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41272519720211XXXX
摘要:近几年,混凝土浇筑被大量运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并且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建筑工程施工为切入点,首先,对混凝土浇筑特点进行了概括,其次,对混凝土浇筑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围绕混凝土浇筑所适用技术展开了讨论,内容涉及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等,希望能够在某些方面给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建筑施工
前言:建筑工程施工所用技术、程序均十分复杂,各环节联系紧密,其中,最应当引起重视的为混凝土浇筑,这是因为混凝土浇筑所对应施工主体,通常为建筑结构,可以说,浇筑质量往往会给工程质量带来决定性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以混凝土浇筑所呈现出的特点为依据,对现有技术加以完善,在保证混凝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为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1混凝土浇筑特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加以使用的部分主要为建筑主体,例如,墙壁、房梁等。施工人员应明确一点,虽然浇筑量普遍较小,但是,浇筑位置均十分重要,不同位置对所浇筑混凝土的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要想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围绕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很有必要。出于节约成本和资源的考虑,多数工程在施工阶段,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技术均为一次成型,制取时间、长度和厚度上的不同,往往会给浇筑结果带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另外,高层建筑物对混凝土结构所施加压力,往往大于常规建筑物,只有以工程情况为依据,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提高,才能使构筑物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2混凝土浇筑现状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混凝土得到了比过去更加广泛的应用,围绕其展开的研究,因此而变得深入且具体。需要注意一点,混凝土较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进而出现裂缝等问题,要想将其所带来影响降到最低,施工人员应对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整施工技术。一方面,内外温差的存在,往往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浇筑引起重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浇筑速度,缩短浇筑时间,将出现裂缝的几率降到最低[1]。另一方面,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也需要引起重视,这是因为原料配比是否科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浇筑质量,增加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混凝土浇筑是指混凝土由入模到塑化的全过程。现阶段,建筑行业对混凝土浇筑加以利用的频率极高,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具备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耐久性、抗压性及稳定性,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在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大量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混凝土浇筑的方面,围绕其展开的讨论也与日俱增,即便如此,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浇筑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只有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符合工程特点及要求的施工技术,才能将外界因素给混凝土浇筑所带来影响降到最低,混凝土由制作到硬化的全过程,自然会呈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的质量。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被控制在2m以下,高于2m的混凝土,则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其进行调整并改进,目前,混凝土浇筑所面临问题仍旧较为明显,只有分析施工细节,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才能使其价值得到凸显。
3混凝土浇筑技术
3.1前期准备工作
从某种程度来说,材料质量决定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前期准备工作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在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应以工程需求为依据,对施工材料、设备加以确定,例如,水泥、沙子、吊斗、振捣器等,保证所购入材料、设备,均与工程要求相符。另外,施工人员应以行业要求为依据,对材料质量是否达标进行检查,可供使用的检查方式,包括抽查和分批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安全性提供保障[2]。一方面,在选择施工所需粗骨料时,施工人员应对连续级配引起重视,以砂为细骨料,视情况调整掺合料的配比,保证外加剂的作用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对粗掺合料、骨料配合比进行提升,增加水泥材料所占比重,使水泥材料的优势得到发挥。另外,要想降低混凝土具有的泌水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对矿渣水泥加以利用,通过添加减水剂的方式,为施工效果得到强化奠定基础。
待上述工作告一段落,施工人员应将模板内泥土、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再对塑料垫块、水泥砂浆垫块进行检查,如果建筑所使用模板为木质模板,还应实现将其打湿,待积水、杂物被完全清除后,封闭扫除口,随后,对混凝土进行制作。在对混凝土进行制作时,施工人员应以设计方案所标注数据为依据,按照特定顺序、特定比例,对水泥、沙子等原材料进行拌和,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花费更多时间,用来对钢筋、模板和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有变形、移动的预兆,第一时间停止对混凝土的浇筑,避免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3.2常用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的对象主要是工程主体,越大规模的工程主体,所使用混凝土、钢筋的密度越高。只有对浇筑混凝土的环节引起重视,才能保证施工效果符合预期。近几年,高层建筑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混凝土所承受重量自然更大,在有限的空间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只有以工程需求和特征为出发点,对现有施工技术加以使用,才能使混凝土浇筑所具有作用,在投入运行的建筑工程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分段分层浇筑。该技术通常被用于对面积大、长度短的结构进行施工,以结构底部为开端,每2m为一层,逐层向上进行浇筑。对层数较少的工程而言,待顶层浇筑告一段落后,最底层混凝土所呈现出的状态,通常为初凝,此时,出于为结构质量提供保障的考虑,施工人员应以第二层为开端,再次进行浇筑作业。
其次,全面分层浇筑。该技术适用于结构较小的工程,浇筑顺序为自下而上,每完成一层的浇筑,便对浇筑质量进行检查,再对第二层进行浇筑。如果检查结果表明,所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效果,尚未达到工程要求,则需要对其加以处理,再完成后续施工。另外,要想使浇筑质量得到保障,施工人员应对建筑结构尺寸严加控制,如果存在浇筑距离较长的情况,可先浇筑两端,再浇筑中心区域,这样做可以使所建筑结构,具备更加贴近项目要求的稳定性[3]。
最后,斜面分层浇筑。如果工程满足斜坡为1/3的要求,则可选择对斜面分层浇筑法加以使用。
该项技术所强调的重点是以混凝土斜面为参考,自下而上完成振捣,以此来保证所浇筑混凝的质量达到预期。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说,该技术是以全分层技术为基础,经过优化、升级所得的全新技术,适用范围自然更广。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以下内容引起重视:以钢筋结构、疏密度为依据,对分层高度加以确定,正常情况下,振动器作用长度的1倍-1.5倍,为分层高度。
3.3分层浇筑要点
其一,要想使浇筑效果达到预期,施工单位应将管控工作交由专人负责,以此来保证浇筑参数与要求相符。其二,分层分段浇筑的工程量较大,周边因素所带来影响往往更加明显,因此,要想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施工人员应对底部浇筑环节引起重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对后续施工。其三,具有较大厚度的工程,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全面分层浇筑上,只有将异形建筑置于顶部,形成斜坡,再将坡度控制在1/3,才能使全面分层浇筑所具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施工正式开始后,施工人员应先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振捣质量,再以实际需求为依据,确定是否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收缩与降温,只有这样才能将裂缝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其四,经过初凝的混凝土,应保证浇筑面积较建筑面积略高,另外,浇筑温度和预设温度一致也是关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极端天气,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浇筑施工告一段落,以工程要求为依据,通过模压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保证其性能指标能够得到提升。常见的养护技术,主要是浇水和放线,目的是将混凝土维持在较为湿润的状态,减少裂缝的出现。其五,事实证明,以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为依据,设置振捣步骤,既能够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提高,又为其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见,在尚未开展振捣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振捣器间隔进行调整,保证振捣过程不会出现不均衡、遗漏等情况。
3.4混凝土振捣
现阶段,多数工程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所使用的工具均为插入式振捣棒,出于提高振捣密实度的考虑,每个泵所配有振捣棒的数量均为5个。其一,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分层振捣,任意浇筑带所布置振动器的数量均为3个,分别是卸料点、坡脚除和斜面中部,卸料点布置振动器的目的,主要是形成坡度,坡脚处布置振动器的目的,则是夯实砼的下部,斜面中部布置振动器的目的,主要是对振捣时间进行控制[4]。其二,浇筑带应有专人负责,这样做可以将欠振、超振和漏振的几率降到最低,在开展振捣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中垂直插入振捣棒,切记不可斜推或硬插,这样做极易导致棒头被钢筋夹住。其三,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对振动棒加以使用,“快插”的目的是避免表面混凝土被振实,进而出现离析、分层等问题,“慢拔”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能使空洞填满。其四,上下抽动振动棒,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以墙为代表、存在密集钢筋的部位,可视情况增加振捣次数,提高密实度,避免漏振、缺灰等问题出现。其五,振动棒不应对预埋件、钢筋进行触动,对于钢筋较为密集的部位,施工人员可使用直径较小的振捣棒,完成振捣作业。
3.5对泌水进行处理
泌水指的是正在运输、泵送和振捣混凝土时,所出现的“水分上浮,骨料下沉”现象,事实证明,适量泌水的存在,有助于混凝土开裂、塌损现象的改善,随着用水量的降低,混凝土强度自然会有所提高,然而,如果泌水量过大,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还会给混凝土外观、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泌水是混凝土浇筑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对其进行处理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一方面,施工人员应在浇筑的同时清除泌水,通过对混凝土浇筑方向进行更改的方式,在顶端和原坡间,形成用来收集泌水的集水坑,再利用软抽水泵,将坑内泌水抽出并清除。另一方面,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往往拥有较厚的泥浆,针对上述情况,施工人员可将石子撒在混凝土表面,在对砼表层的标高加以确定后,对其进行抹压,将表面存在的裂纹彻底消除,再通过保温、保湿等养护手段,完成后续环节。
3.6防治混凝土裂缝
要想使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控制,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保温、科学选择配合比。第一,水泥应以低水化热品种为首选;第二,详细筛选石子、细骨料,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避免大面积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双掺技术加以使用,这是因为加入减水剂、磨细粉煤灰的混凝土,无论是粘塑性,还是坍落度,均能够得到改善[5]。
3.7重视后浇带施工
“热胀冷缩”就是对混凝土所浇筑解雇受温度影响而出现变化的概括,要想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后浇带施工是必然选择。一方面,后浇带施工能够使结构整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另一方面,后浇带施工可视工序更加科学,施工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后浇带施工的目的,就是通过减少混凝土收缩的方式,控制收缩裂缝,提高浇筑质量。通过反复的实验可知,后浇带所适用方法为分段浇筑,其原理如下:减少对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浇筑的长度,通过分段硬化的方式,将出现收缩裂缝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对施工缝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将组合施工作为首选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对温度应力差进行缩减,其二,通过浇筑的方式,使混凝土成为拥有良好抗拉伸性的整体。一般来说,浇筑完成40d左右,便可以开始进行后浇带施工,应当注意一点,温度给后浇带施工带来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人员进行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施工,避免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施工效果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上文所叙述内容加以分析不难看出,近几年,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结构的特点是较易出现开裂问题,要想使混凝土质量获得有力保障,施工单位应对其所适用浇筑技术引起重视,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全面防护,将问题出现的几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龚雨轩.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与预算,2019(12):61-63.
[2]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8-39.
[3]赵廷帅.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9-40.
[4]胡晓喆,付强.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5):99.
[5]李桂靖.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地产,2019(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