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范贤湧
[导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也是热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摆脱传统的机械学习模式,自主参与到教学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驱动下强化思维锻炼,以此落实教学目标。

范贤湧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四川  南充  6374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也是热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摆脱传统的机械学习模式,自主参与到教学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驱动下强化思维锻炼,以此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应用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36-01

        当今的教育重点偏向于问题情境创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课堂应中,主要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贯彻落实创新性课堂。下文将针对高中化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策略进行阐述。
        1、借助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将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问题情境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高中生会因为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而积极参与到问题情境中来。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加入一些生活元素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比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之后问学生平时在吃苹果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遇见苹果削皮后放置一会儿会变黄的情况?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将苹果切开,在苹果表面变黄后再问学生:为什么削皮的苹果会变色?这和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因为学生在吃苹果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学生会很好奇苹果为什么会变黄。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后的回答,引出导致苹果变黄的原因——酚酶和空气中氧气产生化合反应。借由和这个生活实例,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下一个问题情境中。
        例2,在讲解关于甲烷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用2014年5月21日时,我国和俄罗斯签署的震惊世界的供气框架协议,并询问:供气框架所提供的气体是什么?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得到最终解答后便可进行本节课的主要讲解内容——甲烷,后续教学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3,在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的氧化现象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学生都有苹果削皮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铁锈色的生活经验,教师据此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苹果变色是什么原因引起呢?苹果变色是否与其成分有关?苹果与空气中的成分元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没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变色现象?这一系列递进式问题便构成鲜活的问题情境,极大激发学生解答疑惑的兴趣,学生可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学习活动很自然地展开。
        例4,学习“溶液酸碱度”时,可结合不同酸碱度的洗发水对头发的影响不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课后收集不同品牌洗发水测定其酸碱度,这就牵扯溶液的酸碱度问题及酸碱度测定问题等。另外,学习“过滤”时,结合净水器净水原理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鲜活的,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创设思考性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中,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但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果老师只是在学生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直接提出下一个问题,而不进行讲解和拓展,不仅会造成学生厌学的心态,而且在这种恶性循环下,老师的工作强度也会随之加大,还有可能因为学生的情绪变化而影响老师的教学热情。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化学教学真正放在解决问题的位置上,老师也可以通过情境引出一些问题,将问题与情境结合在一起。在“问题+情境”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快地交流在一起,并且尽快融入学习化学的氛围中来。
        比如,老师在讲授金属钠一节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为什么装有金属钠的铁桶在水中不会沉底?
        (2)为什么消防队员打捞上来的铁桶要用煤油浸泡?
        (3)什么东西在水里也会发生爆炸?
        学生通过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猜测,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开展教学实验探究,就可以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主动进行实验,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3、让有效的问题情境依托于小组内外合作
        在不少时候由问题情境所带来的一些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单独依靠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很难能够完善全面地进行解决,即使能够解决,也只能是就题论题,再想拓展开来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划分若干化学学习小组,依托于小组内外的合作,来发挥学生之间的合力,齐心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这样既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探求与合作能力,又使问题情境显现得更为有效。在小组具体的活动安排中,教师可以给每一小组设置出具体的问题,在小组内部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就会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对同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安排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探求与合作能力,使他们都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比如在学习“醇、酚”这一单元时,为了对醇类与酚类进行区分,笔者从概念上、结构上、化学性质上要求学生进行区分,每个小组内部一分为二,各找出醇类和酚类的相关要点,然后综合起来进行比较。
        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接下来依然按照原来的分组方式,让学生分别整理出醇羟基、酚羟基这两种羟基氧原子的活泼性、酸碱性、与钠反应情况,以及与NaOH、Na2CO3、NaHCO3分别是否反应,通过对比二者的活泼性来区别醇和酚,学生整理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放手于学生内部交流并进行补充与纠正,等到小组整理汇报后再进行相应的疏导分析。这样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发挥学生之间的合力,提高了效率,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探求与合作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有效地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可以依托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可以让有效的问题情境渗透于实验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趣味,可以让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来呈现,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可以让有效的问题情境依托于小组内外合作,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探求与合作能力。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化学水平就能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那甫?黑米提.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6(11):88.
[2]唐作钦.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