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箱地道封闭段裂缝宽度计算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秉穹
[导读] 摘要:两箱地道封闭段主要受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天津  300392
        摘要:两箱地道封闭段主要受裂缝宽度验算控制。本文就两箱地道封闭段裂缝宽度验算的思考做了总结。新的公路桥涵混凝土规范对最大裂缝宽度进行了调整,公式中体现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对于两箱地道封闭段这样的框架结构,最大裂缝宽度出现在顶板中部中腹板位置,侧向土压力对抗裂有利,在考虑侧向土压力时,不应盲目将其放大考虑。
        关键词:城市地道封闭段;裂缝计算分析;桥梁博士V4.0计算
        0引言
        城市道路交汇时,由于场地等因素限制,有时不能修筑桥梁,此时,可以考虑修筑地道。两箱地道在城市中有着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合理,断面总长度可做到30m左右,能够满足双向四车道的要求。经过大量计算,对于两箱地道封闭段结构,由于其框架结构,其承载能力验算容易通过,而裂缝验算不容易通过,因此对其裂缝计算,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
        新版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1](以下简称《18版公路混规》)已实施近一年半,相比老版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2](以下简称《04版公路混规》),《18版公路混规》在裂缝计算方法上做出了调整。经过计算,按照《18版公路混规》验算的两箱地道封闭段结构更不容易满足裂缝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合理优化结构,使其裂缝验算通过。
        1两箱地道封闭段混凝土开裂影响因素分析
        1.1受拉侧配筋率
        受拉侧配筋越多,受拉钢筋应力越小,对抵抗混凝土开裂越有利。在《04版公路混规》和《18版公路混规》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中都有体现。然而,增加钢筋数量,钢筋应力减小的同时,钢筋等效直径也会增加。不改变最外排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情况下,钢筋形心距混凝土边缘距离增大,裂缝宽度增大。
        1.2最外排受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最外排受拉钢筋保护层厚度越大,对钢筋保护越好。但同时,随着保护层厚度增大,混凝土开裂后裂缝宽度也会加大。《04版公路混规》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没有体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影响,默认保护层厚度按30mm计算。《18版公路混规》对此进行了改进,使用实际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代入裂缝宽度公式计算。根据JTG/T 3310-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3],对于处于除冰盐等氯化物环境下的地道结构,要求地道迎土面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达到40mm到50mm。
        1.3地道结构壁厚
        壁厚越大,截面有效高度越大,开裂截面纵向受拉钢筋应力越小,裂缝宽度越小;同时,增大壁厚使结构自重增大,开裂弯矩增大,开裂截面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减小,裂缝宽度增大。
        1.4引起地道结构开裂的荷载
        两箱地道封闭段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不同方向荷载对其不同截面上产生的效应较为复杂。应根据裂缝宽度最大的控制截面,区分对抗裂有利荷载和不利荷载,分别讨论。
        2计算地道简介
        本文以某两箱地道封闭段为基础,研究侧向荷载、壁厚及新老规范裂缝计算方法对地道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影响。地道封闭如图1所示,地道截面长32m,高8.2m,顶板高1.2m,底板高1.3m;边腹板宽1m,中腹板宽0.8m。地道顶面覆土高度按3m考虑,侧土压力按库伦主动土压力计算,计算高度10m。地道顶面采用城-A级车辆荷载加载。
        混凝土采用C40混凝土,迎土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50mm,背土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40mm。钢筋采用HRB400钢筋。顶板在中腹板位置处,截面上缘配置3排直径32mm钢筋;在距边腹板和中腹板1/2位置处,截面下缘配置2排直径32mm钢筋。底板在中腹板位置处,截面上缘配置2排直径32mm钢筋;在距边腹板和中腹板1/2位置处,截面下缘配置3排直径32mm钢筋。边腹板迎土侧配置1排直径32mm钢筋,背土侧配置2排直径32mm钢筋。中腹板两侧配1排直径28mm钢筋。
       
        图1 两箱地道封闭段断面布置图
        使用桥梁博士V4.0,纵向按1m考虑建模,如图2所示。顶板、底板、腹板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采用刚臂连接。地道底面约束采用弹性支座模拟,竖向弹性刚度50000kN/m。上部车辆活载考虑扩散角后加载在地道顶板。
       
        图2 桥梁博士V4.0结构建模
        3地道验算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按照《18版公路混规》进行计算,频遇组合下裂缝宽度验算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18版公路混规》频遇组合裂缝宽度验算
        3.1 侧向土压力计算方法
        对于两箱地道封闭段结构,抗裂最不利位置位于顶板上缘中腹板处。仅对框架左右腹板迎土面上施加侧向土压力时,框架弯矩图如图4所示。
       
        图4 两箱地道仅在侧向土压力作用下的弯矩图
        抗裂最不利位置处,弯矩引起顶板上缘受压;同时,侧向土压力对顶板施加压力。因此,对于最不利位置,侧向土压力可视为对结构承载能力有利的荷载。在计算侧向土压力时,并不能简单地提高荷载考虑。计算土压力时,也不应按照静止土压力计算。
        3.2 地道结构壁厚
        将顶板壁厚由1.2m增加至1.3m,其他建模参数不变,对结构进行裂缝验算,如图5所示。相较图3,顶板最大裂缝宽度略有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对于跨度较大的两箱地道封闭段,增加壁厚对于减小裂缝宽度效果不大,增加壁厚引起的自重增加很可观。
       
        图5增加顶板壁厚后频遇组合裂缝宽度
        3.3 新老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对比
        使用《04版公路混规》对该地道封闭段结构相同荷载工况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裂缝宽度如所图6所示。对比图3,可以看到顶板最大裂缝宽度比《18版公路混规》计算的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计算时考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同所致。
       
        图6《04版公路混规》验算的频遇组合裂缝宽度
        4 计算结论
        (1)侧向土压力并非越大对结构抗裂越不利。对于裂缝宽度最大的顶板中部,侧向土压力荷载是对承载能力有利的荷载,计算土压力时不应按照静止土压力考虑。
        (2)对于两箱地道封闭段结构,由于《18版公路混规》验算裂缝宽度公式的调整,在建模时应准确输入保护层厚度。
        (3)当地道断面长度较大时,增加顶板壁厚对减小最大裂缝宽度的效果有限。
        参考文献:
        [1] JTG 3362-2018,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2]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 JTG/T 3310-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