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 黄晓近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黄晓近
[导读] 摘要: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城市化规模扩大,使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起来。
        身份证号码:4526251981101xxxx
        摘要: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城市化规模扩大,使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起来。其中混凝土具有造价低廉且性能好等优势,目前来说,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可以说对建筑的整体性存在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施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对于工程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已是工民建中主要研究的内容。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改进,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系统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规避混凝土质量问题,提高整体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1.1科学配置混凝土集料
        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首先要精选优质混凝土,科学配置混凝土施工集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能达到500MPa的标准要求,对于施工集料中所配置的粗砂,必须将其直径控制在0.38毫米以上,而且,混凝土集料中所含的粗砂比例应该在0.5%到0.95%以内。此外,施工技术人员在配置混凝土集料的同时应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以此加强混凝土的复合功能,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为做好后期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2骨料
        河砂与浆砂常用来作为骨料,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为了避免产生脱浆的现象,一般会中砂。在搅拌混凝土时,粗骨料产生孔隙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骨料,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颗粒相对均与的机碎石骨料,该骨料可以将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而在后期的混凝土收缩中,可以以细骨料为主。此外,在应用粗砂时,需要先满足含泥量在3%以内的要求。
        2施工环节各工序的质量控制
        2.1处理好模板施工缝问题
        从根本原因来分析,混凝土构件出现缺陷和模板施工缝问题均是建筑模板施工质量不达标所滋生的恶果,对此,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在模板处理过程中保留适当的切口,配置适宜的钢丝网与木条,通常,要在模板上下区域固定好木板与钢丝网,必要位置,要用钉子予以固定。此外,要注意做好模板浇筑工作,对过大的施工缝进行弥补和修复。在初步完成模板安装工作之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浇筑,要严格检验模板各部位是否严密与牢固,验收报告审核结果合格后,方能进行浇筑,同时,要为混凝土构件洒入足量的清水,并科学实施封模,这样方能有效提升模板施工质量。
        2.2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于混凝土搅拌技术,其技术是将水泥、石、砂以及水等按照规定标准比例配合,将之进行搅拌,最终形成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这些元素会互相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一种人工性石材,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控制其操作技术,进一步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严格把控一定的步骤,除此之外,控制搅拌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搅拌过程中需要快速,控制好搅拌时间。在混合料<25L,搅拌时间大约为4-6min;在混合料为25-30L时,搅拌时间大约为6-10min,如果额外加入其它材料,要对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2.3混凝土浇筑作业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施工技术人员首先要精心准备浇筑模板,全面清洁模板上的污渍与灰尘,以此确保模板后期拼接的牢固程度。然后,要选用最合适的支架,一般来讲,支架必须和所用模板相配。其次,要结合施工标准要求,全面改善浇筑模板组装工艺,谨遵模板安装流程,正确选择安装方向,通常,要先对模板进行水平安装,接着,实施垂直安装,与此同时,在模板安装作业中,必须准备好塔机和撬棍,为后期的模板吊装作业做好辅助工作。再次,施工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塑料套管与靠尺来规范和调整模板,确保目标的精准度能满足标准要求。在初步完成模板安装作业后,不能立刻进行浇筑,应该先检验模板的所有部位是否牢固,如果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就可以进行浇筑,否则必须对缺陷部位实施二次加固,直到符合标准要求再进行浇筑。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应着重优化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正确使用振动棒对浇筑混凝土进行均匀性上下振捣,然后,迅速插入并拔出振动棒,精确计算所插入的区间,将插点的间距设置在0.3到0.4米之间,等到下层的混凝土初步凝固后,要将间距调整到0.05到0.1米之间,然后,按顺序进行振捣。而且,施工技术人员要注意将振捣时间平均控制在30秒左右。除此之外,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科学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振捣密实性,为混凝土的出料口设置一个备用的振捣棒和三个主振捣棒。同时,要科学调整物料运输流程,先把混凝土运输到出料位置,保持坡度的自然流畅性。在下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处理好斜面中间部位,以此维护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最后,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7到14小时之后,要全面检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含水量,避免混凝土因缺水而滋生裂缝。
        2.4混凝土养护技术方案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多种多样,最为关注的养护方式是自然养护,其养护注重遵循自然,一般情况下,在最高气温小于25摄氏度时,结束浇筑后的12小时之内进行洒水工作,如果最高气温大于25摄氏度时,则需要在之前的一半之内进行养护,所以说,控制好养护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干硬的混凝土需要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进行养护,同样洒水养护时间的长短在于水泥品种的性能。在混凝土配料、搅拌、运输以及养护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每个工序之间的联系,确保每个施工操作完好进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控制总体养护时间,其中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硬化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业以及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
        3浇筑阶段的注意事项
        梁与柱节点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注意对象,在浇筑中,使用混凝土需要根据标号从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低标号在混凝土在高标号混凝土的后面。针对钢筋分布范围广的区域,可以直径30mm的振捣棒作为该区域振捣的工具,使混凝土充分混合,降低蜂窝发生的可能性。以塔吊作为浇筑环节注意运送混料的工具,为了避免因混料落差过大而导致吊盘不能正常运转,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性,要合理控制吊斗放料的高度,将拌和好的混料放入铁盘前,需要将吊斗与铁盘之间的距离调至在50~60cm以内,最后采用铁鍬将混料导入到模板内。
        结束语
        全面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须重视精选优质混凝土,科学配置混凝土施工集料;处理好模板施工缝问题,改善混凝土构件;不断优化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正确使用振动棒对浇筑混凝土进行均匀性上下振捣,科学调整物料运输流程,做好不同结构层的混凝土浇筑作业,维护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全面优化混凝土结构墙的灌浆处理工艺,不断提升混凝土墙体的防水防渗性能。
        参考文献:
        [1]熊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6,12(7):74-75.
        [2]李子彬.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居业,2017,9(12):125-126.
        [3]范胜利.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8:1):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