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在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赵小伟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4期   作者:赵小伟
[导读] 基础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有多项桩基础施工工序,需要施工作业人员具备高效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建筑基础施工作业,对于后期施工作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深入探讨桩基础施工技术,全面掌握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5
        摘要:基础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有多项桩基础施工工序,需要施工作业人员具备高效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建筑基础施工作业,对于后期施工作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深入探讨桩基础施工技术,全面掌握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桩基础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工程项目规模与数量的扩增,极大程度拉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桩基础施工是土建施工的前提,也是决定建筑上部结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当下,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施工技术要点的有效控制,才能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桩基础施工会受到地质因素、地下管线等影响,在施工中需求进行统筹兼顾,防止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趋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与改进技术体系,才能保障土建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技术应用方案。
        1桩基础施工技术对土建施工的重要性分析
        桩基础是建筑基础的一种,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组成。桩基础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将建筑物上部荷载施加于地基持力层。桩基础可以划分成低承台桩基与高承台桩基两种:①低承台桩基主要指的是将建筑物的桩身全部埋在土中,承台底面与建筑物下部的土体之间形成接触;②高承台桩基主要指的是将建筑物桩身的上部露出土体中,而承台的底部被设置在底面上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使用的是低承台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础部分进行处理时需要尽量将岩石层的压力减小,由此来有效地降低基础沉降对上层建筑物的破坏。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通过提升地基承载力、加强基础部分来提升对上部建筑的支撑能力,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此外建筑工程中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可以使得上部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2桩基础施工在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2.1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大型公共建筑、公路和桥梁等桩基础施工当中,旋挖桩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够提升桩基础施工的效果,而且能够保障较高的精度,不会在施工中产生较大噪音,具有施工便捷和易于管理等特点。在运用该施工方式时,需要自重较大的机械设备,因此应该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加上泥浆的制备,泥浆的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和膨润土对护筒进行埋设。护筒在桩基础施工中能够起到校正桩位和定位的作用,维持水位高差。在设置护筒时应该确保其深度达到相关要求,通常应该深入黏土层0.5m,顶端与地面距离超过0.3m。为了保障护筒的稳定性,还应该运用黏土进行填护处理,标识牌的设置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其次,进行成孔施工。施工人员应该提前对土层实际情况进行勘察,钻孔时采用专门的旋挖钻机,合理调节泥浆粘度与比重,在施工中要避免塌孔问题的出现。泥浆比例是决定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黏土类型的差异性也会对其比重产生影响。最后,应该进行清孔施工。确保深度符合设计值后停止钻进,提出钻头开展一次清孔。对泥浆的相关指标进行测试,防止出现较大的超标问题。对于孔内的沉淀物加以清理,完成清孔后对其深度进行测量。在二次清孔当中,需要对沉污值进行测量,通常要使用能够标准锤。二次清孔采用加气或者水泵等方式,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要求,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对于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2.2人工挖孔桩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灌注桩施工技术,原理是,利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挖孔,然后再往孔中放入钢筋,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桩。这种技术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另外还有成本低,设备简单,操作检查,承载力强等优势,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应用。这种灌注桩的上面有承台,利用承台梁将承台和桩体连接起来,使各个桩均匀承载建筑物力。人工挖孔桩桩孔一般直径较粗,适合用于地下水较少且土层深度大于20cm的土层。技术工艺实施前必须及时将杂物和散土等清理干净,保证地面清洁,干净。然后用画十字线的方式找出每一个孔桩位置,再结合桩径设置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开挖位置。

挖孔完毕后,应将钢筋圈置于其中,之后采用混凝土进行回填。这种技术需要人工操作,所以必须强化开挖孔的安全管理。在开挖前设置好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避免积水影响施工安全;合理放置相应的操作工具和施工材料,避免其对孔壁形成压力,影响施工安全。人孔挖空时要注意用围布或其他物将孔口进行围挡,避免有杂物从孔口落入孔内砸伤施工人员;同时要设置好提升设备,布置好出渣路径。开挖以后要注意对开挖的土层变化进行监控,对孔壁进行保护。
        2.3预制桩施工技术
        桩基的定型需要借助土建施工现场专门打桩的机械设备制作桩基,常见的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桩与钢桩,其中混凝土桩应用更为广泛,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稳固性较强,同时操作较为简便。缺点是适合在较为空旷的场地进行,容易为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在许多特殊的施工情况下,则多采用钢桩,主要以H型钢桩和钢管桩为主。常见的预制桩技术则包括静力压桩、振动沉桩、锤击沉桩等。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预制桩下沉过程中,对土层结构与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计算分析确定沉桩力度、深度以及作业强度,并控制数据的精准性在标准范围内。为了保证预制桩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效用,施工人员需要全面掌握预制桩结构特点,结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质量。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技术人员应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明确任务质量要求、施工程序、各项管理制度等;②严格控制桩长和直径;③每一根桩的制作不少于两组试件,并进行标准养护;④安装钢筋笼和进行混凝土灌注等关键施工程序时,需由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此外,优化拌合料以及配料比例,控制最大粒径和大颗粒比例,有效控制拔管速度;⑤严格把握打桩点,并进行准确测量,全面掌握桩基数量以及桩之间距离;⑥严格按照打桩施工标准流程,按顺序施工,确保桩尖顺利被打入土层;⑦针对灌注混凝土施工环节,应注意先下桩顶灌注,完成桩顶灌注后灌注桩尖,并通过静力、振动等方式进行沉桩操作;⑧钢筋笼或探孔器向孔内放置时,需由吊车吊起,将其垂直且稳定置于孔内,避免塌孔情况出现;⑨初次注入泥浆时,垂直向桩孔中间进行入浆,避免泥浆沿护筒壁冲刷其底部,导致护筒底部土质松散。
        2.4桩基施工挖孔桩塌孔防范
        塌孔是非常严重的事故。在挖孔的时候,塌孔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塌孔,就会造成工人的伤亡,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旋挖成孔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进尺,选用优质的泥浆,如果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等措施;人工挖孔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修筑的井圈护臂符合规范要求,护壁的厚度、拉接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每节护壁的高度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灌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好护壁的质量安全。
        3承台施工技术
        承台结构指的是工程项目中承受各种施工结构的关键环节,最开始应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中,后引入到工民建工程,作为建筑的基础设施,其具有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等特点,在目前建筑工程中,承台结构的好坏对整个工程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最好选择厚度大、整体性高的大体积混凝土作为承台的基料。在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其关键因素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浇筑方案、养护方案和温控技术。为确保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有效进行,需要事先对建筑工程施工地点进行全方位勘察,结合所得资料总结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承台构建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使得建筑施工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桩基础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需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并且,施工人员也应该充分掌握施工技术的使用条件以及施工特点,将其有效落实到各项实践工作中,不断改善施工技术,从而保障土层不会受到破坏,进而将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施工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不断推动建筑工程土建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慧,倪鹏飞.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8(01):102.
        [2]魏建成.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6):16-17.
        [3]《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8年10月01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