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0006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正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常见的商业及工业建筑形式,为了满足人们更高的使用需求,超高层建筑不但要满足建筑规范的要求,而且必须融入智能化系统。下面将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
1 引言
在当前我国不断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类型,对于整个城市的运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的今天,智能化系统的引进与应用,能够使超高层建筑的用户体验得以提高,顺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超高层建筑的功能性需求,由此可见,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的重要性。
2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的必要性
智能化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大脑所在,其通过系统内部的资源协同和功能划分,使得整个建筑在功能、防护、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从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进行超高程建筑的智能化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这一因素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耗能持续增加,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要实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科学化,就必须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行业能源问题的充分解决。基于此,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城市超高层建筑中,消费群体对于建筑安全度、高效度、舒适度便捷程度等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由此可见,在超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的结合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实现这些智能技术的交叉使用,才能确保超高层的高效化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3 智能化系统整体建设思路
为完整地在本项目中体现整体智能化工程建设内容及层次关系,总体建设原则按以下方面进行。(1)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CATV系统、消防报警自动化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机房工程系统是本建筑智能化工程基础,建设要一步到位。(2)建设基于开放式结构的综合布线通信传输媒体,支持楼内所有的通信子系统。构建楼内网络交换系统提供安全的数据和媒体传输平台。采用先进可靠的分布式集群技术统一管理存储空间。同时,考虑建设冗余容错配置,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针对网络承载应用分类,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3)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主要职能包括优化运营效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金融风险等信息应用。建设建筑设备控制中心(BCC),主要职能包括建筑机电设施与智能化系统的运维保障(供电保障、机电设备保障、消防保障、安全保障等),管理中心将资源合理调配,集中管理、分部控制,使管理更有序高效。(4)加强后勤管理服务,通过卡证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人员服务功能,通过信息发布、会议视听等系统提升建筑服务体验。
4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4.1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功能的发挥,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与结构特点,其智能化系统的规模相对庞大。在规模较大的智能化系统中,进行实际操作的难度较高,不但会影响系统的控制,而且会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统一管理的形式,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拆分,将相似或相同的功能划分为一个系统模块。只有这样,才能对系统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方便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维护,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智能化系统,不但能够在特定楼层或设备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独立处理,而且能够将处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到系统中,实现信息互通。
4.2 防雷、抗电磁干扰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通常情况下都以100m以上,因此防雷击、抗电磁干扰设备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超高层建筑物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在设计防雷、抗电磁干扰系统时,需要对超高层建筑物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预估超高城建筑物可能会遇到的雷电风险以及电磁干扰,以免雷击对超高层建筑物带来严重损害。此外,在建设超高层建筑物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确保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与普遍建筑物不同,超高层建筑物的日常运行管理,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靠智能化系统进行,因此一定要做好抗电磁干扰措施,应对基站、雷达等设备的电磁干扰,确保智能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3 防恐防灾系统智能化
租住用户众多、访客量较大是超高层建筑的突出特征。较高的人群基数和流动次数使得超高层建筑的安防设计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安保监控设计、消防报警设计、防灾反恐设计、综合安防设计、紧急广播系统设计、紧急呼叫设计、内部对讲设计、安全门设计、访客管理系统设计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层建筑智能设计应用过程中,工程人员通过智能集成平台的应用,使得不同的安防信息传送至防灾中心,然后在GIS电子地图、终端监控、系统指挥的协调下,实现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有效的提高了防恐防灾的效率和质量。
4.4 安防系统
超高层建筑的安防系统包括访客管理系统、门禁及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其设计的合理性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建筑内人员在出入建筑时可以采用面部识别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外来人员进入建筑则需要做好登记,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进入建筑,破坏建筑中的重要设施,因此,需要在发电机房、变配电室、监控室等关键位置设置门禁,并对停车场进出车辆人员物品进行防爆筛查,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应急指挥系统必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4.5 超高层建筑物的设备监控系统
想要确保超高层建筑物能够顺利运行,建设设备监控系统必不可少,通常情况下,设备监控系统包含现场传感器、网络管理器、现场控制器等设备。不同的管理人员,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监控层与管理层,能够提高监控系统以及管理工作的扩展性与集散性。不同系统模块有不同的操作分站,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站之间进行配合,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运行。
5 结束语
我国超高层建筑物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在针对该类型建筑物构建智能化系统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性的同时,严格控制系统设计成本。设计人员在设计超高层建筑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智能系统规模大、管线多、结构复杂等问题,将其按照功能性进行模块化区分,合理设计火灾报警系统、防雷系统、抗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监控系统以及安防系统,提高超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其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钊.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特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9):17.
[2]张益维,徐道逵.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1):112.
[3]汤洪淮.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65+109.
[4]田建强,殷平,韩翌.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研究[J].现代建筑电气,2016,7(03):1-5+32.
[5]田建强.简析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方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