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对策浅析 段杰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3期   作者:段杰
[导读]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材料,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裂缝问题,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身份证号:5128221988****0054
        摘要: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材料,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裂缝问题,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对策
       
        1、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
        (1)细微裂缝
        在建筑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细微裂缝,主要以龟裂状呈现,多见于墙面,亦或是表面积、厚度较大的部位,而造成裂缝的原因为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过快,降低了抗拉强度,加之受收缩应力作用的影响,就会出现细密的裂纹。另外,造成水分过快散发的原因则与混凝土的用水量、人员施工技能、后期养护等有直接关系,如混凝土用水量过大,可直接引发初期养护严重泌水现象,促使混凝土表层中的骨料发生下沉,这就会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加之水分散发过快,最终导致裂纹形成。此外,如若施工现场温湿度及养护措施不合理,也会直接促使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缩,进而形成裂纹。
(2)        结构裂缝
        针对结构裂缝而言,其主要是受外部荷载作用的影响而产生,如若浇筑部分的强度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当使用机械振动等操作时,就极有可能促使应力较为集中的薄弱部分出现结构裂缝。
        (3)因温度应力而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过程中,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不管是外界温度,还是结构自身内外温差,均会促使不同层面之间承受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韧性时,受塑性收缩的影响,就会直接导致裂缝的出现,此类裂缝常见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及混凝土配比设计,在基于合理、科学的分析、计算及实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混凝土施工方案,以进一步降低或规避质量缺陷问题的出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4)因沉降而导致的裂缝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其基础开挖到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故环境温湿度、风力等就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如若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来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亦或是施工前期未合理开展地质、水文的勘察工作,就会直接促使建筑基础、现浇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且当因沉降而造成的变形超过设计结构伸缩量时,此时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就会出现严重裂缝,加之此类裂缝难以修复及控制,在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同时,也会延长施工时间。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对策
        一般而言,虽然不同类型混凝土裂缝其成因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各影响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混凝土水灰比、温度用力、养护这三种之间均发挥着导致裂纹形成的作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故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及时掌握控制要点,实施针对性的控制策略,从而才可进一步降低裂缝的发生几率。
(1)        施工环境
        针对混凝土裂缝而言,其与施工环境有直接影响,这也是最为复杂且难控制的一种因素,故想要有效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就需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予以合理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来设计混凝土施工的各环节措施。具体内容:以气候条件为基础,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进行安排,不可在大风天,亦或是温度极高等天气条件下施工,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防止水分的过快散发,避免裂缝的出现;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进行严格的分析以及论证后才能设计各施工环节的参数以及浇筑流程,且还需指派专业人员对混凝土的浇筑进行指导,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因施工技术而导致裂缝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        确保工程结构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建筑主体及基础各部分受力的均匀性,同时也是促使传递荷载、强度等参数满足相关标准的关键,如若建筑结构合理,就可有效规避基础不均匀承建、抗拉强度低,亦或是应力较为集中等现象的出现,故相关建筑单位需不断优化结构设计,加强现场勘查力度及各数据的分析,以确保施工图的完善性。同时,还需在基于建筑结构特点、强度等参数合理性的前提下,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明确,并详细的规划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参数及施工流程,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固化的温降速度,促使浇筑可一次性完成。
(3)        合理选择预拌材料,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比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在设计阶段进行初步计算后,还予以试拌检验,之后在基于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配比,将具体的用水量、外加剂种类等进行明确。另外,针对一些施工时间较长,且骨料、砂石品质等不稳定的工程而言,就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予以调整,将品质不合格的砂石及时替换掉,之后将骨料、砂石、含水量等参数明确后进行施工。此外,相关施工人员还需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温度,从而合理控制预拌混凝土温度,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温度应力不会超过相关标准。
        (4)优化施工管理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时,需严格控制其浇筑节奏,确保各方面参数均能满足相关要求规范,如浇筑时间、几何等,且还要不断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促使其能够在基于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实现施工质量的动态监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环境、气象及设计要求,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力度,用水量则要按照实际测量的砂石料含水率、含泥量等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实验将混凝土的配比进行明确后,还需加强配比过程的控制,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就可给予二次振捣,以规避混凝土质地不均匀现象的出现,经人工将混凝土表面进行抹面处理后,就需合理设定拆模及养护时间,在此过程中要定时检测混凝土相关参数,并适当的予以调整,有利于减少裂缝发生的几率。
        (5)确保养护计划的合理性
        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混凝土的物化反应,需为其提供最佳条件,这样就可确保内部反应的均速性,降低内部应力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规避空隙、裂缝等外部缺陷问题的出现。针对一些结构形式、体量各不相同的混凝土构件而言,就需在基于环境条件的条件下,设计养护及监测措施,有利于预防裂缝的出现。具体内容:在养护时除了要给予保湿等常规措施外,还需定期检测、记录混凝土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强度等参数,相关人员要仔细对混凝土表面,亦或是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急性观察,观察其有无出现裂纹现象,如若有就需及时通知工程技术人员,经合理评估后再对是否需要调整养护措施或予以处理进行明确;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可采用在内部散热管中冲水的方式实现温度的控制,亦或是合理的进行降温处理。
3、        裂缝的评估及修复方案
        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而言,目前虽然已明确相关影响因素,且也给予了控制,但仍然无法全面确保不会在出现裂缝问题,故在进行施工时,需事先做好应对此缺陷的准备,当裂缝形成后,就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具体内容:对于一些浅表裂纹,可采用水泥浆等材料简单涂抹的方式进行修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如若裂缝部位有严格的防水要求,修复时就需采用防水材料;对于一些裂纹较为明显,亦或是裂纹较深的部位,修复时就需采用专用的设备将一些胶体材料注入到裂缝中,促使其重新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结构,如若裂缝较宽,可选择直接填充或加固的方法进行修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过程中,混凝土如若出现裂缝问题,就会直接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从而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严格设计混凝土结构,不断优化混凝土施工工艺,如若发现裂缝问题,就需及时找出导致裂缝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以免裂缝的持续发展,进而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还需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要求其需在基于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文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J].时代农机,2018,45(5):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