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惠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身份证号:32082119900915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屋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不仅使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为诸多施工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笔者就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前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属于近年来土建工程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施工技术要点涵盖高支模检查、安装、质量验收、模板拆除等工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准,为土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土建工程项目中的常见技术类型,该技术稳定性高,承载能力强,尤其在高层土建工程当中,应用频率较高。但是,由于高支模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高空作业状态,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施工风险,发生高空坠落以及模体坍塌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住建部对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土建施工中,凡是搭设高度达到 5m 以上,搭设跨度在10m以上,施工总荷载在10k N/m2以上,集中线荷载在15k N/m2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均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企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而对于搭设高度超过8m以上,搭设跨度在 18m 以上的混凝土支撑工程,必须由专家组成员对高支模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与论证,并出具可行性报告,才能开展施工作业活动。
二、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前的准备
1)材料准备。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的准备。由于该项目的施工条件复杂、施工的工序较多,因此,在材料准备上要严格地进行管理。例如,钢材、木材与混凝土这些材料,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验,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对钢筋也需要进行强度检验。
2)参数设计。由于高支模技术的使用涉及较为精确的施工参数,所以,就要求正式施工前必须以合理的参数设计为前提,以此保障正式施工中的意外情况被合理规避。具体以施工需求为准,进行对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将模板的荷载重量等进行确认,从而推动正式施工的科学性进步。
3)测量放样。在测量放样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施工现场的场地清理干净。在该项工程测量中,主要采用经纬仪进行放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轴线位置的科学性,同时,在测量放样的过程中,需要对边线与中线标记,即以墨线作为标记工具,在模板的位置将放样结果标识出来。
4)施工前的检查工序。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系数较大,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据统计数据表明,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因高处坠落以及模体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比例占据整个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 65% 以上。因此,在高支模安装前,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高支模的安全性能以及各个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首先检查高支模架体整体结构方案的平、立、剖面图纸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图纸与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相符[1]。比如梁下立杆与板下立杆间距是否同步,是否设置剪刀撑,板与梁侧交接处的模板构造是否可靠等。其次检查高支模采用的钢管以及扣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是否存在锈蚀或者弯曲变形现象,扣件类型以及扣件重量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最后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现场施工监管体系,确定安全施工管理机制、安全培训机制以及问题上报机制是否健全,尤其是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是否到位。通过事前检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减少施工安全风险。
2.高支模安装与混凝土浇筑
安装模板时,首先考虑模板拼接与安装模板的材料,在拼接模板时,必须保证长宽对齐,预留的空隙不宜过大,当模板主体安装结束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模板的整体干湿度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拼接变形情况,而埋下安全隐患。在安装楼面支顶模板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装工序,首先测量楼面标高,然后在纵梁上放线,完成脚手架安装,在安装脚手架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事先测量脚手架的水平以及垂直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脚手架两侧安装应当同步进行,并确保安装完毕后,两侧脚手架处于锁死状态,以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在安装楼面支顶模板时,每一种类型的脚手架立柱应当保持在同一条中心线之上,这样,能够增强脚手架在垂直方向的稳固性。在混凝土浇筑工序,振捣顺序主要从梁中点开始,逐渐向两端平行推进,振捣时应当遵循“稳定均平”的原则,防止漏振或者过振现象的发生。
在设置外框架柱梁时,首先进行混凝土柱与梁板的浇筑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井格梁瓦盖施工时,应当将排架与梁柱形成一个水平式的支撑力,确保外框架梁柱的整体稳定性。而且承受主力的主柱梁纵向的水平杆一定要对两端形成一个支柱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侧面的力,最后将每一个柱梁中间延伸出的斜向支撑钢管与每一层的脚手架进行衔接。当外层支撑与框架施工结束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对框架柱梁以及排架的刚度与稳定性进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3.高支模质量验收工序
高支模施工结束后,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对高支模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严格执行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验收标准。比如在对钢管以及扣件进行验收时,检查钢管、扣件是否具有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检测证明,在对模板立柱进行验收时,立柱间距应保持 900mm×900mm,立柱接长无搭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需要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应当小于1/3步距。在对水平拉杆进行验收时,水平拉杆必须满足小于等于1.2m步距的要求,并且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建筑层高在8m~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之间需要加设一道水平拉杆,与此同时,水平拉杆端部与四周建筑物必须顶牢,这样才能确保水平拉杆的安全稳定性[2]。
4.高支模施工质量控制
1)高支模施工质量在控制工作中,同样由于原材料对于整个施工作业的比重较大,所以,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占据绝大一部分。具体的质量管控包括如其选购阶段的正规性,即将正规的原材料厂商作为合作对象,选择符合工程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等。并且,在选购完成后,也必须要求进行相应的材料质检工作,以此保证其原材料的可用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原材料的可靠性。
2)高支模模板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作业也时刻影响着高支模施工的整体质量,所以,该阶段的质量控制作业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安装人员必须以相关施工要求为准,保证标高与测量作业的科学性,从而推动模板质量的可用性。且模板的整体支撑能力,即稳定性等,也必须以专业性的计算进行确认,进而推动后续作业的稳定性。
结束语
通过大量的土建工程施工实例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已日渐纯熟,并形成了一个独立性的施工技术体系。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不仅使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为诸多施工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智辉,牛淑红.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9(05):143-144.
[2]赵晓梅,孙延祥.略谈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8(23):135-136.
[3]庞军辉.研究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有效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9):157-158.
[4]王云,刘晓庆.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2):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