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积极将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运用到路面摊铺施工中。本文简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探究了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施工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对于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有着重大的影响,联系着市民的生活。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以保障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其次要注意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及接缝的处理。
2.1 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质量是道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1)选取沥青时应充分考虑工程项目所处的气候、交通等条件,A级沥青作为道路面层使用,B级沥青可作为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面层使用。(2)所用粗细集料、填料必须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其各项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3)所用的抗剥落剂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产品,其各项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使用抗剥落剂可以降低沥青与集料间界面张力,使沥青膜容易黏着集料的潮湿表面和酸性石料,不易受水破坏而剥落。
2.2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措施
2.2.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市政道路沥青混合料可以热拌热铺,也可以热拌冷铺;热拌热铺质量较好,用的较为普遍。(2)在拌和场地设置专用的拌和站、试验检测室。试验检测室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宜控制在150~170℃,集料的加热温度宜控制在160~180℃;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宜控制在140~165℃,当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过高时则应废弃。出厂的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粗细料离析结块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应废弃。本项目的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5~170.1C,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70℃。
2.2.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在装料前车槽内需均匀涂刷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洗洁剂(不得有多余的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以防止混合料黏到汽车底板上,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一后一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为了防止混合料温度降低过快,运料车装满料后,应立即用篷布覆盖严密,绑扎牢固,沥青混合料运至现场的温度控制在120~150℃之间;运料车到达现场后不得随意揭开篷布,车辆在卸料时设专人指挥,严禁运料车冲撞摊铺机。为了保障混合料摊铺不间断、路面的平顺,必须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装载量不超过20 t。本项目沥青混合料运至现场的温度控制在145℃,采用20辆自卸车装运。
2.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为了不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做好合理的施工部署,并降低施工期给周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便。
在正式进行摊铺前,需将要摊铺的路段清扫干净,修补牢固,之后喷洒足够分量的透层油(或黏层油),使施工路段的上下层能很好的黏结,当透层油破乳后再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采用的是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测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及时调整松铺厚度,确保松铺厚度的偏差在0~3 mm 以内;现场设测量组随时检测高程和横坡,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摊铺好的路段未经压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如有特殊情况发生,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予以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2.2.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摊铺好的路段要及时进行碾压,碾压的技术和碾压机器的合理配合是保障道路平整度的关键。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初压、复压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要紧跟初压之后,初压时温度较高,复压期间的温度也不可过低,否则沥青混合料会凝固;终压时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这样可以消除路面轮迹、填补缺陷,保证路面的平整,终压需紧跟复压之后,匀速缓慢的前进。
2.2.5路面的接缝处理
(1)对于采用1台摊铺机进行摊铺形成的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部分留下10~20 cm不碾压,作为后续高程基准面,以热接缝形式做5~10mm 左右的摊铺重叠层,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2)在前一天摊铺的路段尾部用人工切齐并铲除,将废料清理干净,涂上少量的透层油(或黏层油),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后开始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其碾压宽度为15~20 cm,再从先铺的路面跨缝逐渐向新铺面层上移动。
三、沥青混合料路面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3.1路面不平整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拌和不均匀或透油层(或黏层油)撒布不均匀,通车后经过长时间车辆的碾压,造成路面高低不平、壅包、面层较薄、轻微的波浪等现象。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在拌和场所设立专职试验检测人员,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在撒布现场设专人监督撒布情况,对未撒布上的地方或有油包的地方及时处理。
3.2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出现裂缝及跳车现象
3.2.1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是路面裂缝,由于施工中压实方式或压实机具不足,在路面成型后通过行驶车辆对路面的冲击,产生台阶、裂缝等现象;而水分不断从裂缝中进入后,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的破坏。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常出现的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龟(网)裂等。
3.2.2预防措施
(1)施工前选好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选取合适、的施工机具;施工中严格控制松铺系数,合理进行碾压。在通车后出现的错台、啃边,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混凝土面层,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重新摊铺沥青混合料。
(2)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温缩,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的喷洒少量乳化沥青,在均匀撒一层2~5 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对矿料进行碾压。
四、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已成为公路工程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其优点是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行车平稳舒适、无扬尘、振动小、噪声低、不反光、易于维修、快速通车等,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保障大家人身及财产的安全,质量的稳固是我们施工单位的关键,规范好施工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和各种试验检测;在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就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出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张风良.浅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1,(6).
[2]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浅析[J].俞路升,韦锋.建材与装饰.2018(33)
[3]新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分析及对策[J].周宏伟.建材与装饰.2016(42)
[4]新形势下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方法[J].魏良.江西建材.2018(02)
[5]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常见问题探讨[J].曾令华.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
[6]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王增先.山西建筑.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