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桂彬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桂彬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一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山东洪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232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一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不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多,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加强对其的应用,对于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不仅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也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1]。新时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合理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国家应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运行情况,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尽量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当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升生活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分配质量。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会产生废水、污水以及建筑垃圾,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控制成本,会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的重金属沉降急速,污染水体环境。部分大型建筑垃圾会造成河道堵塞,导致水流停滞,不仅影响了水体的流动性,导致浊度降低、悬浊物沉降,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也会随着减弱,造成水体污染。但是,在水利工程的运行期,水环境容量增加,水体流动性、净化能力会得到一定改善。
        2.2对生物的影响
        受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最大的便是水体,而水体的改变会导致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多生物不能适应这种生活环境上的改变,例如,水位提高便会影响到很多水生生物生长。水利工程修建也会对陆生生物造成影响,因为水利工程自身及水库的修建会占用原本的陆地面积,被占用的陆地大部分是森林,减少了陆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同时,植被的大量死亡会增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使水库周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成分严重缺失,会同时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造成影响。另外,修建水库会阻断鱼类的活动和繁殖,长此以往,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必然会遭到破坏。
        2.3影响陆地植物的生长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储水用水,通常,水利水电工程分布在山地,工程建设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十分不便。工程建设期间,要依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修路,以便运输各项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应用大量混凝土,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工程建设区域的大量植物被覆盖,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水利水电工程竣工后要存储水,导致一些植物被淹没,同时会影响空气湿度和温度。一些植物会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植物生长的延续性遭受到破坏[2]。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3.1创新施工工艺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势必会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为了尽量维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往往需要尽可能弱化这一影响,如此也就需要针对施工工艺进行创新优化。在施工工艺的创新优化中,首先应该详细分析传统施工技术应用产生的威胁因素,进而有目的地进行调整改进,保障施工工艺的运用更为符合要求。比如在水利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的施工处理中,应该促使其在增加深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波及范围,对于现场地质结构尽量不产生明显破坏,或者是在基础处理中进行必要加固保护。

此外,针对以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个生态环境污染因素需要有效控制,比如对于施工操作中出现的大量粉尘,需要在现场予以及时防护,严重区域需要设置高度适宜的防护层,避免出现粉尘大量外泄问题;对于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噪音也需要严格控制,尽量优选机械设备,做好隔音围护处理,避免对于周围生物产生影响和威胁。
        3.2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人们要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核算评估结果为基础,合理分析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损失,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方案。在以往采用的补偿方案中,补偿资金通常无法实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完全补偿,重点集中于对农田、建筑物等的补偿,生态环境补偿不受重视。人们应该构建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专项补偿资金,将部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将补偿资金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补偿资金具体应用的透明度,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修复。此外,还应当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区,采取人工养鱼等措施,确保生态核算评估与补偿机制的一致性,尽量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控制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方面,这也就需要在建设中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因为水土大量流失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区域进行重点明确,分析水土流失的具体成因,如此也就可以从这些具体成因入手进行防控,保障各个区域的水土稳定性。当然,如果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势必会对于水土流失带来影响,则需要在相关施工工序中予以严格把关和防控,同时可以借助于必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以此形成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化发展。
        3.4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和制度
        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但是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规范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行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还可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例如,当地环保部门可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惩戒力度、奖励力度,对违反施工原则、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施工行为进行惩罚,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环评工作中,可以适当增加环评范围,针对实际影响、可能性影响进行评价,完善环保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实现环评的意义。
        3.5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核算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植物破坏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发生破坏,恢复时间较长或者难以恢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审批期间,要准确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详细说明工程的生态利弊,分析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3]。核算生态环境价值期间,要综合分析不同影响因素,梳理项目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折损的具体关系。其间应当制定多个方案,从不同角度入手,详细分析方案优劣,准确预测具体功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完成相应的分析工作。
        结束语: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过于严重,将会对人们的生存造成威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基础设施,其对民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支持,这也使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和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朱亚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J].科技展望,2016,26(34):59.
        [2]宋方兴,王涛,何纪清.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水利,2016(10):47-48.
        [3]田世家.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2):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