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胡艳
[导读]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和新环境,往往会产生哭闹情绪。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缩短这种现象的过程,将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发育,伤害幼儿的心理机能,也阻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对哭闹幼儿的引导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探究了初入园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原因进行分并采取了策略,帮助初入园幼儿调整情绪,尽快适应入园生活。在观察中,老师实行持续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和家长访谈法深入分

胡艳    新疆哈密市第六幼儿园
【摘要】初入园的幼儿由于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和新环境,往往会产生哭闹情绪。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缩短这种现象的过程,将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发育,伤害幼儿的心理机能,也阻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对哭闹幼儿的引导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探究了初入园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原因进行分并采取了策略,帮助初入园幼儿调整情绪,尽快适应入园生活。在观察中,老师实行持续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和家长访谈法深入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的家庭因素。通过分析得知家庭组织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对待教师态度、家长自身因素均会对幼儿入园焦虑造成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型教养方式、加强家园合作、家长自我心理调控方能缓解该幼儿的焦虑症状!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小班幼儿;哭闹;个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77-02

        一、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一)心理依恋性较强
        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幼儿来园的哭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幼儿与心中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二)情绪化易受感染
        小班幼儿较情绪化,因此其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也特别容易转移。因此一些不哭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哭闹后很快就哭了起来,一些本来哭的幼儿也会因为其他注意力的分散而很快转移注意力,不哭了。
        (三)以自我为中心
        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中,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他人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因此虽然有那么多同伴在,他们只愿意选择那些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群
        二、对小班幼儿哭闹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絮叨纠缠型:见到老师就会不停说“我要回家”这句反复的话语!这类幼儿的特点:内心倔强,缺乏安全感,自理能力差,在家备受溺爱,说一不二!对于此类幼儿采取策略是: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老师将幼儿园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信任幼儿园的老师,回家后,家长也要给予正确引导,不要总来探视,回家后,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也要多说幼儿园一些开心的事,正面引导幼儿!尽量不要纠缠,反复去问:“你今天哭了吗?”“你今天吃的多吗?”“小朋友欺负你了吗?”“我的小心肝儿,你在幼儿园难过了吧,不行我们就不去了”等等这类语言。解决此类幼儿的方法除了请家长配合外,老师也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生活习惯,老师多给予关心,午睡时多陪伴,让幼儿放下焦虑的防备!家园配合共同进行,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絮叨纠缠型的幼儿适应期较慢,一般都会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



        絮叨纠缠型案例:小雨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去年新入托就来到了我们班,第一天入园就哭闹的很厉害,也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就算老师给予安抚糖果的奖励等引导下都无动于衷,非常倔强,不是趴在地上哭就是不停的撕扯自己的头发,一个劲儿的说我要回家,找奶奶!求求你们放过我吧,让我回家吧!你们想要什么给我说我都会给你们,只要让我能回家!老师也会不停的抱着她哄着她!告诉她,到幼儿园交朋友多好呀!奶奶爷爷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呢!她很聪明,她会说:“我奶奶退休了,除了买菜做饭,她没有事情!让我回家吧!”这些话让我们老师都很吃惊,小小年纪懂得很多!我们使用安抚没有作用,带她出去玩,她也不玩!我们又使用了冷处理,暂时不去关注他,没想到他反而更加变本加厉,自己咬自己,自己扯自己的头发!老师将幼儿园的情况,与家里爷爷奶奶阐述后,家里人也向老师说了孩子的情况,从小幼儿有老人照顾,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父母在外地上班,一年也就来看个两三次。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奶奶对幼儿就给予更多的溺爱。小雨交往方面也比较弱,从小到大都是待在房子里,很少在小区里主动与其他幼儿接触游戏玩耍,什么活动也不是很爱参加,总是做一个旁观者。当她遇到陌生环境时,她不知该如何面对,幼儿心理的辅导与家长的沟通很重要,于是我想家长提出了几点意见,一、坚持每天正常情况下入园!二、主动与老师配合锻炼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自理能力。三、在家正确引导幼儿,让幼儿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出去多跟小朋友多接触,四、老师进行家访,到家与幼儿交朋友,快速建立老师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可是事宜愿为,两周过去了,孩子没有好转。有一天早晨入园,奶奶带着小雨找到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感觉受了不少罪,每次在家吃完早饭就吐的一地,哭的撕心裂肺!就这样,奶奶把孩子在家种种的不适应,总是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不停的唠叨,也会说一些负面情绪的话!我们也就这个学期上完就把她送回她父母那儿了,如果孩子不适应我们就看着她的状态,好了就送,不好就不来了幼儿园了。就这样,幼儿的内心也很明白,我哭我闹,就不用来了!可是她似乎又很想念小朋友,有时候我们户外活动,总能看她趴在幼儿园外面栏杆上,看大家玩耍!正因为幼儿的原因再加上家长的偏执与不配合,导致幼儿一直都很难投入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里,待再观察下发现幼儿对老师的认可,对于每一次的表扬还是很发自内心的开心,所以无论遇到如何哭闹的孩子,我们老师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只要有支持和配合的家长        必定能成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温顺适应型:这类幼儿只要班里有熟悉的伙伴他就开心,这类幼儿平时在小区里爱与他人接触,懂事,理解自己上幼儿园的目的,家长也在家给幼儿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父母要工作他需要在幼儿园学习交朋友,这类幼儿能够很快的融入集体生活。对于这样的幼儿采取的策略:多开展游戏活动交到朋友,玩一些有趣的肢体律动,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赞扬以及贴画,糖果,抱抱等奖赏,这类幼儿不但能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能带动那些哭泣的孩子,不在哭泣。        (三)自我保护型:这类幼儿吃硬不吃软内心倔强很有自主意识,对陌生环境不会轻易认可,对于自己的物品看管的很紧,对于这类幼儿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当他哭闹时,老师告诉他,不能在哭了,如果,老师说的话,你都不听,我也不请你玩幼儿园的玩具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他最喜爱的玩具或者物品采取措施,如果他再哭泣时,就将他心爱的东西暂时让其他小朋友保管或者玩耍,他会极力地进行保护,这时,老师可以对他说只要你不哭不闹,我也会尊重你的意愿,你就保管你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物品,对自己的事情坚持原则!让他明白什么都是有原则的!你说到做到,老师也会说到做到!
        (四)呵护型:幼儿胆小害羞,吃软不吃硬,认人,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这类幼儿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需要多的陪伴多的关注帮他度过熟悉环境的这个过程,语言的安抚,与她交朋友,告诉他,老师就是妈妈的朋友,也是你的小姨,只要有认可相信的伙伴和老师,这类幼儿一周内就会停止哭泣,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需要老师的平时的抱一抱,搂一搂,平时午睡要陪伴在身边,等她一起入睡后再离开。
        三、小结
        即使班里有以上四类幼儿,老师都能好好的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采取策略!但幼儿园的一日常规训练还是要遵守的,小朋友要一起进行每项活动,不能因特殊情况就放纵,有个别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但这类个别的幼儿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让他们及时跟上班级的进度。一日常规生活中包括早接待,晨检,入厕洗手,排队喝水,搬椅子上桌,用餐,午睡,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晚离园整理服饰等,每一项都要有秩序有要求的引导幼儿进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自觉遵守!比如喝水:可以说小汽车就要加油啦,加满油才会跑得快哦,请小朋友们多喝点水吧,但是在喝水时也要让孩子们学会遵守,不撒水不拥挤。喝水需排队的意识!在区域设计中,也可以多设置一个娃娃家,布置一些与家庭相关的环境让孩子感到温馨安全,能够让幼儿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参考文献
[1]《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年09期》
[2]《幼儿发展心理学》
[3]《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