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李庆严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4期   作者:李庆严
[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混凝土硬化面积的增大导致了径流系数的增大,新兴大型城市的建筑过程中新兴科技材料不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新兴的高科技材料的由于渗透力不同,也会有一些渗透能力较差的材料铺设的道路在降水量过大时就会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为应对这种问题就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重新精心设计,增强城市收集和利用雨水的能力,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广西华利达建筑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市  53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混凝土硬化面积的增大导致了径流系数的增大,新兴大型城市的建筑过程中新兴科技材料不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新兴的高科技材料的由于渗透力不同,也会有一些渗透能力较差的材料铺设的道路在降水量过大时就会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为应对这种问题就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重新精心设计,增强城市收集和利用雨水的能力,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排水设计
       
        引言
        当前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市政工程数量,其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也得到全面的提高,但在排水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问题。如果在雨水多发的季节,就极易致使出现洪涝灾害,这样就会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国不仅高度重视市政排水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也比较重视其实用性,保证市政排水过程中的科学性,促进其设计的渗透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构建“海绵城市”,便是立足于城市发展、民生问题,构建城市新型雨水处理、储存、净化及再利用系统,以便一方面提高城市的抗自然灾害能力,避免因降水导致的全城“看海”;另一方面将促进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将海绵城市运用在市政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人都将目光集中在地上建筑中,导致地下给排水、管道布线等隐蔽工程因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在投入使用后暴露出诸多问题。将海绵城市理论充分运用在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完善地下及辅助设施的建设,重视系统使用及养护工作,不仅有助实现节能降耗,尽可能的保护水资源,也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使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给排水建设中的原则
        (一)尊重自然
        构建海绵城市,其初衷便是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倡议,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水资源是生产之要、生态之根,在进行市政的给排水设计时,应改变以往的粗放式设计,立足于对资源的再利用,增加对降水的储蓄、净化及循环设计,实现资源运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
        (二)对抗自然灾害
        在进行市政工程的设计中,其率先考虑的便是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当出现强降雨天气时,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够满足防涝所需,避免给民众的出行造成困扰。此外,除了强大防洪能力,还应实现对积水的回购再利用,可将其运用在植卉、景观的建设中去。
        (三)个性化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各城市因地域、气候的差异性,其特点也有所不同。在对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中,市政给排水系统也应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原则,避免一味地照搬照用。应立足于自身的绿化需求、水利条件及市政建设规划,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促进对环境的优化设计,构建宜居城市。


        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一)对人行道的给排水设计
        为了确保市政的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应将排水规划融入到市政建设的细节中去,减少因自然因素的影响对路面的。例如:对人行道的给排水设计水准的高低,不仅将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性及便捷性,也将影响到雨水是否能够被快速收集、排出。在现阶段,我国很多人行道的设计所采用的都是非透水路面,易导致积水。尤其当遇到夏季降水,路面湿滑、积水问题严重,也会对城市的地下水补给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在路面建设中选用透水性材料,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面的径流,并进行科学的坡度设计,使降水形成回流,一方面避免了积水问题;另一方面经过相应的处理,其还可以作为地下水的补充。
        (二)对车行道的给排水设计
        随着城市中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加,路面交通拥挤的问题背后,对于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为此,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设计时,应关注对车道的给排水设计。一方面避免路面的积水问题,可选用沥青路面,并在中层及底层也选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使道路建设使用具有更好的行车体验、耐久性以及排水系统;另一方面可在建设中进行相应的技术设计,使降水能够沿着坡度留到盲沟之中,使其作为绿化带的供给水源,以形成对水资源的存储和再利用。在此其中,在进行坡度的设计时,应将纵向坡度控制在0.3%~6%的范围内,横向控制在为1%~1.5%的范围。
        (三)对绿化带的给排水设计
        在对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中进行市政绿化带设计:首先,应加设相应的过滤设计。对于自然降水的运用,也需保证其干净、符合用水标准。因此,在设计中铺设砾石层,并加装渗透管,对雨水進行简单的过滤,再作为地下水的补给;其次,注重对降水的收集。因路面建设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降水易于通过地表径流聚集在绿化带的雨水口处。因此,应注重绿化带设计的合理性;再次,应关注对降水的储蓄问题。为发挥储水效应,促进地势地形与设计的结合,进行导流系统设计,使降水汇流处具有层次性;最后,加装排水功能设计,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夏季的强降雨,避免出现城市的洪涝灾害,可加强对溢流系统的设计。
        (四)对附属设施的给排水设计
        在附属设施的设计中,应关注对路缘石的选择,依据不同设计需求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积水影响城市的道路交通。另外,对于路肩边沟的设计,也需将选材问题考虑在内,尽量避免使用混凝土材料,可设计植草沟,其不仅美观,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水收集及净化的功能。此外,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将城市的市政建设、绿化问题及给排水的具体设计相融合,减少水损耗,提高对资源的应用率。
        五、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海绵城市的理念主要为市政排水设计提供出科学指导,将其这个理念合理的应用到市政排水工程中,可以有效的调节生态以及经济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对市政排水功能进行综合的分析,借鉴一些先进的排水设计经验,根据其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规划,让市政排水功能可以对饿到全面的提高,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出相应的基础,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晓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思考[J].建材与装饰,2020(08):84-85.
        [2]张巍,王宝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14.
        [3]李世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门窗,2019(17):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