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 北京 100013
摘要:本工程采用整体式筏板基础,地基处理采用强夯法加CFG桩地基处理,处理后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建筑物沉降变形。
关键词:CFG桩 承载力 变形
1 引言
河北某住宅楼工程,地上18层,地下1层,为剪力墙结构,建筑基础形式为整体式筏板基础,板厚850mm。为了满足上部结构所提地基承载力要求,以及沉降要求,地基处理采用先强夯再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方法。
基底下为①层素填土,厚度约为2.0m,地基承载力为60kPa,采用强夯法加固素填土,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上部结构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20kPa,楼体最大沉降不超过50mm,沉降差不超过0.0015。因此,采用CFG桩地基处理,桩长约为14m,桩端进入第④层细沙层。
.png)
图1 基础平面布置图
2 强夯法处理地基
夯击点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强夯施工工艺为夯二平一,即分两遍点夯,点夯完成后满夯一遍,夯击点间距取5.0m,两遍夯击点采用梅花形布置(详见图2);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单点夯击能量为2000kN·m,满夯施工的夯击能量为1000kN·m,加固深度不小于3m,要求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
.png)
图2 夯点布置示意图
3 CFG桩处理地基
3.1 CFG桩承载力计算
CFG桩径0.4m,桩长15.5m,桩端进入第④层细沙层,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png)
计算值为:
.png)
式中:
.png)
—桩周长;
.png)
— 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极限值;
.png)
— 第i层土的厚度;
.png)
— 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取0.9;
.png)
—桩端极限阻力;
.png)
— 桩截面面积。
经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45kN;桩距1.45m,正方形布置,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png)
计算值为:
.png)
.png)
式中:
.png)
—面积置换率;
.png)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png)
— 桩的截面积;
.png)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95;
.png)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通过计算得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22kPa,大于结构设计要求的320kPa,满足设计要求;
3.2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变形计算
地基最终沉降变形按下式计算:
.png)
式中:s—地基最终变形量;
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png)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n—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0—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zi、z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
.png)
、
.png)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复合模量增大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png)
式中:
.png)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png)
—基础底面下强夯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取100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Pa,复合模量增大系数为3.2。
经计算,楼座荷载下最大沉降为35.9mm<50.0mm,满足设计要求
表1 各土层参数
.png)
楼座采用强夯加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根据沉降观测数据显示,结构封顶1年后最大点沉降为30.6mm。设计采用强夯加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方案是可行的。
4、结论
(1)本工程表明采用先强夯法再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地基土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并能降低建筑物的沉降量;
(2)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时,应先确定好桩端持力层,然后再进行复合地基处理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1]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