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浅析 韦锐德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3期   作者:韦锐德
[导读] 目前,在建设过程中,社会水平的提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保障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就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前期阶段,从安全性和施工难度等角度做充分考虑,综合制定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为此,对建筑企业和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及安全性方面的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广西品格招标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目前,在建设过程中,社会水平的提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保障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就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前期阶段,从安全性和施工难度等角度做充分考虑,综合制定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为此,对建筑企业和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及安全性方面的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项目的类型和数量都呈现了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受到当前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需求性和安全性,亟需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抗震要求无法达到规范标准的情况,进而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文章在对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保障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1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意义
        1.1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积极作用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内容,保证工程施工中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是根本目标,在指定的经济区间内增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保其在使用期间具有完善的功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设计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适用性。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中所说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可承受外力及突发事件影响的能力。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适用性主要是指建筑整体的规划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耐久性主要是在限定条件中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此外,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度主要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建筑结构外部和内部功能可供使用的最大程度。因此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不仅能够完善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还可维护住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1.2结构设计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安全的关系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尤其关键,很多建筑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后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坏,而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与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墙体的裂缝或结构变形都会降低结构质量。因此,若要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就应高度重视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在工程建设初期就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对方案予以科学论证,在达到各项安全指标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建筑结构安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
        一方面,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会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使得结构设计缺乏一定的新意。另一方面,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采用传统的模式,将会造成结构设计的更加不合理,进而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之所以发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建筑结构施工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仅仅重视建筑外观的设计,并没有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予以重视,这就为之后开展建筑工程工作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2抗震效果较差
        2.2.1材料伪劣问题
        材料质量问题关乎着建筑工程质量。在选择材料时如果选择伪劣或者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将会造成建筑物的承载力不足。虽然能够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但是很难达到抗震的效果。

例如: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减少了混凝土结构用量或采用一些不合格的钢筋材料,虽然减少了资金的过多投入,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材料引起重视,将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无法抵抗大规模的地震,使得建筑主体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2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
        建筑设计公司在设计方案时如果选用一些缺乏经验的建筑设计师,其设计方案很可能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很容易出现不相称的现象,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变形。
        2.2.3抗震设计达不到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问题最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抗震设计。如果在设计阶段不符合安全设计标准,将会使建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愈加凸显。例如:高层建筑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对抗震设计的标准或者规范等予以考虑,使得抗震设计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抗震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被忽略。
        3提升工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对策
        3.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重视程度
        为了有效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必须将抗震因素考虑在内。在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力学模型的建立,受力分析及材料的选取和建设施工工艺的确定等多方面,共同为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努力。建立具备较高可行性的抗震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除了在设计方面突出建筑的抗震性能外,还要从根本上强化设计人员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视程度。使其直观的认识到抗震性对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程度。摒弃陈旧的固化思想和观念,将抗震性能与建筑结构设计生命周期进行直接关联。切实保证从建筑的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和建造过程中,都将抗震能力的提升作为建筑物的核心特性和基本要求。
        3.2加强结构设计过程的监管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都会按照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完成一系列的设计工作。但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和疏漏。为了更加全面的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尽量避免设计过程存在的误差对建筑整体及安全性造成影响,可对建筑结构设计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对设计结果和建造方案进行监督审查,并设置责任制。在宏观角度进行全局把控,进一步提升设计监管的效力。
        3.3不同结构可靠度原则的规范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可靠度设计原理给出了一定的确定性选择,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期使用期,进一步确定了可靠度设计的实用性方法。那么,这类方法主要包含在预计的使用期限内对结构构件可靠度指标的规范,该指标应当高于或等于现有的标准。这样的要求要以构建的使用期为标准,通过提升初始可靠度和抗力衰减等指标。接着,建筑结构设计方法还需要满足现行设计方法的需求,其中包括:耐久性折减系数等。这样的方式形式上较为简便,也方便设计人员的掌握与实施。
        3.4现行结构可靠度设计的改进措施
        对于当前设计方法中的问题、缺陷,就要完成现行设计方法中问题的研究,应当给出改造意见。第一点,设计人员首先就要对可变荷载分项系数的变化加以研究,更要考虑具体的设计带来的影响,以现有的标准为主完成设计。比如:当使用年限为50年时,设计人员应当以此为可靠指标,完成其余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的设计。此外,这类设计对工程设计人员来说,也不宜过于复杂、繁琐。设计人员要在确定建筑的使用年限时,利用分项系数、重要性系数γ0的过程中,完善目前的《结构荷载规范》要求,要对可变荷载分项系数有详细的规定。
        结语
        通过本文对于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方式及对策的分析,进一步强调了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建筑企业要优化设计过程及方式,加强监管并提升设计专业程度。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以优秀的设计方案和安全的建筑物构建从设计到建设的完备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秀平.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思考[J].智能城市,201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