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姜娜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姜娜
[导读]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山东富尔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筑行业的兴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高层建筑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材料,其浇筑施工技术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笔者将针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实施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保证混凝土浇筑环节的质量,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所以,混凝土作为施工中重要的材料,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生产中,应注意其相关特性,严格控制材料配比。混凝土的使用技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建筑质量。
        1混凝土配制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配制本身涉及到比较多的环节,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分析,力求确保混凝土配制施工质量。首先,在选购各种混凝土施工原材料期间,施工单位要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校核工作,如要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粒径以及级配情况进行仔细校核,或者仔细地校核水泥的成分构成与品质等。其次,要采取计算与实验室检测的方式,科学地确定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然后以此为依据,对混凝土配置中各种原材料的投放次序以及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最后,要通过坍落度试验、强度检测试验等试验检测,提前检测所配置施工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劣质混凝土应用于后续施工中。
        2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措施
        2.1对施工模板的安装控制
        在大部分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都会先进行模板施工,以便确定混凝土浇筑的具体位置和具体用量,因此,模板的安装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基础。首先,在钢筋绑扎阶段,施工人员要确保模板与模板之间的封闭性,不能留有空隙,导致混凝土浇筑时外流。同时钢筋之间的距离要依据模板的长度把控好,尽量保证钢筋与模板的合理配置,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其次,要注意施工轴线位置,使其正好处于模板正中心,确保混凝土浇筑位置的正确性,这时影响房建建筑美观的重要因素。再次,对模板的标高进行控制。施工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标高,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安装,确保模板标高与施工标高的一致性,方便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好浇筑高度,同时可以在房屋主梁上焊一些钢筋头,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标记,确保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墙标高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用高压水泵对模板进行清洗,避免模板之间的缝隙影响到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另外,在进行一些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需要留出施工缝,在这种情况下,柱子最好最梁底设置施工缝,板则需要选在1/3处留下施工缝,并且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将施工缝的混凝土凿去,并将周边清理干净。
        2.2基础浇筑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因此,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基础浇筑类别:其一,条形基础混凝土浇筑;其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其三,阶梯形状混凝土浇筑。首先,阶梯形状混凝土浇筑即遵循台阶分布规律进行一次性浇筑,并保证不存在浇筑缝隙。如果基础浇筑的形状为杯口状,施工人员要想有效控制杯口标高,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必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杯口底部混凝土振实作业,然后间隔一定时间段,再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在浇筑杯口模板区域时,施工人员则需要择取两边对称浇筑方法,避免出现单侧混凝土质量过大的情况,致使芯模呈现为上升趋势,导致轴线位移、上部钢筋排布走样,进而诱发出不良施工现象。


        2.3分段分层浇筑技术
        若是施工预留的时间较短,施工面积较长且结构并不稳定,则可以使用分段分层浇筑方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在一地层的第一末端开展浇筑工作,等到混凝土初次凝固时,在进行第二次浇筑工作,并按着这一方式进行之后的分层浇筑工作。但这一方式并不适用于层数较高的建筑项目施工中,在完成顶层浇筑工作后,应在最底层还为完全凝固的状态下,开展二级浇筑工作。若是有效的运用分层浇筑工作,能够在保证整个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之中,减少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总量,特别是对于混凝土结构较长的建筑工程,这一方式能不断地强化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4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浇筑混凝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开展有效振捣施工,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首先,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期间,施工单位要灵活地选择插入式振捣器,并采取垂直振捣施工方式,确保混凝土振捣之后的表面保持良好平整度与坚实性。如果采取斜向振捣方式,那么混凝土表层与振捣棒之间的夹角适宜控制在40°~50°,同时要确保振捣点位设置的全面性与均匀性,避免出现漏振问题。其次,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与模板设置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等,科学地确定振捣设备的移动间距,避免因为过大移动间距而影响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比如,在遇到轻骨料类型的混凝土时,为了确保振捣施工质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要控制在有效振捣半径的1/2范围之内。最后,在振捣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以表层混凝土不再下沉或不在冒泡为主,力求全面确保振捣施工的质量。
        2.5斜面分层浇筑
        在进行建筑物浇筑的过程之中,如果长度较长、厚度较厚,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进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浇筑需要从顶端倾泻下去,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自然的斜坡,比例应当控制在1:3左右,各项工作从斜坡的底部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在浇筑过程之中需要认真的进行观察。
        2.6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是进一步确保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施工技术,可以分成自然养护、洒水养护等多种施工技术类型,具体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特征等进行合理选择。比如,针对自然养护而言,施工单位要确保养护温湿度设置的适宜性,尽量遵从自然的气候变化特性。而洒水养护则是在外界环境中的气温超过25℃之后,要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之后的6h内开展,尤其是干硬性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要立刻开展养护施工。此外,一般类型的混凝土的养护施工一般适宜控制在7d左右时间,而如果对抗渗性能等具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相应的养护时长一般不得少于14d。
        结语
        总之,在现代化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墙体是房建建筑的主要承重点,是保障房屋建筑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在每个环节都遵守相应的技术规范,并对混凝土浇筑中常见的问题做好预防和质量控制措施,杜绝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和材料问题,从而保证房建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许鹏.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7):29-30.
        [2]张志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06):7+16.
        [3]陈卓.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9):42-43.
        [4]许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03):54-55.
        [5]冯永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04):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