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机械产业是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村副业与渔业提供生产和加工设备的产业,它直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装备及生产措施保障,对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历程;市场现状;需求特点
1 引言
农机业主要是生产各种农业机械,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以促进农业的发展。随着农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机业的发展,农机业的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随着农村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多,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机维修问题、农村交通事故不断出现、农机保养问题等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因此,要充分了解我国农机市场的现状,掌握其运行的情况,以跟上农机市场发展的步伐。
2 我国农机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的普及和产生的问题
农业发展关系着民生问题,快速更好的发展农业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机械代替手工劳力,所以大批的适合农民作业生产的工具涌向广大的农村,高效的生产工具让生产更加的快速便捷,提高了收益,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力,农民愿意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投人到生产中。随着农业机械在广大农村的大规模应用,刺激了更多的农机具生产厂家的进行更新换代,推出更多的适合农业发展需要的不同种类的新型农机具,这样形成了行业刺激市场,市场推动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市场是把双刃剑,产生有利的方面就会出现不利的一面,达不到生产标准的生产厂家滥竽充数生产出一些廉价、质次的机械,不仅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阻碍,给农业机械在农村市场的普及推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2 市场信息不充分
市场信息不灵,一是影响农民的生产,由于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到市场上的需求,因此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够适销对路,使收入减少。二是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少地区农民反映,由于不太了解农机市场信息,常常不知道买什么农机好,怎么买,如何用。条件好的农村也只是依靠电视了解一些市场信息,消费观念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一些农民有了钱也不知道如何投资。
2.3 有效供给不足,产品适应性不强
面对市场的变化,少数农机企业开始运用差别营销策略和集中营销策略,实施名牌战略,占领有效细分后的目标市场,对农机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做一些初步研究。目前,市场上的农机供应存在或多或少的情况:低质低价农机多,新潮名称农机多,传统小农机多,杂牌农机多,高科技农机少,实用耐用农机少,正品名牌少,性价比高的农机少;农机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现有产品不对路,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不是农民不愿购买某些农机产品,而是农民不喜欢某些产品。因此,供求脱节也是造成前几年农机市场的疲软原因之一。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有关农机知识的了解,对假冒伪劣农机的识别水平低。与此同时,农村市场假货横行,部分农民因害怕上当受骗而放弃购买,也严重影响了名优农机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销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农民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购买力还要大打折扣,抑制了农机市场的发展。
2.4 售后服务质量差
由于大多数购买农机的是农民,农村交通差,设施不齐全,造成售后服务的负担,农机市场发展的不景气,利润少,在农村设置的售后维修与保养的站点也很少,这样使农民买到机器后维修却成了问题,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如果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会占用很多农忙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农忙时间,反而加大,使农民的成本提高,形成了买机器容易维修机器难的局面,而且有些机器单位,十分不负责任,在售完机器后,什么责任都不承担,农民的机器在出现问题后,百般推脱,不加以解决,由于以上原因,农民不再相信农机企业,不再购买农机,这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3 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3.1 需求潜力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引进,农业一改以前的手工作业为机器作业,逐步向农业机械化迈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十分大,潜力十分大,这极大地促进农机业的发展,农机业的前景一片广阔。
3.2 分散性
分散性一方面是指地域上的分散,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另一方面是购买力的分散,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同时,广大居民消费的范围也比城市居民广,也造成了购买力的分散。农村市场的这种分散性,决定了企业在营销网络的构建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要大大的加强。
3.3 功能性
我国农机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如要求农业机械的实用性、耐用性远胜于鲜艳美观、个性展示。这种功能性特点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价廉。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价低产品。二是实用。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并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而对产品形式要求不高。三是简便。要求产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勿需过多的奢侈功能。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基本只要能收割干净就可,而对其他附加功能则大可省略。简便的另一个要求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操作修理越复杂的农机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
3.4 层次性
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农民选购的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如化肥、农药、种子、农用薄膜、农用机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然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农民消费观念、心理的差别,有的地区农民重物质需要,轻文化、服务需要,重积累、轻消费,有的地区则不同。
3.5 差异性
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地区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了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国平原、山区、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造成不同地形的地区即便对同一农机产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农村市场不能等量齐观。这要求农机企业在开拓市场时,首先要选准目标市场,同时在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幻想以一种产品“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农机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但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只会有增无减,因此,有关领导一定要加以重视,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督与支持,充分发挥农机市场的特点,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校林,刘佳妮,王守峰.科乐收:中国农机市场仍延续可持续发展[J].当代农机,2019(12):22-24.
[2] 吴钩.农机市场发展热点产品展望[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7(06):29-31.
[3] 王传明.借二手农机市场赢得企业发展新机遇[J].农业机械,2017(06):48-50.
[4] 孙伟东.梅河口农机市场发展前景及运营策略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05):7-9.
[5] 刘林林,马凤才.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市场发展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4(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