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学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改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4期   作者:张一鸣 肖 靖
[导读] 石油化学是介绍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化学组成、
        摘要: 石油化学是介绍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化学组成、多种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石油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石油产品添加剂和石油原因,介绍了石油加工过程的化学原理,包括热转换和各种催化转化过程,然后简要介绍了从石油和天然气制造石油化学物质的方法。
鉴于此,本文对石油化学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学;应用化学;教改;情景设计
引言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石油化学知识服务自己的专业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长期课题。这篇论文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种教学改革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乐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
1石油化学特色教学的原则
        1.1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要有新的教育观念
        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学习,将来必须进入社会,学生就业率逐渐成为评价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准。因此石油化学特色教育的原则之一是面向社会市场的需要在大学教育中引入新的教育概念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的综合人才。
        1.2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加强
        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的任课教师队伍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要熟悉工业生产的各个工艺过程。化学专业属于应用专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要认真分析石油化学产业的前景,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适应新的化学发展要求。
        1.3保证特色专业的稳定性和创新性
        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特色的形成是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在日常教育中逐步建立石化课程的独特特色,遵循这一原则,继续建设和完善化工工程和工艺专业独特的石化教育,实现一定的稳定性,同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通过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石油化学是一门覆盖面极广的课程,以梁文杰主编的2009年版《石油化学》为例,涵盖了大量基础知识(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成分及分析方法,以及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原理)的非常广泛的课程。教材专业性和信息量大,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合理的指导,在书上挖掘和整理相关知识点就相当困难。此外,石油化学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开课前石油化学和学生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课程不足,而上课者往往忽略了这一不足。只是简单套用书本知识进行“一锅烩”式的传统教学,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普遍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授课效率低下。随着本科生教育计划的新一轮启动,学校和大学都对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教育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了解、掌握、服务和应用于应用化学专业,是讲师不可避免的课程难题。
3石油化学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改探索
        3.1主题的确定
        主题确定对于研讨课的实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确定主题非常重要且必要。从目前的资料分析来看,在主题确定中,老师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主题的代表性,即化学主题能否反映化学这门学科的特色,能否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第二,主题的合理性,即化学主题是否与现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吻合,因为主题难度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而主题难度小,又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挑战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素养,主要是学生接触的化学知识基本框架做主题确定,并基于主题实现主题深度的适度增加,这样,主题的合理性会更加的突出。总之,确定主题为研讨课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确定打好了基础,这对于研讨课的教学实践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3.2探索新教学方法,注重情境设计
        如果讲课人不能解决这个矛盾,如授课人无法化解这一矛盾,则会造成教学思路的紊乱,课堂知识、人文性、与趣味性的三者统一也会被打乱。情境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引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情境设计以图形、动画等直观生动的特征为特征,让“死的”书本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情境设计不受教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增加教室信息容量,让学生在活动或静态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自然地理解知识和方法。
        3.3报告总结与撰写
        报告总结与撰写是初步的研讨成绩汇总,必须要重视。就报告总结与撰写来看,需要执行以下工作。第一,学生需要实现自我查找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并基于资料总结研究讨论的中心与结果,最终得出结论。第二,基于研讨主题进行报告的撰写,在撰写的报告中需要包括研究的主题、方法、过程以及结果。就报告总结和撰写来看,考查的是一个团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因为没有创新点的研讨结果只会千篇一律,只有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撰写报告,报告的结果才会具备真实价值。还会考查团队的合作意识,因为在报告撰写中需要融合的是小组成员的研究分析结果和思想,如果无法实现有效合作,报告撰写无法实现完整和全面,所以对报告撰写需要进行重点的考虑。
        3.4高校思政教育从课堂理论走向实践
        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应该走向实践。实践不仅仅是高等学校教学教育的题中之义、一种教学环节,更是育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在高等学校思政课堂上真正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应该如图1所示,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经过校园实践的锻炼,层层递进地开展,最终达到可以将思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走向最终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化学人才,为社会、国家的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军。
       
        3.6师生讨论
        在评价工作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关系对研讨进行总结和分析,老师可以就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与总结,学生可以对老师的工作提出质疑,这样不仅学生会更加全面的审视自我,老师对自己的工作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这于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从教学实践来看,实证讨论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内容,这对于问题分析有重要的意义,在问题研究深度方面也有显著的价值。所以在研讨课教学过程中,基于师生讨论需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老师需要认真听取学生的研究报告内容。虽然学生的思维开阔性不够,知识范围也有限,但是其研究能够体现其思想和意识,老师认真地听取学生报告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指正。第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理念,大胆地对自身思考的问题提出质疑,对于老师也要勇于质疑问题,只有在被重视后才会得到解决,学生的质疑会成为老师教学改进的一大动力。
结束语
        在学科交叉日益深入的今天,可以说石油化学的基本理论可以说是掌握和发展其他学科的必要。以石油专业为主的学校,我校化学环境工程大学,必然会受到石油化学相关知识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应用化学和石油化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的重要工具,也对讲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武存喜.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诊改研究[J].山东化工,2020,49(01):197-198+200.
[2]黄伟莉.打造石油化工特色的化工仿真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9,47(08):163-164.
[3]李树娜.浅谈《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视界,2018(12):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