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第6期   作者:彭慧宇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林业生产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保证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造林技术和苗木栽培技术一直都是林业工程中的重要生产技术,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是否能实现长远发展。为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强研究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充分发挥其功能,保障我国林业工程的长远稳定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引言
        培育林业工程苗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项工程涉及范围广,所有组成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倘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影响整个工程,不利于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在培育林业工程苗木的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培育技术,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满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水系统好等要求的育苗地,从而保障幼苗不受伤害。相关研究表明,苗木在轻壤土、沙土壤和壤土环境下生长比较好,若是在盐碱土或沙土环境下种植苗木,需要相关人员先改良土壤环境,经检测合格后才能种植。育苗基地环境各方面的条件必须达到非常均衡的状态才能种植苗木,否则会导致幼苗无法茁壮生长。此外,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确保在育苗地设置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尽可能确保道路与行人或车辆通过,以此可以顺利拉进机械设备,让相关技术人员快速到达育苗地,有效监测幼苗的实际生长状况。
        1.2选取更优质的苗木种子,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首先,要着重做好选种工作,要尽可能从优良的母树上采集相对应的林业工程种子,同时要充分注意到,选择母树的时候,要结合不同的林业工程系统需求,着重把握林业工程的具体发展方向和根本宗旨,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考察林木的基本性状和生长习性等等相关内容,深入细致的考察母树性状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使其符合相对应的要求和规范,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为林木健康茁壮成长奠定基础。选种工作完成之后,要预处理相应的种子,确保种子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使其基本性能能够保持在优良的状态,能够更加显著的萌发、充分降低病虫害,为萌发率和成活率得以显著提升夯实基础。
        1.3播种技术
        最常用的方法是播种法,其操作简单方便,与种植普通农作物相似,但是后续操作比较复杂。比如,虽然将树种撒到土里很简单,但是幼苗却很难存活,为此,需要工作人员控制好生长环境,确保幼苗能够茁壮生长。植苗法主要依据施工土壤情况判断其使用效果,在充分考察土质条件,处理好土地后,挖出适宜深度的土坑,盖住树苗根部。工作人员要控制好土坑深度,过深会掩埋部分枝干,枝叶无法呼吸,最后死亡;过浅会暴露树苗根部,无法吸收土壤养分,流失水土。分殖法主要针对有根部的树苗或树苗其他器官,比如,将枝干等器官作为种苗培育。这种方式不需要很多生产成本、存活率高、树苗生长快,操作简单方便,生长时间也比较短。但是由于树苗不是所有器官都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所以这种方式的培育范围比较狭窄。此外,该方式要准备质量很高的模板,需要花费更多成本。
        2林业工程中移植造林技术
        2.1把握林业工程苗木的造林时机
        移植造林技术开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造林时机选取问题。在实际开展林木苗木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域气候特点以及不同苗木的生长习性来选择最佳的造林时间。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的气候差距很大,而且不同苗木的生长习性也有着很大不同,在确定时间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最佳造林的时间。

例如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对于苗木造林最佳时间实在3-5月份的春季时间,因为在这个时间内,苗木处在萌发的重要时间点,而且气温和光照条件也十分适合造林移植,同时气温也在慢慢处在回温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大幅度提高移植苗木的成活率。但是对于南方来说需要结合具体苗木特性进行分析,因为南方气候常年温润,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进行苗木移植。而且通过实践发现,在早晨和傍晚的时间选择苗木进行移植,这样移植的苗木成活率显著提高。
        2.2确定合理的造林规格
        国有林场造林、集体造林、合作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不同的苗种对种植的疏密程度要求不同,例如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适宜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选择合适的造林规格,有助于移植后的成活率和苗木的生长速率、质量,因此在移植前做好待移植苗木的资料调查,通过对造林规格和造林图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经验确定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林木的种植合理,种植之后定期观察造林成活率,及时进行补种或者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1%以下,不含41%),选择相应的同龄大苗作为补植苗木,根据林种和树木的需求特点,可适当的进行修枝、整形工作,新造林之后,要及时进行封禁保护,禁止人们进入树林放牧、砍柴等等,对于易受冻的树林,造林后的当年冬季应做好林木的保暖工作,可采用覆土、盖草等保暖措施。
        2.3掌握林业工程植树造林技术要点?
        在开展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工程技术的要点,运用植树造林技术提升林业工程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首先,合理预防苗木在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避免在移植苗木过程中出现损伤苗木的事情。其次,种植苗木时要采用规范的技术措施,确保苗木的根茎和枝干完好无损,完整的植物枝茎能够帮助植物健康成长,有利于植物缓苗。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移植苗木的质量,要做好苗木的灌溉工作,快速恢复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环境。
        2.4做好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结合苗木并重害的差异,做好相对应的防治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对苗木造成威胁的病虫害涉及多种类型,十分复杂,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贯彻落实抓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结合病虫害的差异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够充分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喷洒乐果乳油400倍液对食叶类害虫的幼虫进行药杀,将其消灭在门萌芽状态;喷洒911乳油2000倍溶液对腐烂性病虫害进行药杀,并且要注意做好对害虫孢子核菌体的处理。其次,做好季节性的病害虫防治工作。预防的关键是在春季育苗发芽期对冬季森林工程苗木病虫害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病虫害的时机,只要使得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害虫的不适应性,导致害虫死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有效做好预防和防范的工作,使病虫害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满足相对应的预期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蓬勃发展的事业,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工造林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托,以法律为力量,以群众为基础,全面做好人工造林的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全力提升人工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蒋小平.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绿化养护技术要点探讨[J].现代园艺,2018(8):181-182.
        [2]刘军.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绿化养护技术要点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8):252,254.
        [3]刘薇薇.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绿化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4):214-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