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易受所处环境、人为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病害。为对其影响进行控制,相关建设者应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如此,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就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状态,服务于所处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注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但目前,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发展不平衡,再加之对该技术的应用不规范、不科学,使得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希望对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1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因素
1.1原材料配合比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个别采购人员出于工程成本的考虑,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使得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不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一些工程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根据工程的质量要求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试验,导致其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降低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1.2水泥强度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等关系紧密,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也需要同时对水灰比加以科学控制,保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材料的应用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
1.3水灰比
水灰比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因此水灰比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障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做好水灰比设计,保障水灰比、水泥用量等能达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
1.4混凝土养护与浇筑
混凝土施工质量还受到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影响。在浇筑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若没有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密实度不足等问题。当浇筑结束以后,如果养护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不利于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2.1混凝土的制备
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例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因此,首先应对水泥的规格以及水泥的性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水泥的强度符合工程的标准要求。应避免采用含有氯盐的水泥。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适当添加相应的外加剂。除水泥之外,还应注重把控粗细骨料的质量,要确保粗骨料的粒径小于构件整体厚度的0.75倍。因此,粗骨料的粒径通常都应小于4cm。最后,混凝土的拌制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因此也需注重把控水的质量。
2.2拌和技术
通常情况下,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一般情况下,冬季混凝土拌和作业需要控制在3min以内,其他季节混凝土拌和时间约2min。
2.3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一定要注意保持好卸料的高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搅拌材料发生分层以及离析等状况,通常情况下卸料的高度不超过2m。在浇筑竖状的混凝土搅拌材料的时候,在实际作业中浇筑的高度应该不超过3m,溜管以及串筒等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下料浇筑的方法。在使用竖状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用混凝土、砂浆以及水泥等将底部填充50~100mm的厚度,用实际浇筑的高度作为依据,可以适当调整混凝土中水和灰的比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分配,可以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做出保障。在对混凝土混合物进行振捣的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四周支架、钢条以及模板的各种情况,如果其发生位置移动或者外观变形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调整,只有确定位置正确及外观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对于在柱子与墙壁之间连接的梁板,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的下沉产生裂缝,首先应该对柱子以及墙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对梁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对梁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始终保持同步浇筑,如果梁板超过1m,则可以对梁板进行单独浇筑,来保障混凝土浇筑后的工程质量。
2.4混凝土振捣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是否掌握振捣混凝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后期振捣混凝土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在振捣的过程中采用插入式,那么就要控制好振捣过程中的移动间距,通常情况下移动间距要保持在1.5倍振捣半径之间。如果是对轻骨料进行振捣,为了保证振捣效果,应该把振捣间距保持在振捣半径以内。在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的时候,应该用0.5倍振捣半径作为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振捣最大距离,为了不影响最终的振捣效果,要注意在振捣过程中不要与模板、钢筋等物体发生剐蹭或碰撞。在使用振捣器振捣的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土的高度应该在50mm左右,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振捣效果。
在振捣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使每一次振捣都贴合上一次已经振捣过的边缘,以此保障振捣的质量。如果在振捣过程中采用附着式的振捣器,就要通过实际实验来确定其移动间距,必须保证移动间距设计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振捣的混凝土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场实际的施工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的振捣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观测钢条、模板以及支架的位置以及外观情况,一旦发现位置移动或者变形的情况,就要立刻停止振捣工作,对其进行修正后再继续。在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前提下,使混凝土浇筑后的物体质量安全可靠,对于整个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振捣器,并且在振捣过程中要符合规范,混凝土的表面不能有浮浆现象并且不能使混凝土下沉。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否则易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在后期使用中会产生分层现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严重威胁。
2.5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h以内进行养护,并定期做好表面洒水作业,针对塑性低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行喷雾养护模式。一般情况下,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在14d以上,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使用湿润的草帘和麻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
3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关键性技术的把控和应用,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03-104.
[2]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3]陈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4]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6):154-155.
[5]李文凯.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门窗,2019(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