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建议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4期   作者:邢跃志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的提出了要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在“十三五”期间,确立了实现建立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目标。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但起步较晚。生物医药产业涵盖了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及生物医药关键装备与原辅料等多个行业,其产业链更是衍生至第一、二、三产业,其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带动效应和协同发展效应。对此,本文分析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现状困境,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发展对策
        一、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发展重要意义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符合产业结构合理化基本要求:生物医药产业耗能低,污染相对较小可控,其自身发展不论对于后世子孙还是当代人都具有较大的效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生态文明原则;根据《柳叶刀》统计,2016 年,全球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三类死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760万人,因肿瘤死亡 893万人,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354万人,各种各样的疾病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生物医药产品供不应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符合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供需平衡原则。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纷纷将生物医药产业当作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比尔盖茨曾预言下一个世界首富应该出现在生物医药行业,日本甚至提出生物医药立国理念。生物医药产业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特性,使得各国都十分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在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也都十分重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中,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选择,而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又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继续优化。
        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弱。
        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的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
        2.产业组织不合理、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
        因为我国科技经济结合得不太紧密,在中试、放大、集成工程化环节薄弱,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
        ?3.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科研创新、医药卫生、投融资、药品评价、药品定价,转基因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机制改革比较滞后,难以适应大规模产业化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我国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策略
        1.完善创新引领,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能力薄弱,高质量创新成果少;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产品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突出。创新能力的改善可以由国家自上而下进行战略布局,把握生物医药发展前沿方向;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加速我国由仿制向创制、由医药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通过创新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目前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家的经济和科技硬实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外,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与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公共实验室、融资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产业化的能力建设、鼓励形成与标准企业为核心的高端平台、扶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若干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推动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提高产业链结合组织化的成果,并与企业牵头,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有效实施机制,联合开展生物基础成果的转化。
        2.整合政府资源,加大支持的力度
        政府政策层面要强调政策创新,通过合理的抵扣政策与税收减免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向前发展。例如政府就要全力支持社会企业、社会公益性组织甚至是个人来创办具有公益性质的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基金项目,保证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原创科学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另外,整合政府的科技计划,包括一些基金和科研技术条件,设计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基金,对于产业化过程中出资成本较高,难以完成市场化的生物产品予以一定的补贴,结合国家税收改革方向,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生物产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新创办生物医药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扩大生物医药产业的开放程度
        进一步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开放是倒逼外商产业投资管理体制转型、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的重大举措。按照目前的行业准入行政条例,难以引进国外最新最好的技术服务于国内新药研发,也难以将先进疗法的突破性进展在国内落地。建议落实习总书记在世博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有序放开干细胞、基因诊断等领域,更好促进国际交流,加速相关产品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形成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高地。允许有外资背景的本土企业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放开医疗机构限制,重新界定外资企业的范围,或对存在界定模糊的高科技中国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管理方针。
        4.推动优势生物医药企业升级
        按照政府导向、市场机制的原则,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收购和兼并国外内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兼并重组国内外发展良好的企业。加速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支持若干有技术科学,机制灵活的高科技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支持大中型生物医药流通企业,鼓励其走出国内市场,积极探索国际市场。
        5.推动产业的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支持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各种方式获取小型技术研发公司,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产品销售渠道等国际资源。建立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完善进出口环节管理,有重点、有层次开展国际合作。
        6.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
        教育部门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类型结构,加大高校生物类学科建设力度,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加强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大颠覆式创新与中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我国的经济发展亟需新动能的提振,而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挑战,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不但可以保证民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也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启微,张兰春,胡炜彦,于浩飞,张荣平.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0,20(03):173-177.
        [2]娄霁月.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大众标准化,2019(16):61+63.
       
        [3]徐凯,孙利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20):2440-2446.
        [4]张晓.中国生物医药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J].国际人才交流,2019(08):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