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齐康
[导读] 摘要:当今,城市大气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对于城市大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的认知和理解都不太充分,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大气污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害生态平衡,给人类的生存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身份证号:12010419811002XXXX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当今,城市大气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对于城市大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的认知和理解都不太充分,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大气污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害生态平衡,给人类的生存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更好地解决城市大气污染带来的相关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其成因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理对策,本文将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介绍。
        关键词: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1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与框架
        大气污染长期以来都是环境领域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工作也突破了原本单一主体的束缚,朝着多元主体方向发展。大气污染问题复杂度高,仅凭政府的力量必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其单一模式的局限性较强。虽然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能起到引导作用,但忽略了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两方面因素,严重抑制了治理效率。当前,治理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依然刻不容缓,且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易出现治理失效问题。政绩考核过于局限在GDP之中,抑制了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在部分学者看来,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市场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模式。基于图1的结构关系得知,城市大气治理工作最为关键的主体是政府,起到引导作用,是必不可缺的指导者;以企业为核心构成的市场力量则是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依托于市场机制创造良好的治理效率;以公众为代表的社会力量起到辅助性作用,但依然是治理主体之一,它具有较强延性,可触及到国家与市场无法碰触的边界区域。
       
        图1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框架
        2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化石能源消费品需求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能会短期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面对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地方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部分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抱着不出事的逻辑,只追求不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环境治理不积极。
        2.2属地管理出现矛盾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占据信息优势,能够对症下药,但是属地管理存在制度缺陷。第一,大气环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某一区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扩散到周围区域。如果仅对污染发生地进行大气治理,对周边区域没有采取措施,大气治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同时,大气污染具有负外部性,大气治理具有正外部性,部分地方政府不主动治理大气污染,而是寄希望于扩散到周围区域。第二,地方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时,无法控制其治理成本。对于污染区域来说,其污染控制边际成本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竞争关系,大气污染治理又存在溢出性,因此各地在合作上缺乏普遍的激励措施。同时,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属于硬指标,各地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设定限制,因此区域之间缺乏合理的互动,也没有跨区域的污染物交易平台。各地缺乏有效的互动来降低污染防护成本。
        3加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3.1加强对产生大气污染来源的控制
        (1)坚持贯彻并且严格执行审批制度,认真落实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政策,将大气污染在源头得到控制;(2)对工业污染源加强治理。工业是我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其对大气的污染却非常严重。因此,有关部门需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也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4)对机动车的尾气污染进行治理。我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已制定了相关措施,我们要做的就是加以落实。首先,提升燃油品质。因为低品质的燃油既增加了污染的排放量,还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寿命;其次,加快速度淘汰“黄标车”;最后,提高新生产机动车的排放水平;(5)对能源结构调整。对清洁能源加大推广力度,加快供暖煤改气,交通汽油改燃气及电能的步伐,加快发展低能耗、产量高的绿色产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推行绿色能源。
        3.2完善城市环境管理机制
        对于城市环境的管理,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支撑,还要有完备的制度支撑。因此,相关部门要在整体上构建系统的环境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首先,要不断完善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利益所带来的效益,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了在制度上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考量。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不断完善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对一些建设项目的审批,要将环境保护列为其重要且必要的考量因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各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其次,要构建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体系,要使保护体系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并与其他制度相匹配。要使环境保护体系建立在城市建设的具体需要基础上,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环境保护制度的构建、完善和实施。最后,要在法律层面对环境保护工作予以支持,针对环境保护建立专门的配套法律。
        3.3调动工作参与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1)国家应当加大对汽车尾气的管控,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不允许上路。同时,还应当鼓励广大民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尽量乘坐绿色交通工具出行。(2)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阶段,工业企业应当主动积极按照环境监测的相关规定加速转型,可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方案,从而推动企业朝着绿色方向不断发展。以钢铁生产企业为例,可以在煤炭等石化能源消耗方面逐步降低,并选择地热能源、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供热设备保温效果的改造与升级,将热量损失减少,提升热量集中供应的效率,有效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使用。(3)产业结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环境监测及监督管理、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建议政府加强宣传,从而引导群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主动积极参与到大气环境监测及监督管理行动中来,主动监督举报周围有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有利于全面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从而在社会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3.4对城市进行绿色生态建设
        为落实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的目标,就应按照多方面要求加强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力度。这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还能改善城市综合建设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现状,使城市综合建设与大气环境保护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应扩展城市内部绿化用地面积,使城市范围内绿色生态化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提高城市大气环境净化效果,在提高城市自我调控水平和大气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严格控制各类气体污染对城市综合发展和绿色生态环境质量效果产生的影响。满足城市绿色发展要求,缩小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发展之间的差距。
        4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的生态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应分析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根据相关问题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理措施,构建一个完善的能源消费机制,来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对污染问题进行解决,还给居民一个绿色且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锴,陈鉴行,贝美娴,何梦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67+69.
        [2]胡元洁.室内外大气颗粒物和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人体呼吸暴露风险[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8.
        [3]王建春.济南市城市化与水环境及大气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