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汪财根 刘健 孟磊 张建新 陈锐
[导读]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其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商洛市  711405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其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要点分析,有利于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一直以来,混凝土材料因其较高的适应性、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制备和施工都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混凝土施工对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完全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坚决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内容
        作为混合型材料的混凝土主要由沙石、外加剂、水泥以及水构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拥有较强的胶凝作用,能够将混凝土内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凝聚,进而使各种建筑材料形成有机的整体,发挥最大的功效。而混凝土浇筑技术则是混凝土材料的具体应用,建筑工作者根据设计图纸,通过钢筋或木材形成的模具,将混凝土材料固定成特定的形态,进而通过一定时间的晾晒,使得混凝土本身发生凝固,以此满足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需求。其中由于混凝土规格的不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坏损等现象。这便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浇洒在基本定型的混凝土表面,使水分充分渗透到混凝土材料内部,激活水泥的凝聚功能,提升混凝土整体的稳固性。由于混凝土浇筑技术拥有坚固、简洁、施工时间短等优势,已完全取代传统的砖石施工技术,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除楼梯浇筑工程外,混凝土技术更应用到楼体外墙浇筑、楼层浇筑以及阳台浇筑当中。虽然,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然而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建筑人员通常将钢筋应用到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使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环节的重点部分即是模板的制作和连接。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应首先做好模板方面的准备。模板施工的过程是准备立模阶段、实施阶段及核查质量阶段。第一步,施工方应仔细清除立模表面的杂物,如灰尘、杂质等,使其达到干净、平整的状态,为后续的施工环节提供前提基础。此后便可开展正式的模板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应保证模板下方与基层连接的紧密性,从而提高模板的稳固能力,即使受到外力的震动,也不会产生位置的偏差。如果模板与基层的连接不够紧密,出现了缝隙,则施工人员需及时在缝隙处添加补充垫,提高连接的质量和效果,从而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泄漏。完成施工后,施工方还需对施工效果进行严格的审核,按照行业规定的标准检验项目是否达到标准,对于模板的宽度及高度的控制是否与项目要求相吻合。在核查环节,要重点在实施混凝土浇筑环节之前,对模板进行薄膜隔离处理。将薄膜铺设在模板内,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不会发生漏水或漏浆现象。此外这一环节的施工还能有效保证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表面平滑,没有蜂窝等影响美观的因素出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度达到工程要求。
        2.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拌制以及浇筑施工技术
        在实施混凝土建筑施工时,首先需在施工原料的质量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严格禁止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原料,从而在施工的最初环节保证工程质量。在实施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计量完成原料配比,从而保证混合后的混凝土质量达到理想的水平。

控制好不同原料的用量后,再加上相应的外加剂及水,便可实施搅拌环节。搅拌的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实施搅拌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行业规定的程序逐步推进,防止由于人为疏忽而影响混凝土的搅拌效果。整个施工环节的重点首先是保证以科学、准确的配比量做好混凝土的合成工作,之后再实施液体的添加,从而完成原料性质的转化过程。混合后的原料应具有准确的砂石比例、水灰比例等,只有上述环节严格按照行业规定的标准及技术实施,才有可能形成具有标准强度、密度及流动性的混凝土,从而获得理想质量的混凝土材料。
        具体实施浇筑时,要重点注意实施的及时性,保证浇筑质量。操作过程中,还需伴随振捣工序,要注意控制好振捣的时间和频率,防止振捣过度或者不足。有效的振捣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及平滑性,从而在实际应用时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此外施工人员还需重点把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匀速实施浇筑,并保证工序间的衔接和间歇时间在初凝之前,从而使混凝土的凝结质量达标。另外,混凝土的运输环节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应注意在运输的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均匀状态,以适合的运输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运输工作,防止混凝土的泄露和水分流失。此外在实施浇筑时,还要保持操作的连续性,以匀速实施的浇筑具有更好的衔接性,从而不会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出现裂缝、断层等现象,影响工程实施的总体效果。
        2.3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技术要求及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要求较高。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体建筑结构与功能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浇筑技术主要分为全面分层、余面分层及分段分层等。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浇筑技术。由于建筑工程规模庞大,在实际施工中,应采用余面分层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混凝土浇筑原则,自下而上地进行浇筑,等到下方浇筑部分凝固后,再对建筑的上方进行浇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施工环境潮湿阴冷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水分浸透施工材料,使施工材料发生变质。此外,还应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水分进行核验,如果混凝土材料含水量超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材料进行及时调整,以此确保建筑工程如期完成。在钢筋的选用层面,施工人员则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大小,挑选合适的钢筋。以此规避钢筋浪费的现象。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当中,伴随着楼体高度的增加,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便愈加严格,需要施工人员选用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钢筋材料。
        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注重施工细节,浇筑之前要充分检查模板安装质量、控制钢筋、预埋件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在振捣过程中应保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和时间,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应将混凝土表面刮平。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根据混凝土质量要求和水泥种类控制洒水时间,同时用塑料薄膜或草席等敷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表面上,保障混凝土表面湿度和温度。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该类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国内建筑施工行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需要正确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现状,明确其技术要点以及提高施工质量的措施,以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探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门窗,2019(23):49-50.
        [2]朱晓颖.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9(24):112-113.
        [3]罗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