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市政工程和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潍坊 261032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施工技术也逐渐突显出了自身的重要性。因为装配式施工技术的特点就是可以使建筑施工的工期变得比较短,同时因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比较小,所以应用比较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将对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技术;住宅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出现,为当前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的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作、批量化生产、整体化安装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建筑模式的主要成就,但也要认识到装配式施工技术仍旧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革新。
1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意义
1.1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时候,如果是利用传统模式修建的建筑,那么在开展墙体浇筑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基于墙体的钢筋结构在外部搭建出相应的模板,而这时就要用到大量的木板来进行搭建。因为在众多建筑材料中,木板是满足搭建模板过程中各种要求的最好材料,但是对木板进行重复利用的效率又很低,同时木板还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一旦木板受潮,那么相应的模板就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而如果施工人员可以在浇筑工作中使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使用该技术就可以在工厂大量的生产构建,然后在搭建模板的过程中使用更加优质的材料,如果相关模具被成功设计出,那么施工人员就可以对其进行重复的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模板的使用量,同时模具的成本方面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1.2缩短了施工工期
传统的住宅建设,由地基起之后一层一层依次进行叠加建设,下面一层未完工时,上面一层工程不能展开,并且施工顺序严格。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由于把建筑进行了模块化处理,使模块可以在不同的生产车间进行同时生产,节约了时间。在进行建筑时,把建筑框架完成后即可进行构件的组装,因而可以使建筑进行框架和构件的同时开工,使建筑工期缩短。
1.3减少了建筑开支
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是各种工作的组合体,涉及材料、运输、人员安排、水、电等多个方面,每个环节都需要财政支持,综合下来一项工程的工程预算数额巨大。因此控和财政预算、节约开支是建筑工程的监管重点之一。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为节约建筑成本提供了条件。首先从环境保护方向看,由于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且环境污染的恶果已经显现,国家、人民从各方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在建筑工地上,为了减少粉尘带来的环境污染,工程车辆在从工地开出时,要对车身进行清洁工作,此项工作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执行,并导致工地对水资源的消耗加大,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而采用构件进行建筑后,工程车辆的使用量降低,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节省了开支。其次,由于工程车辆使用量减小,在车辆运输费用上的投入得到降低,使建筑成本得到了控制。
2装配式施工技术手段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2.1在外墙节点防水中的应用
对于整个住宅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来说,外墙的防水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每一个住宅建筑工程的有效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性能方面都与外墙防水性能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联系。
假如施工人员在对外墙防水环节开展施工工作的时候采用比较传统的施工方式,那么具体的办法就是拦住外面的水使其不能进入建筑物中,这种施工方法只是把水流堵在了建筑物外面,根本没有有效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长期一来也会对建筑物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使用下,施工人员就可以通过倒水以及排水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再利用相关的排水系统排出流入住宅建筑中的外来水,然后在对外墙节点进行密封的时候,施工人员还应该注意使用高分子的密封材料来对其进行密封,以此来降低外来水流进入施工建筑的频率。
2.2预制构件吊装工程
预制构件包含干式系统、湿式系统两种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吊装步骤各有不同。干式系统的吊装程序是:进行放样;吊装全部预制构件;浇灌楼板间所有构件组装完成后吊装外墙。湿式系统的吊装程序是:进行放样;吊装全部预制构件进行浇筑;配置机电设施;浇灌楼板间。在湿式系统的组装过程中应当注意:装配式住宅工程中墙板上部结构应当使用现浇混凝土对其进行浇灌,墙板下部采用铁件将其连接;墙板上部预先留出的锚筋应插在叠合的现浇层内部;墙板下部要提前留出一定的空间,防止发生地震灾害时住宅会随震波摇晃。预制构件吊装的工艺流程如下:测量放线→墙板进场检查→对墙板编号→安装多功能吊装钢梁→连接钢梁和埋好吊环→吊起后进行调整→运送→对照钢筋进行精确定位→落下放置到指定位置→对照标高线进行调整→根据墙底位置进行调整→依照墙立面垂直度进行调整→放置成功后进行微调。
2.3预制构件的安装
在安装预制构件时,涉及非常多的工艺,机械式连接和现浇式连接是经常应用在施工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如果连接的位置比较狭窄,则应该使用现浇式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对混凝土的铸模往往有比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确保其能够达到规范的水平才能够确保脱模工作的顺利完成。而对于机械式连接来说,其往往具有比较高的强度,也不会产生收缩性,可以确保构件和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在使用时,对钢筋的强度有比较高的要求。
2.4接缝技术
装配式施工技术现已有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装配式住宅工程里最重要的部分是构件节点部分的施工,该部分关系到整个项目的稳定性与质量安全。装配式建筑中的节点连接包含干式连接与湿式连接两种方式。建筑人员可以依照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缝技术,在使用干式连接技术时,应有足够的刚度参数与结构承受力,保证现浇箱与梁结构相一致。此处应该注意,连接结构测定的恢复性与延展性难以满足混凝土预制构件间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的接缝步骤为:对接缝部位进行仔细观察,接缝处应当平整、坚实;接缝表面应当干净、无杂质,堵塞处应确保通畅;对吊装过程中造成的破损部位进行修补;接缝两侧高度应当保持一致,确保偏差高度在标准范围内;在进行接缝前进行粘接性测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施工建设中应用装配式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侯旭,侯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206.
[2]苏胜东.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3):189.
[3]姚晓飞.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9(12):133.
[4]周冲,薛守斌,王伟.我国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建筑技术,2019,v.49;582(06):46-49.
[5]王凤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