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黄仪方 王伟 钟伟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地铁建设处于高峰阶段。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地铁建设处于高峰阶段。城市交通变得更加发达的同时,安全事故问题也随之出现,为地铁运营各类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务必对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加以高度重视,为地铁运营提供安全可靠保障。
        关键词:地铁;安全管理体系;运作
        前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客流密集化与组织运输专业化方面同样获得不断增强。地铁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十分关键的构成,突发性事故处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地难度,若无法对安全作出可靠保障,乘客信任度势必下降,随即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这也对人们生活与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务必重视对地铁安全管理体系运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这也对地铁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铁安全管理体系
        1.1 目标和原则
        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其目标为:使地铁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符合事先设计的严格标准,使事故等级与出现频率可以控制在标准范围。构建地铁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基于差异性、法律性与程序性和明晰性等具体的标准原则。
        1.2 内容
        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其内容主要涵盖:第一,法律法规体系,即专门针对地铁安全管理的法律等,存在规定性与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成为地铁安全管理体系稳定可靠运作的重要前提与关键保障。第二,运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涵盖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设备安全管理以及行车组织安全管理等。此体系贯穿于各个体系,并对各体系进行 有机结合,成为地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核心与重要主体。第三,事故预防体系,即对于各类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对设备、管理与人员和环境等的标准体系,涵盖设备、火灾、行车与爆炸等各类事故的有效预防。第四,事故处理与调查体系,涵盖伤员抢救与死者善后处理、责任划分等众多内容。第五,有关运营企业的检查评估体系,涵盖对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评估,对安全生产标准落实执行的严格检查等内容。规划建设与设备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即地铁项目规划建设与设备制造应满足安全标准,且投入运营之后对标准满足情况的具体规定[1]。
        1.3 组织结构及职能
        有关法律规范的严格制定,是通过国家与地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机构部门全权负责,并对地铁运营单位,采取严格的监督管理。若有关企业自主满足标准,可颁发许可证明。此外,安全事故评估与处理方面,同样由职能部门进行管理负责。针对车辆运营单位,基于有关法规,制定科学的内部规章制度,确保经营活动和车辆运营活动充分满足标准,避免安全事故产生。同时,与管理部门保持紧密配合,定期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若事故出现,应同有关部门保持协同,对事故采取科学快速处理。
        2 地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2.1 完善法制法规建设
        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安全法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健全,《消防法》与《安全生产法》并未对地铁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规定。立法缺乏健全完善性,致使需要采用行政手段构建科学系统的地铁安全管理体系。而针对行政手段而言,行政手段尽管同样具备强制性,不过明晰性以及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对地铁安全管理造成相应的隐患问题。基于法律法规立法条件存在不成熟的形势下,可先通过地方立法,对地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科学明确的具体规定,以此保障地铁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2]。
        2.2 优化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关于地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通常缺乏一定的规模性,且专业人才较为不足等,无法使安全监管职能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当前,应位于建有地铁城市试点构建由安全管理专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共同构成的地铁安全监管部门,并独立存在。其权利以及职责则通过有关法律等进行具体规定。除此之外,则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逐步构建全国范围的地铁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可采取独立设置,或同其他监管职能联合构建行业监管部门。
        2.3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为对突发问题做出有效预防应对,想对各类安全性问题进行提前充分考虑,对各类措施位于安全事故出现期间的具体应用处理方式,特别是针对安全管理较为薄弱的部分环节,应重点采取严格监督管理,对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做出有效弥补,对各类安全隐患做出全面彻底的仔细排查,为安全监督与行政执法等提供可靠保障。对事故进行及时全面的彻底排查,务必重视科学系统的统计分析,定时采取上报的方式,并通过严格监督为排查与报告等工作提供重要保障。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领导层与有关部门定期采取严格监督价差,重视加强生产财产安全保障工作。可对安全管理列为中重要管理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确保规范内容可对安全管理任务进行全面有效覆盖,为地铁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如广州地铁制定的“5分钟紧急应对”模式,目的是全部地铁人员能够在外部救援力量未达到前,对自身岗位职责做出充分明确,冷静快速的做好应急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以此避免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后勤、设备等部门,需加强密切配合,及时对各类隐患做出有效的彻底排查处理,以此创造安全可靠的运营环境。
        2.4 构建设备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对设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当前,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有关各不相同地理环境与地铁类型的设备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体贴项目运营初期阶段,通常盈利性并不大,制定以上标准规定阶段,应对差异性原则做出仔细考虑,对部门类型与级别的地铁项目,制定具体的必备安全设备标准规定,并强制性的要求投入。针对其他安全设备,通过投资方以及运营企业按照具体情况做出合理选择[3]。
        2.5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地铁运营筹备期内,运营单位应该基于国家安全生产法的具体标准以及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规定,制定基于安全责任为关键基础核心的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安全责任的合理划分、安全培训教育的具体标准与内容、消防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制度以及安全事故管理等相关内容,确保对各项活动采取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地铁运营安全奠定可靠的制度基础[4]。
        2.6 运用科学管理思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地铁运营筹备期内,应重视引进先进科学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以此加强事前预防应对。通过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对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控制模式做出充分熟悉和了解;通过制定相应的危险源分析以及控制程度,对运营单位危险源识别以及风险评价方式做出科学明确。开通之前,同样需对运营活动的设备与管理等方面潜在的危险源做出充分仔细识别,并做出初步风险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策,避免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地铁运营阶段,乘客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应重视构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属于非常关键的环节,安全管理同时属于系统、庞大的工程,所以,务必对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加以科学严格规范,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稳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7,030(001):110-113.
        [2]郭万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7,438(24):132-125.
        [3]慕威.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管理观察,2016,000(028):230-231.
        [4]赵文翰,蒲琪,樊茜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3(38):332-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