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水务局三春灌区管理处 山东省菏泽市 274500
摘要:伴随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更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面对快速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利用方式粗放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水资源的利用率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本文在对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等内容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来促进水资源在农业方面的利用率,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1.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原则
1.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将其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融合起来,在了解水资源供求现状和发展、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明确分年度的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中,不断扩大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
1.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明确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出高效灌溉节水技术的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优势,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在任务安排和技术补贴方面,需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用户收入水平,进行分类指导。
1.3提升技术,点面结合
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各个区域和作物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滴灌施肥制度、沟灌技术参数和主推模式,将沟灌技术和管灌技术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的实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水平,实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2.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现状
我国政府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水灌溉方面,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增加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而且我国处于水资源缺乏的状态,在人口膨胀和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当中,急需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节约水资源。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所以要寻求高效率、节约的灌溉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推行了节约灌溉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我国农田的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促进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发展。
3.1滴灌技术
滴灌是指将具有压力的水通过管道或者是滴灌带输入到植物的根部。滴灌是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滴灌技术可将水直接输送在植物的根部,从而润湿土壤的表层。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的蒸发和渗透,水资源只给植物的根部输送,可以有效地减少杂草吸收养分造成的杂草丛生现象,促进了植物本身的生长。在水中注入肥料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也能控制地表湿度,防止害虫的产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滴灌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水流出入比较均匀,在很多地表不平或是土壤种类不同的区域中都可适用。如黄羊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部,东邻古浪,南靠天祝,西与杂木河灌区相依,北部与腾格里沙漠相连,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海拔高程1647~1960m,纵坡1/70~1/200,区内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60~180mm,蒸发量2189mm,土壤以黄平土、黄立土为主,土层厚1.5~5m。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蔬菜和特色林果等,所以在黄羊河灌区可以利用滴灌技术。
3.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主要面向大棚作物,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灌溉要求,管道将每一滴水都融入到农作物中,也可以在水中加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的流失和蒸发,达到农作物的灌溉效果。如我国农村很多居民都种大棚植物,将水输送到大棚中十分困难,采用微灌技术即可解决此难题。
3.3防渗式节水灌溉技术
防渗式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用在水库方面,以利于水库减少蒸发和渗透。农田防渗式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在农田中加入防渗膜,这样可以使得水资源不会流到其他没有农作物的地方,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效果。
3.4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防止过度采用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利用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实现地下水的合理分配。在灌溉的高峰期,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地下水充分地提供给农作物,合理地分配给农田的各个位置,形成移动式的灌溉,避免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实现地下水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4.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
4.1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现阶段,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在“大禹节水”工程中的应用,为该地区谋划大项目、建设示范区、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该地区的农民群众通过转变传统的理念,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节水种植的作物品种。同时,为了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平台的基础上,将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作为载体,创新并优化了相关机制,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机遇,使得很多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中。
4.2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在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引进更多先进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利用项目扶持、企业投资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合理地铺设滴灌管网,为节水农业的高效性提供支持。另外,水利工程建设部门需要遵循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制度,大力发展公司式运作的规模种植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
4.3创新并优化农业发展模式
首先,探索农民用水合作社的三权改革模式。如在楚雄州元谋县高效节水建设项目区,建立专业的用水合作社,由股份认购筹资入股项目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全过程中,以获取更多收益,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三权”改革模式,将项目区域初始水权分配到村、户、农民用水合作社中,社员可以以股份认购获取合作社股权,以最低4.95%获得收益,参与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其次,实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优化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产量,实现项目区域土地流转,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资源发展现状,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作为资源短缺发展形势下的产物,要真正发挥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需要在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发展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投入力度,加快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8(32):43.
[2]张小明.浅议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8):68-69.
[3]王存英.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18(12):39-40.
[4]郭建利.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J].居舍,2018(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