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整治测量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它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测量数据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GPS-RTK是能够提供三维空间坐标信息的现代空间定位技术,相比传统测绘仪器具有高度自动化、可全天候作业、精度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在当前的土地整治测量项目中,其已被我们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就土地整治测量工作以及GPS-RTK技术展开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GPS-RTK技术;土地整治;测量
1 引言
土地整治工作是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项工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不同类别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以期达到改善土地的目的,提高其生产能力。土地整治测量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它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测量数据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土地整治测量与一般的测量工作有所不同,它有其自身独到的特征,因此其概念属于专题用图测绘的范畴。
目前,土地整治项目一般为政府投资,其测量的对象主要为基本农田,其外业测量所在的场所通常是空旷的农村土地,其特点为:视野比较开阔、干扰信息源少、高大的遮挡物不多、卫星接收信号良好等。如果利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劳动强度非常大,作业和通视条件都受到限制,作业效率难以保证。GPS-RTK技术具有高度自动化、可全天候作业、精度效率高方面的优势,因此,土地整治测量应首选GPS-RTK技术。
2土地整治测量
土地整治测量是参照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概预算、施工图设计、放样测量以及后期竣工测量等环节的规定,利用测绘仪器采集土地整治对象的一系列地理数据,同时按照技术规定绘制成特定比例尺地形图的过程,以达到土地整治项目各环节的不同需求,它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通常关联到土地整理后的面积和权属再划分、整体区域规划、房屋拆迁安置、城市改造等多方面问题。土地整治测量工作一般最后成图比例尺是1:2000,但对一些重点区域需要特殊反映,比如整理的道路和坡地等要按照1:500的比例来进行测量。将土地整治测量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一般的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进行详细的比较,参照各阶段土地整治工作的要求来制定出土地整治测量工作纲要。土地整治项目无论是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过程中,还是在中期的实施阶段,以及工程后期的竣工验收阶段都少不了测量技术的支持,因此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我们应重视土地整治测量中的一系列问题。
3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治测量中的应用
3.1 GPS测量的优点
GPS作为高度自动化、可全天候作业、精度效率高的现代导航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许多行业中。GPS-RTK技术是在GP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使用一台流动站就能实时获取三维坐标,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的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显著提高了土地整治测量的工作效率。GPS测量法相比传统测量法有许多优点:①减少人力费用。一个人操作GPS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测量工作。②定位精度高。经过实践证明,它的测量精度约为10mm+1ppm。③控制网的精度不受网的布设形状而决定,可自由布设控制点,控制点间的距离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决定。④ GPS体积小和重量轻,便于携带,而且工作员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减少了在野外的工作强度。⑤能提供三维坐标。利用GPS采集目标点平面位置的同时也能获取其高程。⑥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不需要在目标点上插舰标。⑦观测时间短。以前测量一条基线需要1到3个小时,现在用短基线测量法,只需要几分钟。⑧信息自动接纳,省去了人工记录、计算的繁琐事务。⑨全天候作业GPS测量工作。不受天气的影响,可24h进行作业。
3.2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治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控制测量
应用GPS-RTK进行控制测量时,一般采取点连或边连式的布网形式来完成。目前,统一采用CGCS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对于精度要求,一般规定为:首级GPS控制网点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3个,相邻点间基线向量需符合《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E级GPS控制网的标准,比例误差应不大于20 mm,固定误差应不大于10mm;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可适当放宽,要求不大于E级GPS网标准的两倍。测量标志选点时应便于长期保存,按规范要求进行埋设,同时做好相应的点之记。高程控制通常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高程点布设应分布均匀,这样既可以满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同时也可以降低工作强度,如曲面拟合达不到精度要求或有其他的特殊要求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来施测。
图根控制点可以采用GPS-RTK来进行,首先联测已知控制点求解转换七参数或四参数,然后用GPS-RTK作业,如果范围广,地势高差大,可以分区域选取已知控制点。图根控制点之间最好能通视,并且均匀分部,这样既方便开展碎部测量又能保证测量的精度。
(2)碎部测量
在碎部测量中通常需要GPS-RTK和全站仪配套使用,在空旷无遮挡的区域采用GPS-RTK进行采集,隐蔽处或有树木遮挡的地方采用全站仪补测,全站仪测量时应注意测站的整平对中,确保测站的设置精度,当天采集的数据及时传上电脑,可采用编码测图或者点号加草图的作业方法,同时做好备份工作。用GPS-RTK测量时,每天开始工作前要检查各种参数,并且联测一个已知点作为较核。
在利用GPS-RTK外业测量地形加密点时,为满足工程土方量的计算要求,需要对现状的渠、沟、塘、水库以及河流按照1:5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对于在土地平整区域内、沟渠沿线以及需新改扩建的道路沿线两侧则须要加密测量高程点。
(3)施工放样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放样测量时,只需要放样前在随机的电子手簿里事先输入点位坐标,只需一个人操作流动站,电子手簿的屏幕上就会有箭头指示放样需偏移的方位和偏移量,方便快速找到放样点,直到满足放样精度要求为止。
(4)土地整治竣工测量
土地整治项目在施工完成以后,还必须开展土地整治竣工测量,这时好多控制点已经遭到施工破坏而丢失,如果使用传统仪器测量需要重新布设控制点,但利用GPS-RTK可随时补测控制点进行碎部点的采集。
(5)权属调查及地类测量和统计
在进行1:5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时,一般在测量外业结束后再单独开展权属调查工作;在1:2000或更小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时,需在测量的同时进行权属调查工作。
地类测量需要测量出不同地类图斑的大小、位置和范围,以村为单位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统计出各类土地的面积,最后完成地类汇总表。
除此之外,在土地利用现状的面积测算工作中,我们都要以现场实测的地形图为基础来计算,以便于提高精度,避免产生误差,为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统计结果。
4 结束语
土地整治测量是综合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一项工作,虽然没有地籍测量和地形测量要求的精度那么高,但应当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我们应根据其特点,注重各个环节上的各种问题,力求测量成果的实用和准确,以保证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论证预算和实施的顺利完成。总的来说, GPS-RTK技术对于土地整治测量的快速实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益,为土地整治项目提供了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王宏亮,李建.土地整治现状图和规划图制图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1,98-99
[3]张建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选优评价研究一以辽宁省某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