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勘查的主要工作内容,编制《黑龙江省萝北延兴煤炭普查》实施方案、工程测量、地质、钻探,物探、煤岩样测试、最终提交《黑龙江省萝北延兴煤炭普查》地质报告。
关键词:煤层;煤炭;普查。
0 前言
本次勘查工作的目的是对黑龙江省萝北县延兴区煤炭远景规划提供地质依据,为下一步的资源储量的评审备案打基础。
1 本次勘查的主要地质任务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
2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根据对以往地质资料的研究,本区为全掩盖式含煤盆地,第四系(Q)地层厚度3~30m,普遍较厚。根据其地表与煤系地层的埋藏条件、物理条件,在勘探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以钻探手段为主,以物理测井手段为辅,来查明区内地层层序、岩性特征,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结构,了解勘查区地温、放射性等环境地质情况。通过对煤层采样测试确定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确定煤的工业用途。
根据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编制实施方案(设计)时,认为本区断层不太发育,煤系地层和煤层沿走向有向、背斜存在,但较少,很宽缓,可以认为属于起伏变化,将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定为中等类型。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规律性较明显,煤质变化中等,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将本次普查阶段的基本工程网度确定为2000m×1600m。即勘查线距为2000m,勘查线上的钻孔间的距离定为1600m。为方便各倾向剖面的联络,方便走向剖面的绘制,本次普查采用了矩形网。以此来圈定(333)和(334?)的资源量。(333)占总量的30%以上。勘查线的方向与煤系地层的倾向基本一致。按照以上原则,本次普查设计共布置了6条勘查线,自南向北依次为16线、18线、20线、22线、24线、26线。共布置13个钻孔,总工程量8850m。物理测井13个孔,总工程量8750m。采取煤层煤样与化验测试110个,瓦斯样6个。勘查工程(钻孔)主要布置在18线、20线、22线、24线上,16线和26线主要利用原有的预查钻孔,没有布置新钻孔。
3 勘查区地质背景
参照《黑龙江省萝北县延兴区综合找煤报告》中本地区含可采煤层段是石头庙子组(现称穆棱组)地层,由于在本次煤炭普查过程中进一步对该地区的煤系地层和地貌特征的探究对比分析表明含可采煤层段为石头河子组(城子河组)。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上太古界麻山群西麻山组(Arx):出露在勘查区的西南部边界附近,主要岩性为混合岩、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各种片岩、变粒岩、碳酸盐岩等,厚度大于2600米。
2)上太古界麻山群柳毛组(Arlm):出露在勘查区的西部边界附近,是一套高级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岩性有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夹条带状混合岩与大理岩。厚度大于2000米。
3)上太古界十字山组(Arsz):出露于勘查区的西部边界附近,是一套高级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由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长石石英片岩、石墨石英片岩等组成,厚度大于1115米
4)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城子河组(石头河子组)(K1ch):根据岩性及其组合和含煤特征,将其定为石头河子组,厚度1000米左右,城子河组(石头河子组)地层厚度1000m左右,与基底麻山群不整合接触,产有早白垩世的一系列孢粉化石。
5)新生界第四系(Q):厚度3~30米,在盆地内普遍发育,并构成沉积盆地的盖层,自西向东逐渐增厚。岩性主要是砂、砾,局部地段含粘土、亚粘土。在西部山区,主要为坡积层为主,厚度较薄,一般只有0.5-1.5米,往东到平原地区在黑龙江西岸以洪和与冲积层为主,从山区的坡积到黑龙江岸边以洪、冲积层为,厚度也是西往东增厚,在黑龙江岸最厚达30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4 含煤地层
4.1含煤地层与含煤性
本区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石头河子组),地层总厚1000米左右,共含煤20余层,其中可采和有零星可采点的煤层有10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0、20、30、31、32、40、50、59、60、70号煤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六层:20、31、40、50、59、60号煤层,煤层总厚5.46米,含煤系数0.546。
4.2 可采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中含可采和局部可釆煤层6层,分布于城子河组中部含煤段,自上而下编号为20、31、40、50、59、60号煤层。
5 本次工作情况
我方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延兴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同时编写并提交了《黑龙江省萝北县延兴区煤炭普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甲方组织专家审定后实施。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普查阶段的施工,于两个月结束野外工作,完成13个地质钻孔,钻探工程量8138.25米;测井工程量8071.05米;工程测量13个钻孔。按实施方案和探矿权人的要求完成了普查阶段的勘查任务,经甲方和委托方组织专家野外验收,普查阶段完成的勘查工作达到良好。
根据以往地质工作及本次勘查工作,通过整理、分析、研究各项原始资料,确定了工作区的地层、煤层、构造等地质特征,完成了普查阶段的各项地质任务。
6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区经预、普查勘探,共施工13个钻孔;初步查明了勘查区内地层层序,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层数、可采煤层层数、厚度及其稳定性,了解了含煤地层与煤层特征;初步查明了勘查区的构造形态,了解了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初步查明了主要断层的位置、规模、断层性层、断距等要素;大致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了煤种从而指出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和煤层瓦斯、煤尘爆炸、煤层自燃、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大致了解了勘查区内岩浆岩发育情况及其对煤层破坏程度及对煤质的影响;大致了解了勘查区煤层的风氧化带深度;大致了解了其它有益矿产;大致了解了大部分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估算了勘查区主要部分的煤炭资源量,为萝北县延兴区煤炭开发远景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地质资料。
7 结论
7.1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区煤层结构比较复杂,多呈层组的形式。每一个层组都不是个性突出、特征鲜明,层组对比尚不太容易。如果一个钻孔中就只有一个层组,要确定是哪一个层组尚有一定难度,单层对比就更困难了。本次勘查,在煤层对比上,虽然比预查阶段进了一步,但对比方案仍然不是唯一解,仍然存在着多解性。
7.2下一步建议
根据本次勘查结果,煤质还可以,具有建矿的价值。但目前的勘查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建矿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勘查。即:本区具有进一步勘查的价值和必要。建设下一步勘查时加强煤、岩层对比的研究。到下一勘查阶段,钻孔的密度将大幅度增加,给煤、岩层对比带来极大的便利。要下大力气在钻孔岩芯和测井曲线上寻找、发现对比标志。必要时,应采用勘探地层学方法(即沉积环境分析法)进行对比。当下一勘查阶段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具备了沉积环境分析的条件。
作者简介:温慧,男,汉族,1988.10.14, 大学本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