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刘健 孟磊 陈锐 汪财根 张建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形势越演越烈,建筑企业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创新,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商洛市  71140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形势越演越烈,建筑企业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创新,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施工企业竞争不断加强,而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积极应用新技术,才能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分析
        1.1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基层施工是当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其稳固性直接决定了后续工程的稳定。在具体基础施工前,需要技术人员对土壤情况做出分析,了解土质的疏松程度。在具体工程前也需要展开专门的加固方案,技术包括灌浆、回固等,如果土质是由沙土组成,会存在不稳定诱因。回填法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沙土基层或者土质杂质较多的情况,通过专门的器械将土地进行稳固处理,即可达到夯实的目的和加固的效果。基层的施工作业需要注重水平测度的控制,一旦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需要予以填充处理。此外,要提高桩基施工水平,在当前桩基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桩应用十分广泛,可以通过一定的压力利用预埋的注浆管在灌注桩成桩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以此来对桩底和桩侧的泥皮、柱底部沉渣和桩身进行加筋、胶结和固化,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桩体积,实现成桩成本的降低。
        1.2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目前来看,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和其他骨料混合而成,而混凝土的建筑强度根据其原材料的配比所决定。混凝土施工对搅拌制成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其外部铺设专门的防护膜,避免出现水分流失、蒸发的情况,从而导致裂缝、空洞出现。混凝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原材料,尽管其造价低廉,但存在缝隙的可能一直是工程重点难点。为了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安全风险因素,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做好温度检测,避免出现建筑物内外部温差过大的情况出现。在拆模的时候,需要做好温度检测,在适宜条件下拆模。一旦发现有缝隙等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填补,保证整体结构。
        1.3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中,在混凝土结构中还会加装专门的钢结构,在其称重结构之中起到加强建筑强度的目的。钢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材料的规格要求相对较高,其长度和横截面积要求更高,也需要对其弯度做出调整。针对裸露在外的钢结构还需要做好防腐处理,避免遭到酸雨等侵蚀。建筑工程中钢筋连接施工中,可以采用机械连接和对焊,在当前钢筋连接施工中,直螺纹接头连接方式较为常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连接套筒将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套筒外露的丝扣不宜超过一个完整扣,以此来完成连接,这是标准接头连接的操作方法。对于加长丝头型接头的情况,先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上,靠紧待接钢筋标准丝头,然后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利用扳手将其拧紧,再将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则完成连接。在检验接头时,由质检人员分批对连接完成的接头进行检验,即通过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要相等,不宜超过一个完整丝,对于质检的钢筋连接要保证百分百合格。
        1.4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现代房屋建筑大多高度较高,因此其基坑深度也会随之加大,如果挖掘过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震动,很容易造成坍塌等问题。对此,支护施工目的是保证基坑周边不出现掉落问题,这种方法在高层建筑中使用更为频繁。在打造支护施工技术的时候,需要预先处理好地下水层的问题,避免因其回渗等情况,标准基地的深度在1米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型的支护施工技术,则需要保证每一台的开挖设备间距在10米及以上,避免互相产生振动引发安全事故。支护结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挡土功能,实现全方位地支撑力提供。
        1.5预应力施工技术分析
        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出现,显著解决了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物本身对某个材料的剪力影响。尤其是针对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材料进行预制,能够帮助建筑物产生向内的预应力,使得反向的破坏力达到平衡。要保证各个建筑物结构的平衡,避免造成对基层的负面损伤和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预应力施工技术使用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对此需要展开结构的计算,只有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才能发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有价值,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潜在的风险。
        1.6防水施工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在屋面防水施工时,可以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处理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在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要待每一遍的涂料干燥成膜后再进行每二遍涂料的涂抹。铺设方向要互相垂直。涂膜防水层的收头需要用防水涂料进行多遍涂刷,避免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在外墙防水施工时,可以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在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待固定好钢丝网后再进行基层处理,然后才能进行抹灰层施工。在具体砌筑时不得随浇随砌,控制好水平灰缝厚度、宽度和砂浆饱满度,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2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运用规划性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规范性的提升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十分重要。规范建筑施工技术不仅符合建筑施工项目的要求,而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如果要运用规范性的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求:对建筑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以免出现技术上的问题,从而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建筑施工成本进行全面化的预算。首先,必须对建筑施工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运用科学的运算方式,仔细认真的进行预算,并且将施工预算与施工日期相结合,使成本预算贯穿与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施工材料检查与验收的系统。用来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材料过关,并且实时检查设备的技术是否合格,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进行。
        2.2运用建筑工程生态施工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必须考虑到如何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利用建筑工程生态施工技术的优势,为建筑工程创造新的发展前景。建筑工程生态施工技术,从环保出发,以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为目的,以促进建筑项目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为宗旨,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并且,建筑工程生态施工技术的运用,还必须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属性以及建筑施工之后,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仔细的考虑和探讨。
        结束语
        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技术,并积极开拓建筑施工技术新领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确保建筑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侃.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地产,2019(23):159-160.
        [2]雷兆吉.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19(17):64+66.
        [3]蔡春磊.建筑工程施工要点及现场施工管理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