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 吴益民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吴益民
[导读] 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衡量其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用来反映供电企业内部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还是供电企业衡量总体经营状况的主要依据,可见线损管理是多么重要,基于此,本文就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值得参考的内容。
        宿迁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泗阳分公司  江苏省宿迁市  223705
        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衡量其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用来反映供电企业内部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还是供电企业衡量总体经营状况的主要依据,可见线损管理是多么重要,基于此,本文就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值得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
        1智能电网的先进性分析
        第一,电网的基础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都十分坚强,能抵御各种类型的外部攻击和干扰,电网系统的坚强性被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第二,电网的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可以及时地获取整个电网系统的信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预见可能存在的隐患或者故障,并将故障快速隔离,实现电网的自我恢复,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三,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技术,使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降低电能的损耗,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和高效。第四,智能电网中的实时信息与非实时的信息被高度集成,并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使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被更加精细、完整、全面地展现,同时还能提供相应的控制实施方案、辅助决策支持以及应对预案。第五,智能电网中的服务模式是双向互动的,使用户能够实时地了解电能质量、供电能力、电价情况以及停电信息,从而合理地安排电器的使用,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也能够获取用户详细的用电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2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问题分析
        2.1中低压线损管理的随意性强
        中低压线损管理不规范,过于随意,没有结合电网智能化的实质需求,同时缺乏线损管理的执行力度。中低压线损管理的随意性,很容易忽略线损管理中的重要信息或者中低压线损管理仅存于形式,无法在根本上解决智能电网中的中低压线损问题,影响了线损管理的效率。
        2.2线损管理机制不健全,归口管理不能落实
        很多供电企业有着名义上的“归口部门”,实际上是生产、调度、营销和农电各自运行,线损管理和无功电压、计量等部门之间互不联系相互分割,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
        2.3中低压线损管理方式落后
        电力企业普遍认为中低压线损反馈了电能运行的经济水平,作为一项技术内容进行控制,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不能掌握中低压线损与电网运行的关系。电力企业在中低压线损管理方面,过度偏重于电能收益,忽视了中低压线损管理的实质。中低压线损管理方式较为普遍,其在电网智能化背景下表现出了不适应的缺点。
        2.4电网网架不合理、降损技术含量不高
        电源点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半径过长,线路线径过细,设备老化。这会导致设备不是轻载运行就是过载运行,对于降损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
        2.5监控制约机制不成熟
        线损管理过程中的某些程序不科学,导致监督效果不理想,不能够充分发挥保证防范的功能。同时一些重要考核环节的忽视也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变电站母线电量平衡率的在线监督等。
        3加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建立健全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行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首先,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应该要设立专门的线损管理部门,规范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制定线损管理的规章和制度,例如线损统计分析制度、线损预警通报制度以及线损考察考核制度等。同时引进专门的线损管理人才,平时要加强对企业、政府以及客户之间的沟通,确保线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2加强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意识
        加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措施,首先要增强供电公司全体员工的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供电公司职工线损管理的理念,只有提高了对线损管理的意识,才能够在供电企业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了解到成本降低对于企业获取利益最大化,防止成本资源浪费,避免企业出现电能损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对专业的人才进行线损管理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线损管理意识,最大化的降低成本预算,减少资源浪费,争取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社会贡献。
        3.3制定和实施降损节能措施方案
        降损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在分析研究现有生产、管理环节等多个因素的前提下,采用针对性措施。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思路如下:对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重点突破,结合电网发展的规划要求制定电网降损计划,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制定管理目标和方案。
        3.4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
        三相四线供电,当三相电压在用户端呈现电压降,由于各项用户分配不均,造成三相电流不均衡,影响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进行三相电流平衡要从用户端进行测量,争取达到均衡。还要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出线数量测量各路出线电流,平衡各路负荷,达到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端各电路符合和分支末端用户符合的平衡效果,解决三相电流不平衡导致的电能损失。
        3.5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的管理
        及时调整配电电路功率因数,实现电容自动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功率因数,改变电压质量,提高设备变供能力,降低电能损失。无功补偿需要选择合理位置,确定位置需要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保证补偿的有效性。
        3.6加强配网经济运行管理
        开展配电变电观测和符合平衡调整。对配变轻载、空载和过载和三相不平衡现象及时调整。加强客户无功管理,促进客户采用集中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配网经济电镀,通过环网线开闭的调整、电网检测等措施实现配网的经济运行。
        3.7智能用电大数据的台区线损异常诊断模型
        可计算分析诊断模型:随着用电用户信息采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采集到信息数据量也不断提升,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无法解决当下电力系统的分析诊断问题。而且需要处理信息数据呈现出多样性,需要对线损计算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和诊断。为提高线损计算的准确性,首先要制定参与线损计算的条件规则,将信息数据划分为可计算数据和不可计算数据两类。需要使用到基于规则的分类器,采取“if…then…”的规则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因此,应根据线损计算特征生成规则模型,使其能够通过一组分类规则进行表示。台区线损的具体计算属性包括公用配变、运行台区、考核电能表、用户电能表、综合倍率、采集安装率等。同时满足这些计算属性的台区属于可计算台区,否则属于不可计算台区。其中采集安装率的计算公式为:采集安装率=已采表/应采表×100%。
        4结语
        总之,相关单位和企业应该正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现状,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改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意识,以国家能源政策为指针,规范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制定线损管理的规章和制度,科学制定线损率指标和降损节电计划,使各级电压等级的电网线损率达到国家要求,定期开展线损计算分析。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的降损节能减排工作。
        参考文献:
        [1]乌仁塔娜.电力企业供电线损管理及其降损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9,(20).
        [2]王红.供电线损管理及其降损策略[J].通信电源技术,2018,(2).
        [3]王伟,王燕.对供电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分析和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8,(2).
        [4]张良.探讨电力营销中如何降低农村供电线损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