [4]汪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9,(22):161.
        [5]唐金宝.中国古典楼阁建筑的设计特点及传统文化内涵[J].山西建筑,2020,46(1):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