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25000
摘要: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与日剧增,苏州市区的生活垃圾产量也迅速增长。从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统计数字来看,年均生活垃圾产量增长率达15%,生活垃圾产量上升速度明显。工艺形式采用“水平直接压入装箱工艺+全自动辅助推料工艺及卸料槽+全自动换箱储箱系统+拉臂车转运”工艺。采取“平进低出”“全封闭作业”工艺布置方案。设计以“高效”,“低劳动强度”,“安全”,“强适应性”,“高环保性”为指导思想。提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平进低出;全封闭作业;低劳动强度;强适应性;高环保性
1、苏州姑苏区垃圾收运体系现状
2015年姑苏区的生活垃圾年清运量为201.58万吨/年,平均日清运量在5522.7吨/日。住宅居民产生的垃圾在袋装后自行投放至垃圾收集房(桶),由环卫部门和物业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清运。沿街店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垃圾,按有偿服务原则,由环卫部门负责收运;农贸市场、物业公司收运的垃圾,基本委托环卫部门清运。生活垃圾基本能做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工人采用3t机械收集车等将垃圾收运至姑苏区生活垃圾分流转运中心(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再从姑苏区生活垃圾分流转运中心(中小型垃圾转运站)通过12t自卸车或8t顶开式拉臂车运至高新区七子山垃圾焚烧埋场厂进行处置。目前,苏州市区平均每天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置量约4000多吨,其中焚烧约2700吨左右,填埋1300吨左右,已经基本形成了“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姑苏区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置场所有28座,均为小型垃圾转运站。
2、苏州姑苏区垃圾收运站设计原则
2.1、标准规范性
总体上,从苏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出发,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做到远近结合、布局合理、物流最佳;转运站工艺设备、电气设备等满足现行国家、建设、行业标准。总体布置满足分流转运中心用地要求。
2.2、技术先进性
技术上,积极采用适合苏州市未来环卫作业特点的垃圾转运站技术,技术要成熟可靠,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理念及技术,使工程建成为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环保达标、经济合理的现代化生活垃圾转运站。
2.3、节能环保性
垃圾转运站内应尽可能将垃圾渗滤液排出,以减轻运输环节压力,提高末端处理设施——垃圾焚烧厂的处理效率;转运站应充分按节能要求进行设计。
3、苏州姑苏区垃圾收运站主体工艺方案设计
3.1、总体工艺流程
(1)垃圾收集车完成垃圾收集作业后先进站称重计量,然后根据车辆管理系统调度驶向一层卸料口卸料;卸料口配置了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感应收集车的有无、垃圾压缩设备的工况状态来控制通风及降尘设备。
(2)料槽中的垃圾首先通过半潜推头推入压缩机的压缩腔,然后通过地下负一层压缩机使松散垃圾被压缩减容并压入垃圾集装箱。垃圾装运箱在装满后由大吨位拉臂钩车将垃圾转运到最终的垃圾处焚烧厂处理。同时,为提高垃圾压缩处理和车辆使用效率,还增设换箱储箱机构进行自动化换箱及存储。
3.2、卸料
3.2.1、卸料车辆
卸料车辆目前以小型人力收集车、小型电动收集车、小型机动收集车、3t压缩式收集车为主;后期因收集服务半径较现有模式会矿大,适当考虑5t压缩式收集车卸料。
3.2.2、卸料流线、工作流程、卸料时间
卸料车行车流线在场内实行单行线;首先卸料车进入垃圾转运站进行称重进行,并根据信号系统指示驶入卸料大厅;然后进行卸料,平均每辆卸料车作业用时约4min。卸料完毕之后由出口使出。
3.2.3、卸料密闭性
卸料槽设计由快速自动门,设置自动化识别装置,可以自动识别卸料车辆进行快速启闭。
3.3、压缩
采用水平直压压缩工艺;卸料车将垃圾倒入卸料槽,辅推料机将垃圾推入受料腔进行压缩;垃圾主压缩机在受料腔内将垃圾压入集装箱,垃圾压缩机将受料腔中的垃圾压缩,推入集装箱并进一步压缩的过程中将垃圾渗率液有效的排出。
3.4、废水处理
3.4.1、垃圾渗滤液处理
3.4.1.1、真空收集系统
工作范围:对垃圾压缩机、储箱位上的转运箱进行渗滤液的真空收集。
工作原理:真空收集系统通过预埋在压缩工作区的真空管路,对垃圾压缩机、满箱箱体中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抽吸;并通过与垃圾压缩机及全自动换箱储箱系统的信息交互,实现自动化控制。
3.4.1.2、垃圾渗滤液转运系统(可卸式垃圾渗滤液转运容器)
可卸式垃圾渗滤液转运容器:可与25T拉臂钩车进行配套;容器容积12m³;容器具有废气排出装置;容器的存储于转运全自动换箱储箱系统平台;
转运方式:通过车厢可卸式25T拉臂钩车进行转运。
3.4.2、冲洗废水的收集处理系统
对冲洗废水通过排污管路进行有效收集,并与洗车废水一并送入排污处理装置,共用洗车废水处理装置。
4、环境保护
4.1、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本身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设施,但由于将污染物集中转运输,污染物相对集中,应该进行防范和引起注意。以下为可能影响外部环境的污染源:
(1)垃圾转运过程以及收集车行驶过程中散发的臭气和扬尘;
(2)容器内渗沥水导排装置产生的污水;
(3)车辆、设备及场地冲洗产生的污水;
(4)转运作业机械和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
(5)运输、卸料过程的散落垃圾;
(6)污水和散落垃圾中易孳生蚊蝇。
4.2、环境治理措施
4.2.1、臭气和灰尘的控制
(1)最大程度减少臭气的产生,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本工程选用水平压缩装箱工艺,收集车直接将垃圾通过投料口卸入水平放置的容器,站内不设垃圾贮存池。这样,使垃圾暴露在外的面积降低到最小,暴露时间降低到最短,散发的臭气量最少。
(2)密闭化操作防止臭气和扬尘扩散。本工程中作业区为全封闭式设计,在车辆的进、出口设风帘防止臭气外逸,卸料泊位及转运车牵箱泊位前设置快速卷帘门;并设送排风系统,室内形成负压,保证作业区空气清新。
(3)废气处理系统保证气体零排放。
4.2.2、污水的控制
站内污水分两部分,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生产污水主要包括渗沥水和设备、场地冲洗废水,采取分别收集处理方式。
(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排入区域下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渗沥水,渗沥水由渗沥水收集系统集中收集进入渗沥水收集后,由环卫车辆外运集中处理。
(3)冲洗废水,与车辆清洗废水合并处理。
4.2.3、蚊蝇的控制
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对作业区的场地和部分设备进行冲洗。在夏季蚊蝇高繁殖季节,定时喷洒药水,将蚊蝇的产生控制在最少。
4.2.4、噪声的控制
(1)集运中心所有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本身产生噪声小。
(2)集运中心所有作业均在封闭的室内进行,可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对于车辆产生的噪声主要通过限速、禁止鸣喇叭以及墙壁吸音等措施控制。
(4)集运中心内其它设备产生的噪声通过减震、隔音、吸音等措施控制。压实器工作噪声主要由于液压系统引起,通过减震措施,可减少噪声影响;风机的噪声通过减震、墙壁吸音等措施减少。
(5)在整个基地周围及屋顶布置绿化,种植吸声的植物,一定程度上降低分流转运中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2.5、散落物的控制
集运中心封闭的转运工艺保证在转运作业过程中不会发生垃圾散落现象。由于垃圾收集车型式的不统一,在其卸料过程中会有少量垃圾散落到卸料平台上,垃圾收集车卸料时散落到卸料平台的垃圾依靠人工将其清扫进入地坑内。每天作业完毕,对作业场地和作业车辆、容器等进行清洗。
结束语
结合其他已建成中转站运行情况来看,通过采取严格的二次污染控制措施和安全卫生措施,可以保证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卫生,并有效减轻分流转运中心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且未报到由于中转站运营产生的鼠害引起周边居民投诉的问题。高效处理姑苏区的生活垃圾,其社会意义同样令人期待,通过必要的宣传,让大众认识并改变垃圾的处理方式。我们经常感叹国外环境好,垃圾处理的好,希望以本项目为契机,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让我们不用再去羡慕感叹!
参考文献:
[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JGJ39-2016(2019版)
[2]《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