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路桥工程在施工中对路基的沉降有很高的要求,而沉降也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问题,在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否则会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影响总体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基于此,开展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软弱土层的特点及其危害
1.软弱土层的基本特性
首先,软弱土层的土质的压缩性高,软弱土层土质间隙大,结构密度小,含水量充分,由于土质疏松空隙大导致压缩性很高。其整体上的抗剪切能力低,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土层本身的间隙较大,没有办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稳定性。其次,软土的竖向渗流能力差,和软土的竖向渗流能力很差,这并不有利于水的排放。最后,弱土层连续抗压能力差,土层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治疗。因为土层不能总是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当有外力,土层会产生变形,变形幅度与外力的时间将会增加。不仅如此,由于土层本身的巨大的差距,将会有大量的杂质渗透到差距,导致压力的差异在软土地层的每个部分。
2.软弱土层的危害
软弱土层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与风险,在政府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中,如果项目设计与建设阶段对土层的处理不当会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没有对软土进行必要处理,容易导致路桥稳固性差,由于软土层的应力存在差异,而整体的应力水平又较差,所以会导致路桥路面受力不均匀;另外一个方面,软土地基处理不当,易造成路面隆起,危及道路交通建设。当车辆在桥面行驶的过程中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增高了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不仅如此,在路桥长期应力的作用下,会导致路面发生沉降现象,导致桥台下沉,最终可能会导致路桥垮塌事故的发生。
2 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不足
2.1 不能准确的考虑到实际情况
在一些软土地基中,普遍存在淤泥土和砂石土含量较高的状况,这类地基大多都是缺乏强度且易压缩的,土质较为疏松。地基成分含量的差异性与复杂性要求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不能以偏概全,是不能以一种方式来解决所有情况的。而现实中对公路路基的实际调查大多都是敷衍了事,并没有严格的勘查体系,这就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公路修复与完善的时候没有准确的情报,只能凭自身的经验盲目选取一种方式,一般而言,大多数时候的处理方法不仅不能起到修复地基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让路基遭到破坏,让后续的修复难度加大的同时也增加了时间与金钱的消耗。
2.2 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不适当运用
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正如这句话所说,没有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解决所有因软土地基产生的公路问题。不进行实地考察是无法确认所要解决路段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判断,最终会发生施工的粗糙性与不适配性,轻者会让路基产生二次破坏,重则会造成附近区域的水污染与水土流失。
2.3 对施工的监管较为松懈
监管是保障施工准确性的重要武器,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监管的重视度较低,往往只是走个过场,装装样子,在工作质量的检查上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对于公路施工来说,质检的缺失会让施工者产生倦怠的情绪,完成工作的效率较低,在勘测地质时也不能做到精确无误,更不用说在不准确的数据上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3 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
3.1 强夯法
强夯法的实施可以让地面更加平整,利用重物对地面进行敲打也可以让地面更加板实、牢固,从而减少地面不堪重负坍塌的状况的发生。尽管强夯法能夯实地基,使软土地基、能快速地硬化以及夯实地基,虽然强夯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地基的作用,但是在真正实施该项技术时会造成大量噪音的产生,这也限制了该处理方法在居民居住区域的使用。
其次,利用重物敲打地面,想不产生震动是很难的,因此在实施时还需注意与建筑物的距离,防止建筑物结构的松动。
3.2 置换法
顾名思义,所谓置换法即将软土用粗粒土进行替代,以此来提升地基的抗压力,让地基更加稳固。在进行置换时,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软土更易软化,而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置换之前应该使用颗粒较粗的沙土来有限吸收部分地下水,减少其对置换过程产生阻碍。
3.3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对在地基中进行竖向排水体的设置,让原本土中的水排出,让软土变得更加牢固,主要是为了地基沉降问题的解决并让地基更加稳固。对于竖向排水体的选择,大多为塑料的排水板,该设计能节省软土地基固结的时间,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了地基的承载力。同样,该方法也有其弊端,在饱和、软弱的地基层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应用于渗透性差的土层。
3.4 灌入固化物法
由于软土地基中多为软土,可塑性较弱,此时就可以通过融合方式将其他物质与软土相结合,促进地基的可塑性与强度,地基强度的增加也为机械的运转提供了施工环境,否则由于软土的易变形性,这些机器在运作时就会导致地基的沉降,使地基造成破坏,这种方式的最优之处就是可添加的物质种类较为广泛,且要求不高,最为普通的水泥就可以作为添加的物质。
3.5 加筋法
加筋法旨在将强度高、面积较大的筋材加入地基中,为软土地基提供抗拉的强度,改善地基的整体受力条件,从而使地基的强度增加、承载力提高和沉降减少。但是加筋法大多都应用在深厚软弱地基层,在较薄的地基中的适用性较小。
4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路桥施工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4.1 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是正式实施阶段的前提保障,能够提升对路基处理的准确性、可行性与合理性。准备工作的进行首先就是要做好施工前对软土地基层的勘探,发现施工区域土层的特殊性,并根据检测的结果,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探讨,最终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处理手段。其次就是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测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育,让施工团队更加井井有条,施工的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对未知困难的预测也极为重要,通过勘察结果提出可能发生的状况,并针对这些状况进行提前规划,防范于未然才能让施工过程更好地进行,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更加灵活地应用于施工中。
4.2 正式施工阶段
正式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一环。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施工者针对各类技术分别进行相应防范措施的设立。比如对于夯实法的运用就是主要进行噪声的控制,同时在与建筑物距离较近的道路旁试着更换技术来进行建设,以免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地基的承载力与稳固性是公路上交通运输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而作为最常用技术之一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其选择对于公路地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做到合理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就要正视在该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吸取经验,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切实进行施工地勘察与监管的加强,让该技术更好地运用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为公路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彭帆,苏军剑.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3):155-157.
[2]陶玉明.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66-168.
[3]尹刚.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8(12):144-145.
[4]赵国庆.基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