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柱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姜涛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姜涛
[导读] 摘要: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墩柱的整体施工质量,从原材料到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等细节确保高墩柱的施工质量满足各方面的质量要求。
        辽宁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墩柱的整体施工质量,从原材料到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等细节确保高墩柱的施工质量满足各方面的质量要求。本项目圆柱墩共计108个,其中超过40m墩柱共4个,混凝土数量巨大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必须从细节做起。
        关键词:高墩柱;混凝土;质量通病
        一、原材料
        1、水泥
        所用水泥采用冀东水泥阳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水泥,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墩柱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应附有生产厂的品质试验检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2、粉煤灰
        对进场的粉煤灰应按批次取样检验。粉煤灰的取样以连续供应是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200t为-批,不足200t时按一批计。
        3、骨料
        墩柱混凝土所选粗骨料符合国家标准,压碎值指标小于20%,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墩柱混凝土为C35。细集料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细度模数介于2.3-3.0的中砂,亚甲蓝指标小于10%。
        4、外加剂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5、水
        拌合用水的质量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6、墩柱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国家现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二、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强度、刚度、牢固性、平整度、内侧的光洁度等内容是否满足要求,不得有缝隙和孔洞。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钢筋和模板的稳固性及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混凝土浇注分层进行,每层厚度30cm,严禁一次性下料过多,振捣由专人负责,保证振捣密实不漏振,入模后的混凝土及时振捣,防止过振每次振捣的时间要严格掌握。插入式振捣器,一般只要15-30s。振动棒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当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由于混凝土落差较大,采用振捣棒在距钢模10cm处进行先周边后内心的振捣。振捣时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大量气泡,混凝土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表明已经密实,不可再振。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冲击模板、预埋件,造成模板损坏和预埋件移位。每节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断。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视天气情况约1-2d), 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并凿毛。
        2.1施工缝处理
        由于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和分节浇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墩柱时就会留有施工缝,然而施工缝处理不当常常会影响桥墩的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在施工中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2.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洒水养护,每天由专人利用高压喷水对墩柱进行喷水养生,砼养生采用无色塑料薄膜包裹,自然养生的方法,但必须保证要有足够的水份以及塑料膜无破损、无透气。
        1、砼应在墩身浇筑顶面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2、浇水次数以保持砼在整个养护期间内处于湿润状态为度,当气温较低时,覆土工布保温保湿养生,气温较高时,采用蓄水养护,蓄水深度不小于20厘米。这样既可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或气温的差值,防止混凝土开裂,又可以起到对顶面的保湿养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发生龟裂。当5天连续平均气温低于5℃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标志着进入冬季施工,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我标段混凝土工程将进行停工,停止洒水养护。
        3、墩柱混凝拆模,一般为上节钢筋绑扎完毕后拆模,预计时间为4天,强度预计达到75%,安全受控 ,拆除下面一层模型,拆模要轻拉轻放,不要强拉硬掰。拆下模板后应将模板上的残余砼清除,视模板情况考虑是否进行重新打磨及涂刷脱模剂。
        若拆模后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则应先将其局部处理,然后用水泥浆进行填补,水泥浆初凝后也要洒水养生。拆模后应对所有拉杆孔用水泥砂浆进行填补,终凝后用砂布将其打磨平整,以保证外观质量。
        当砼浇筑后强度达到2.5Mpa(不小于1d)以上时,即可对砼施工缝表面进行人工凿毛,凿毛后砼面应露出新鲜碎石颗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开展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四、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对工程质量要高起点,严要求,把质量管理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队伍选配、机构设置、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质量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从每道工序开始,从分项工程做起,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自始至终把好质量关。
        4.1建立质量检查制
        建立各级质量检查制度,项目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作业队每周进行一次质量专项检查。
        1、加强质量宣传,树立质量观念
        加强所有参建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并在全体职工中牢固树立起“创优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信念。
        2、建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加强对进场水泥、钢材、砂、碎石等材料的源头质量控制,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检测试验报告,并按照规定的频率送检。
        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上的质量总监主持,组织工程部、试验室、技术主管、工班长、作业班组长、技术工种的工人,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学习技术规范,做好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加强各分项工程的工序质量控制。
        墩身各个工序开展之前,由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作业班组长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每日班组长在组织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在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设置质量预控点,制定事先防范措施,加强专项检查,杜绝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5.1混凝土离析
        1、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混凝土离析。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
        3)浇筑过程中过振。
        2、防治措施
        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振捣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过分振捣,引起离析。
        5.2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1、形成原因
        1)混凝土浇筑时漏振。
        2)模板漏浆。
        2、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
        2)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3)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mm。
        4)模板拼接紧密,防止漏浆。
        5.3墩身混凝土错台防治措施
        1、形成原因
        主要是因为模板在经过长期使用后, 均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变形。
        2、防治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模板进行整修、调校合格后方可投入到后续施工中。
        2)在各施工队倒运模板时应严加保护,以防模板变形的现象发生。
        3)墩身模板在整修、调整后要按拼装顺序进行编号, 确定模板的组合。模板在调整时, 用吊车进行分段吊装,现场拼装成整体,调整接缝位置安装就位。模板接缝间必须粘贴密封胶条,保证嵌缝填塞密实,另外要对模板间的接缝采用腻子抹平封堵,保证接缝严密、平整。模板整体拼装时要求错台<1mm ,拼缝<1mm。
        4)在模板装前,必须在承台混凝土上放样出墩身十字线,并弹出墨线,模板在安装时在其外侧利用激光垂准仪校正钢模板垂直度。
        5)模板安装后要将螺栓全部拧紧固定,防止跑模现象发生。
        结论:高墩柱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墩柱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过程中的细节控制。从组织管理到场站生产工序协调都需要动态管理全员重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