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4期   作者:何文洁
[导读]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极快,促进了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我国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并且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面也有很大的帮助,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我国各个区域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各不相同,本文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各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东部和东北的总的竞争力较高,而中部和西部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还是发展不够成熟。根据这样的分析结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提高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
        前言: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对各国产业都有着战略性以及引导性的作用,因此对该产业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进行相关研究,短短几十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规模以及经济效益方面都步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但是我国区域间的相关发展水平区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以及网络调查简单的对我国各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期望可以帮助有关研究做出贡献。
一.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筛选,本文结合2016年的信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展开研究,围绕产业特点以及创新制造能力进行指标选取,建立简单的评价体系对我国的29个省市该产业的发展进行因子分析。
        产业的创新能力一般可以通过研发经费、研发参与人员、产品的专利以及销售量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对产业的制造能力结合企业资产贡献率、劳动生产效率、生产利润以及工业增值的占比等进行研究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常用的客观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含有较大信息量的几个少数银子来进行变量关系表达的函数建模。通常是将关系密切的变量指标进行有机结合成一个因子,这样就可以实现少量因子进行大量变量反应的效果,达到降维简化工作的目的。
        该方法具体进行操作的一般步骤分为: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接下来对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矩阵搭建;矩阵特征根以及相应的特征变量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从而得出因子载荷阵A,之后进行因子旋转就可以计算因子得分了。
二.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具体分析
        从目前的形式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的相关产业发展差异可以说十分显著,从强到弱的排名依次是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因为我国东部的特殊地理优势以及前期政策优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别的地区,可以发现除了东部地区之外,别的区域基本都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相反西部地区却处在十分落后的层次,不管是发展规模还是产业链以及政府的政策体系都暂时处在发展初始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对该行业的发展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引导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不过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进程,积极加大同东部区域的合作,尽快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转变的有效策略
(一)国家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扶持体系
        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以及现金企业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并不是完全受市场调控的,需要积极地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发展,因为该产业本身具有的高投资以及低成功率的影响,仅仅依靠市场以及企业自身是远远不足以达到快速进展的,只有政府积极地建立健全政策机制,比如效仿东部区域的相关应用政策,在西部以及中部进行同样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的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二)引导产业进行有序转移
        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进行市场转移,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区域、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比如可以将该产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西部或者中部地区,这样就可以针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分工合作,全国范围内都可以有序的进行该产业的研究进步。
(三)加强区域合作交流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际上的经济形势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我国同样如此,面对愈发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更新换代的快速以及技术研发的高难度特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不敢保证可以长久地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展开分工合作是必然趋势,东部地区在保持自身高竞争力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支撑国民经济,发挥好带头作用拉动别的区域进行飞速发展,中部地区应该积极发挥全国位置枢纽的优势进一步的扩大产业规模,西部地区应用主动承接发达区域的相关产业转移,扩大相关产业链。
(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因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时间还是较短,因此在全球范围来讲我国依然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层次,尤其是在核心科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依然十分巨大,因此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加大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突破势在必行,只有我们属于自身的技术实现突破才能更快的实现我国的区域竞争力平衡发展。
(五)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企业竞争的内在根本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工作就是技术的不断研发突破,因此实现高端人才的引进是一个企业可以长久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方法,我国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应该进一步的加大教育力度,培养自身的高科技人才。
西部以及中部、东北部地区在东部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应该加大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更加快速的追赶东部的发展步伐,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结语:
        电子信息产业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对各国的产业具有着重要的引导战略意义,因此进行该产业的大力发展是我国的核心工作之一,然而我国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是不利于全国的综合水平提高的,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各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希望可以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学英,孙永萍.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以吉安市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5):15-25+121.
[2]贾舒.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刘志勇.提升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1):13-14.
[4]涂颖清,张琪.基于“三力”维度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江西吉安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5):60-64.
[5]曹炳汝,付坤朋.无锡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商论,2017(19):126-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