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工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社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一方面能保障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正常用电,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供电单位的企业形象。为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除了保证配电系统设备装置的正常运行外,还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学有效地管理工作。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供电网络
1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在供电系统中,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就是对整个供电网络按照能够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要的电力资源数量不间断地向用电客户进行供电和供电电能的度量。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实质就是通过使用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充分发挥供电设备的运行潜能,以此来保证供电网络能够向全部用户不间断地输送合格、稳定的电力资源,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行性能。供电网络中的配电系统在不断向着超高压力、超远的距离、重大型机组、承载着更大的供电容量的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也对供电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当代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人民居家生活等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短时间停电、供电的频率出现偏差、瞬间的电压不稳定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以,对于供电网络中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配电网络供电稳定性的基础管理能力评价
2.1深入研究供电稳定性故障
若想全面提高供电可靠性,就一定要深入研究配电网络。其中,稳定性研究的内容不只是信息统计的汇总和上报,而且还需分析上月及上季度供电稳定性情况,及时找出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改进计划和建议。此外,要进一步总结稳定性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合理的优化措施,以确保停电计划的可行性。鉴于此,供电稳定性的研究内容除了相关指标和故障检查停电计划外,还要研究故障的基本原因,以确保在供电过程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2.2信息积累及运行要精准且及时
为符合配电网络的供电稳定性要求,一定要进一步积累并整理基础信息,对生产经营环节产生的基础资料进行认真的记录,记载管辖区域的线路和设施。此外,要重视常规运行信息管理任务,定时更新基础数据信息并实时入账,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对生产信息和运营的衔接任务也应引起重视,积极创建健全的流转机制,防止产生漏报和错报现象。
2.3注重运维管理工作的实施
城市和农网实行了改造,而供电系统之中的大多数陈旧设施也逐渐被淘汰,更加先进的产品被使用在其中。较为常见的10kV配电中开关被换成了真空开关,而电路总开关转换成在每段分设开关,适当增添双回路电路等方法,令安全隐患慢慢被消除。而当前的供电产品以质量为保障,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并且免检免修,进一步降低了开关阐释维护和检修所造成的停电几率。但在供电稳定性管理过程中,要求对管辖范围的设备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减少危险性。
3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升措施
3.1强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故障分析
为保证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首先要对配电系统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工作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统计汇总、上报,而且包括对每个阶段供电可靠性完成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配电系统可靠性运行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定期进行可靠性完成工作回顾总结,调整供电配电方案,并制定科学合理地停电计划。
3.2完善停电计划的管理机制
通过实践调查与研究,供电企业的计划停电在停电类型当中的所占比例极大,所以,必须要对停电管理机制予以有效地改进,积极开展维护检修工作,确保停电计划的合理。另外,停电计划管理工作需要转变原有停电放宽这一期限的习惯,遵循“先算后停”的原则,以保证检修计划的平衡性。在停电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规避停电时间宽放而未充分利用的情况,降低重复性停电的几率,减少停电的时间,反复考核各项指标,全面增强供电的可靠性。
3.3对老旧线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在农网、城网的升级改造过程中,要逐步更换配电网络中年份久远、损坏严重的线路设备,采用更为先进的新工艺手段制造的装置设备。例如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将线路总开关替换为各段分别设置开关、用真空开关替换10KV出现开关、增设双回路线路,逐步实现对故障区段隔离、诊断及恢复的网络化监控,从而对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转移进行适时调整和变更。在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要做好对刚刚投入使用的供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对入网设备进行严格把关,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因设备维护、检修开关等必要停电的次数。
3.4重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城市与农村电网实现了改造,而供电网络当中的大部分老旧设备也已经被淘汰,更为先进的设备装置被应用于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10kV出现开关被真空开关替代,而线路总开关转变成在各段分设开关,合理地增加双回路线路等等,使得安全隐患逐渐消除。而现代供电设备有质量作为保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且免检免修,有效地减少了开关设备维护与检修所带来停电的次数。而在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管辖区域设备与线路等进行严格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降低危害性。
3.5加大电网改造力度
供电可靠性受到故障停电和计划停电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力度,供电单位也要根据辖区内的配电系统运行状况,对配电网机构进行优化,进行负荷额重分配,将停电引起的负影响最小化,最大程度上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3.6“打铁还需自身硬”
供电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例如引进先进的设备,这是最基础的技术保证,企业要跟进技术潮流,自觉地针对线路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使电力网络适应当前配电自动化大背景,通过对线路中状态量和模拟量的收集,远程进行开关闸或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实现对配电网络的远程控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不仅要创新可靠性评估的计算方法,同时合理评价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管理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从多个角度评价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全面优化系统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宗耀, 苏浩益.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8 (06) :98-103.
[2]魏佳, 梁策.设计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的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 (03) :160-160.
[3]陈军.浅析遗传算法在我国配电系统网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10)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