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310018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不断凸显。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环保、高效等诸多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我国的轨道交通还逐渐走向了网络化运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提出了其优化策略,希望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一、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由单一化走向网络化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就是之一。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轨道系统的瘫痪,还会降低市民对城市轨道的信任度。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应急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一)应急预案的创建现状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我国也创建了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的应急预案。
首先,在中央层面,我国于2015年出台了应急预案,在预案中详细规定了应急的组织机构、应急响应以及灾后恢复保障等内容。其次,在地方层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如当地的轨道运营情况颁布了应急预案。在开通轨道交通城市如南昌、西安等地均编制了相关预案。
而从另一方面看,各地的轨道运营公司也制定了综合的预案,在以国家、省级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分别制定了综合及专项的预案。
总的来说,我国应急预案的创建现状为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形成了三级应急的预案体系。
(二)应急体制的改革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中央层面对应急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应急管理的职能均集中于国家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从而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统筹管理。其中,国家应急管理部的主要职能包括对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进行编制,指导其他部门对突发事件管理以及建立灾情报告系统等。除此之外,应急管理部还需要负责监督管理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立并培养一支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协调的救援队伍。
但是,应急管理部尚未在地方推行。在应急机构管理上依旧以平战结合为特点。在平时各司其职,并不存在相互关联性。而当城市遇到突发事件时,则需要联合作战,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但地方上这种应急管理模式,还存在问题,比如在突发事件中执行的情况会由于平时缺乏联合演练而导致协调不畅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应急反映的速度。
(三)应急机制的创建现状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指挥、分级响应的应急管理机制。而具体而言,我国应急机制主要分为监测、信息处理、应急响应、协调联动以及善后恢复机制。
首先,监测机制主要是各级单位及政府进行城市轨道监测,一方面通过监控系统,对轨道运营的日常进行实时监测,还包括对运行设备等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气象等进行其他方面监测。其次,在城市轨道中,还需要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上报。将信息上传至人民政府后,政府接收信息并且作出应急的决策。在信息的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层层传递,信息的全面性以及时效性受到制约,这也会直接影响应急处理的效果。再者,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需要具有统一的应急响应,从而保障各个救援队伍能够协调联动,但从现状来看,其联动机制有待加强。
(四)应急法制的创建现状
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在中央层面,我国出台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法,对应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规定。而同时,在地方层面出台的综合性法规也较为齐全,管理制度的出台,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我国轨道交通法规也出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相适用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而配套法律没有跟上。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从而跟上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
二、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优化策略
在上文中,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发事件管理现状。以下是相关的优化策略:
(一)发挥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
城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指导的效率。因此,在应急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
首先,通过加强应急预案培训是强化应急预案指导作用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提高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发生频率。除此之外,应急预案培训还能保障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能以及定位,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由于应急救援队伍需要在空间狭小、照明不良的条件下工作,因此对于城市轨道的突发事件,难度更大,更需要救援队伍具备高超的专业能力及救援技能。
其次,还需要增加应急演习,从而检验、保持应急能力。通过应急演习,一方面能够对应急预案中的缺漏进行相应补充,另一方面还能协调各方,将各个责任主体联合起来,提升联合处理能力。
通过培训以及演习的加强,可以对应急预案进行针对性的更新,从而保障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
(二)鼓励社会参与应急管理
一般来说,应急管理是由政府主导的,但往往社会群众的参与性并不足。因此,还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并不只是政府一方的责任,还需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将社会公民、社会团体等参与进来,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能力有限的问题。将社会纳入体系,一方面能够加强社会的安全意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从而避免过大的伤害。
关于如何鼓励社会参与,首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能够组织社会团体练习,培养自救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组建社会团体或是志愿者队伍,并且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加强社会参与。
(三)促进法规的落实
对于城市轨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各地方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如何落实、落细成为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首先,对交通轨道应急管理的普法手段可以多元化。一是普及城市轨道的安全知识,例如以学校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普法工作。还可以以车厢为单位,定期宣传。宣城的内容包括乘车注意事项以及自救知识。其次,还需要加强对轨道运行的日常监督,一是对违反规定的下级部门予以责令改正,对质量安全问题予以严肃处理。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奖惩激励,还可以进行群众举办等途径,以此发挥社会各个群体的监督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从顶层设计以及具体落实两方面出发。既要发挥应急预案的指挥作用,也要从小处出发,发挥社会的多种力量,从而做到有序管理,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覃功.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应急管理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9, 38(22):294-296.
[2]杜云飘.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赵振江,祝蕾,张宁,徐文.基于信息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06):104-109.
[4]郭珍.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湖北大学,2017.
[5]刘静.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的公交车辆应急调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