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借阅方法和改变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4期   作者: 李洪涛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到图书馆借阅,尤其是很多中小学生,他们对知识是非常渴望的,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图书借阅的常见方法,而且分析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图书借阅;方法;改变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图书借阅已经从单一变成多样化的,这样可以方便读者借阅,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那么,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发展,必须要积极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否则容易阻碍其稳定发展。
一、图书借阅的常见方法
        当前,我国图书借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传统手工型、自动化型、馆际互借型以及物流型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手工型
        传统手工型,是指从馆员到借书袋,再到读者,最后到图书。图书馆在引进计算机技术前,图书馆通常是利用手工操作让读者享受到借阅服务,流程中的主要词汇有馆员、读者以及借阅记录卡等等。手工借阅的主要特点是对图书采用闭架式管理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内,馆员只能服务有限的读者,这是一种被动服务;图书流通次数不多,也不能充分利用,不管是对普遍传播文献信息还是利用文献信息,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自动化型
        自动化型,是指从馆员到计算机,再到读者,最后到图书。在图书馆中普遍运用计算机技术,让图书馆朝着自动化管理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些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运用以及开放,比如:CSDL以及OPAC等等,这是促进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核心[1]。自从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后,图书借阅经历了两大阶段。首先,闭架-半开架-全开架。其次,借阅合一-大流通。这里的借阅合一主要是指全开放服务方法,包含很多功能,比如:咨询功能、收藏功能以及外借功能等等,使阅读室与书库之间的隔阂被打破,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全面体现。而大流通服务方面,主要是指以借阅合一为前提,改变借阅合一的分室管理,真正实现大一统的服务模式,包括阅读、馆藏以及咨询等等。
(三)馆际互借型
        在图书馆间文献资源共享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宝包括合作共赢和资源共享馆际互借,也是真正满足读者文献信息实际需求的主要途径以及信息服务方法。利用馆际互借服务目,使读者有不同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可以化解很多资源获取需求矛盾。在图书馆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馆际互借系统变随之出现,真正实现不同行业和不同系统之间的合作,而且使得馆际互借管理工作水平以及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
(四)物流型
        从馆员到图书,再到读者。近年来兴起的集体外借以及流动图书馆等等形式,因为其运作方法和物流运转模式是相似的,所以将其称之为物流型。首先,集体外借[2]。此借阅方法可以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科学分配图书,确保外借图书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而且便于由于不同原因无法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的读者。其次,流动图书馆,其主要是服务于偏远山区和没有图书的特定社区,使他们体验到图书借阅服务。相对于其他的图书借阅方法而言,其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灵活性强、方便以及节约等等,这样对于对偏远山区图书馆覆盖范围小的缺陷进行有效弥补,还可以使社区图书馆的很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藏书量不多以及资金不足等等。
(五)网络型
        网络型,主要是指从读者到网络,再到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让图书馆传统借书方法利用互联网得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便利,而且可以实现馆藏的充分利用[3]。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电子图书应运而生,其的兴起导致我国传统图书借阅方法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读者都能够借阅电子图书。但是读者下载的仅仅是此本图书的电子副本,并非原本。
二、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
        在现代化社会,很多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都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读者需求,而图书馆的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所以为了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竞争优势,最根本是保证服务质量。因此,为了可以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必须要积极改变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
(一)新技术是图书馆服务模式改变的前提和促进力量
        科技的日益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方法以及思维方法都发生变化。在图书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让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真正实现自动化,比如:查询、采访以及编目等等。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类型计算机硬件的相互运用,Web技术实现不同网页的相互使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不同文本的电子化转换,通讯技术以及光盘技术实现数据传输与数据存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图书馆门户网站的新兴服务政策进行,比如:资源导航、数据库下载以及网上预约等等。并且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出现自助式服务模式,比如:网络远程借阅以及读者自主借还图书等等。3G的不断发展促使无线移动互联网兴起,其可以在世界各个国家进行无线漫游,而且兴起很多全新的模式,比如:“掌上图书馆”以及“移动图书馆”等等[4]。同时,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出现移动数字图书馆,其包含多个平台,包括网站平台以及数字电视平台等等,这种图书馆的存在,突破了以往的图书借阅方法。而全新技术网络的兴起,可以实现网络不同资源之间的相互连通,以形成完善的网络资源环境,其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因特网以及将数据源等等,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功能动态化、知识生产以及高性能等等。由此不难发现,要想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改变,最重要的是合理应用图书馆新的技术以及新的知识。
(二)新思维是图书馆服务模式改变的必然要求与必然选择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日益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须要积极创新。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只能到当地的图书馆借书,而且借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就会影响读者的读书质量,也不能保证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可以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思维,采用新的思维,比如: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馆服务模式中,使读者在借书中无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这样可以便于读者的借阅,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5]。因此,综合以上来讲,新思维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是图书馆服务模式改变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图书馆服务模式改变的必然选择,所以需要引起图书馆管理者的重视。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借阅是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图书借阅的方法各种各样,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但是为了可以使广大读者更好的体验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和改变,如果仍旧坚守传统的服务模式,必定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所以只有创新和改变是图书馆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姜晓峰.县区图书馆借阅服务中文献开发的断想[J].图书馆学刊,1998(01):61-62.
[2]彭绍雄.提高医学图书馆图书借阅率之我见[J].图书馆,1997(06):63-65.
[3]姬敏康.析图书馆借阅工作方法之技巧[J].当代图书馆,1997(01):44-45.
[4]廖正能.借阅频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5(04):21-22.
[5]裘万荣.浅谈图书馆借阅统计与分析[J].浙江农村技术师专学报,1989(01):62-65+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