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广森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土地资源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关联,若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土地开发利用机制,会引起相关土地问题,制约人类社会的建设效果。对于土地整治工程,通常来讲便是处理土地和人类供需之间的矛盾,有效协调人地冲突,便于土地整治工作的高效开展。信息化为新时代的产物,怎样把信息化应用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彰显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效性,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信息化;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高效地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在土地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土地整治,能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土地结构,对生态文明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整治工作也出现了各种矛盾,而如何构建较为完善的土地整治信息化体系,已成为当前土地整治中需要面临的重要议题。
1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有效运用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往往包括项目考察、可行性分析、项目立项、工程执行与工程验收五个流程,要想加强土地整治的质量,确保耕地数量以及效率,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凸显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项目立项之前的土壤环境检测、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和土地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具体如下:
1.1土壤环境检测
土壤环境和质量关联着农产品的安全以及人类身体健康,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信息化检测技术迅速在土壤检测中发展,存在便捷的优势。检测土壤污染物的形式和含量,找到土壤基本生存情况和污染现象。通过信息化模式下的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都可以完成这一个目标,按照采点的特点,动态化的监测土壤侵蚀以及沙化的现象,传感器先进技术检测土壤的具体温度和湿度,此种技术可以把检测的信息传递给处理中心,便于检测工作者随时获取数据信息。
1.2土地利用数据提取
土地利用作为影响土地整治工程效果的最大因素,和原有的人为调查工作存在区别,通过遥感影像技术读取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信息的处理和表达问题。现阶段,影像方式不只是能够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器图像中获取土地的光谱信息,还能够通过遥感图像加工土地结构与空间,挖掘图像的内容本质,为实际的土地应用提供导向。
1.3土地信息管理
在信息化模式下,信息技术在突飞猛进的推广,促使土地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朝向改革的趋势变化,土地整治项目的以往管理方式逐步体现出信息化的平台管理。对于土地整治以及土地资源的实际管理流程,在项目规划之前要项目施工管理,每一个环节收集与保存多种信息数据,构架完整的土地信息管理体系,达到土地计划与整治的管理目标。在土地事务管理工作中,综合土地的利用资源,可以在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下创设土地整治工作的信息数据层与平台软件层,促进土地统计与土地信息查询管理业务的进展。
2土地整治信息化的应用
2.1全面全程发展
土地整治项目的监测也从传统的土地监管转变为目前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性监管;数据采集技术帮助人们从原来的人工上报信息发展到现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上报;监测的形式从原来的多种表格数据体现转变为现在的图形全面展示,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发展也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技术条件。
2.23S技术的应用领域
土地整治工程中,3S技术的应用领域如下:①分析工程的基础信息,同时准备有关资料。借助3S技术,对需要开展整治工作的土地,进行位置的确定,获得相应的地理特征,再准备土地整治工程需要的资料,提供正射影像图。②完成实地勘探以及外业勘探。应用GIS软件,生成为实地勘探作业所需的图纸,再利用GPSRTK仪器设备,开展外业勘探作业。实施外业勘探作业,对勘探区域,按照1:2000的比例,开展地形测量和各类工程测量,获得精准的测量数据,为业内方案设计,提供多样化信息。若勘探时,发现特殊问题,则可以全面记录,极大程度上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③内业规划设计与测量报告的编制。结束勘探作业后,使用软件上的ARCGIS功能模块,进行1:5000规划设计图的绘制。使用GIS软件,对测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地结构等,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形成相应的表格。同时运用Aregis软件各项功能,比如AreMap等,开展全面统计分析。④输出最终的成果资料。利用GIS软件的功能,进行土地整治工程成果图的绘制,为后期检查验收提供依据。
2.3规划设计阶段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材料的编制、施工、变更和竣工都涉及大量图件、指标和布局等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同时,GIS技术可以解决项目规划成果的查询、存储和共享使用要求。GIS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4个部分:土地整治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土地整治工程量计算;土地整治信息化管理;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整治的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的图形比例尺一般要求为1∶2000,需依托于GPS,使用RTK等测量技术完成项目工程布置的精确测量和布点,依托于GIS平台分析项目区水源、地形、原有道路和居民点等信息,合理地布置建设工程。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属性数据库和矢量数据库,能够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GIS技术提供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规则格网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可进行多种数据的辅助计算,能较好地完成挖填土方量计算和桩点地面高程计算,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以及进行可视分析。ArcGIS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还能方便进行规划调整和提高工程实施效率。
2.4全过程动态化
无论是土地整治工程管理,还是项目规划以及验收等,均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信息。整个项目的运营,会产生各类数据信息,若能够实时全面的收集,对保障土地整治工程高效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需要不断加大土地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为土地整治工程动态化管控提供技术支持,实时获取工程各类资料和信息。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为土地整治工程全过程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依托信息化技术,进行土地整治工程全过程的数据采集,要做好数据质量的检查,把控数据信息质量,为工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除此之外,引入大数据技术,构建土地整治工程数据库,通过数据的收集,整合各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数据分析,为相关工程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保障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是对现有土地资源的进一步整理和开发利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今社会,这项活动的全面、高效开展更有助于我国土地使用率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为土地整治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图形支持,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同时保障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价值。今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必将为我国土地资源的整治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各项治理互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任伟.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及3S技术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6,3(2):54-55.
[2]李海洋,成遣,高利杰.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10):70-71.
[3]陈镇,李黎,王厚之.3S技术在现代城镇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测绘,2009(1):24-25,37.
[4]周利利,施贵刚.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