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分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得到不断的创新与突破,而纵观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在稳定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与标准不断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代新兴施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为建筑工程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进程中,建筑行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各类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与日俱增,各施工部门应当致力于对各项技术进行充分提升和创新。目前,高支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施工部门应对其工艺、技术要点予以高度重视。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高支模是指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均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2的模板支撑系统。高支模施工技术适用于整体跨度大、高层的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安装高空模板,并设置各类支撑性模板,确保整体施工跨度小于15m,混凝土支撑构件整体高度小于5m,从而满足高空模板技术性能要求。受高支模作业高度和载体荷载因素的影响,高支模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高支模施工中,应通过水平向、垂直向加强支撑等方式提高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确保建筑模板工程安全施工。
2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2.1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高支模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材料的选取以及对方案的预选。在进行材料选取的时候要结合相应的施工条件、环境等实际情况来选取,当前应用于高支模技术的材料有木材、钢材和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取时,要确保所取材料的规格以及标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化规范,尽可能避免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因该被重视如项目负重以及称重需求。
2.2高支模施工方案设计
首先,我们要分析的是高支模施工工艺的方案设计。工程项目在进行之前,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非常的重要,好的施工方案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合适的高支模施工方案可以提高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利于项目安全度的提升。任何工程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首先要关注的一点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的效率。除此之外,高支模方案设计人员应该按照施工标准及施工模型,对高支模技术所涉及的参数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进行方案设计。
2.3施工模板要求
建筑设计管理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对相应的施工阶段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为每一个阶段提供一个数据参考链路,在施工图纸设计过程中,应确定每条施工线的支撑参数,包括周围梁板问题,从而保证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设计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中的设计数据问题,这对模板和满堂脚手架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在安装梁板时,第一步要安装底模,之后再进行侧模板的安装。另外在剪力墙、柱板的安装时,要根据柱子垂直角度相关模板的安装进度进行确认,最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严格检查建筑项目的质量,确认无问题后再进行浇筑作业。
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3.1高支模立杆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本项目施工技术要求,梁模板采用单立杆支撑,立杆底部设置50mm(厚)×200mm(长)的垫板,防止支撑基础载荷过大造成立杆沉降。
梁底模板顶部设置可调节顶托,并以木块塞入支托与托梁之间的缝隙,确保梁模板支撑牢固。同时,为确保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应确保水平拉杆与梁、柱等模板牢固连接,对拉螺栓扭矩应达到60N•m。当现场施工环境受到限制时,可采用水平拉杆端部与中部连续布设剪刀撑的方法。当立杆长度无法满足要求时,可对立杆进行接长处理,接长方式应采用扣件连接方式,严禁采用搭接方式。相邻立柱的对接接头间距应大于500mm,接头距支撑体系距离应控制在步距1/3以内。同时,立杆垂直度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严禁将立杆错开或分别固定。当立杆底部不在同一水平高度时,应将高处纵向扫地杆适当向下延伸,且距离应控制在两跨以内,以此实现高、低立杆落差小于1m。立杆距高支模定标液距离应小于500mm,当柱间距大于9m时,应使用脚手架架体作为加强柱,以此提高架体的安全性。加强柱尺寸为2400mm×2400mm,周围应设置纵向、横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应每隔8m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应连续布设。
3.2模板的安装搭设技术
在对高支模板进行安装时,有关作业人员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对模板安装所涉及的各项参数进行事前掌握,尤其是梁线位置的确定,在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应该对梁线的位置进行准确标定。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对精准度的把握同样重要,为了保证项目施工的精准程度,要加强作业人员对各项仪器的熟练掌握,利用仪器来控制轴线的点位。在对模板进行搭建时,应该注重高支模材料的使用情况,选择质量达标的材料,这对建筑物质量的提升十分关键。材料采购人员在采购高支模材料时,应该对市场上高支模材料的种类进行充分分析,选择质量合格的材料,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基础上选择成本最低的材料。除此之外,在对模板进行安装时,应该保证模板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在对高支模支撑架进行安装时,应确保钢管位置的准确性,钢管轴线应该始终处于直线状态。
3.3外框架梁柱施工技术
对施工领域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表明,外墙框架梁柱的施工是一项繁重的工程,是高支模施工的技术难点。外框柱施工是上部结构的一部分,并且梁柱分布较为集中。如果施工人员按照正常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相邻柱之间的参数标准将难以确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在外框架柱的施工中,可以采用分层的技术手段,首先,技术人员必须对梁、板进行浇筑。浇筑时应注意梁、柱的位置参数,在梁、柱主体与支撑点之间进行二次固定。框架和支撑柱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必须停止对应的加固作业。基于此,有必要将水平杆横梁的顶部移动到柱的两侧的圆柱形梁下方。脚手架和楼板梁可以保持平衡,并有效地连接外部框架和楼板梁。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标准的高支模型参数进行建设,如有偏差,必须及时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3.4拆卸高支模
在拆除侧模时,需要确保混凝土的边角不会受到损坏,才能进行拆模;对于支撑以及水平向的模板而言,技术人员应当按照混凝土强度进行试压报告。除此之外,对于整体现浇架构的非承重性模板而言,技术人员应当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可以保障模板表面的棱角不会由于拆模动作受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拆模施工。对于只对自重荷载进行承受的模板而言,技术人员应当在确保和其结构条件相同的试件可以达到要求强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拆模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高支模施工质量效果关乎到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鉴于此,要想进一步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作用和效能,要依据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要点的分析,严格按照相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案,通过施行高质量高支模施工措施来实现对高层建筑施工效果的显著体现,确保高支模施工达到标准要求,最大化发挥出高层建筑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8):150-151.
[2]邵浩祥,姚传勤,白蓉,.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5):97-98.
[3]章兴.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0):0001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