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芜湖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干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考验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目前一系列常见问题,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传统经典,从制度的设计和干部个人素质的提高两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建设;个人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在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内部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干部管理而言,由于国有企业架构大都庞大而复杂,导致这项工作也有着相当的难度。而干部的管理又直接影响人员协调配合和工作效率。因此,在不断发展业务、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合理管理干部群体也是国有企业重要工作之一。
一、国有企业干部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干部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赏罚不明、部门冗杂、上下分离等,下面笔者将逐一阐述。
1.赏罚不明
很多国有企业并没有明确的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项目业绩往往与一部分干部和员工无直接利害关系,导致该部分员工工作热情不高,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甚至长期搁置。如国家出台的有关引进高级人才的福利政策,若与人事主管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则完全有可能搁置而不向上申报,致使福利待遇无法落实。在某些常年清闲的部门,干部和员工因为习惯于干领工资不工作,甚至会恶意抵制工作任务,损害企业利益。
2.部门冗杂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随着很多国有企业的盘子越铺越大,部门和人员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越来越多的部门中,一方面,干部和员工由于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致使工作热情减退;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也可能会使该部门员工因为习惯清闲而抵制工作。
3.上下分离
部门冗杂和领导官僚作风的结果是拉大了企业基层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很多领导甚至有意营造这样的氛围。部分国企负责人会在企业办公楼划定自己专属区域和专用通道,这就导致了上下分离。掌舵人不了解基层工作,员工想要见自己的老板则需要排队、预约。
二、加强国企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
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能够从历史当中找到答案。如果放着我国千年文明而不懂得善加利用的话,那就当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虚君实相,责任分明
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府与现在的企业制度非常相像,其最为相像之处在于将“皇权”和“相权”区别开了。皇帝相当于董事长,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并不直接参与行政;丞相相当于总经理,经皇帝授权带领百官实际管理国家。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则皇帝就能以授权人的名义追究丞相的责任。相反,作为授权人的皇帝如果自己掌握行政权的话,权力即失去监督。失去监督就怎么样呢?大概有三种结果,其一是如汉武帝一般写检讨,下罪己诏,却并无相应的惩罚措施;其二是推卸责任,以“群臣误我”解罚;其三是像隋炀帝一样,朕的江山朕自丢,丢了拉倒,结果还是不负责任。
梁启超说:“必元首无责任,然后可以责诸内阁”。同理,董事长如果亲自负责企业项目,那么必然导致无责可负。
2.精简层次,条理分明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言道:“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政治,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汉朝地方政治最大的优点在于精简,只有郡和县两级。层次精简,上下级之间沟通就方便,办事效率就高,贪污受贿的可能性同样也小。而且,汉朝不仅地方行政机构精简,中央政府也只有两级。高的一级叫“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低的一级叫“九卿”,也就是九个部门的部长,官秩和郡守一样都是两千石。
也就是说,汉朝全国的官员等级大体上只有三级,县令是一级,郡守和与其平级的九卿是一级,三公是一级,这就带来另一个好处。基层干部只要勤于政务,没准就能一步登天,政治前途明朗,工作的积极性自然随之高涨。
三、提高国企干部个人素质的建议
鉴于当前我国官本位的思想依旧深入人心,因此在这里也有必要谈几点关于国企干部个人素质的问题。
1.让利于民
人总是生而渴望平等的,管理干部既然在实际地位上高于其他员工,在工作安排和资源调配上拥有超越其他员工的权力,那么就应在心理上和实际利益两方面满足其他员工应得的需求。言语态度上的尊重和国家政策规定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必须落到实处,如果能够偶有其他奖励措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自然更好。
《道德经》有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前一句话很好理解,后一句话在《河上公章句》中的解释是:“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仰而不以为重。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欲害之心。圣人恩深爱厚,视民如赤子,故天下乐共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之者”。[]反之,如果管理干部仰仗地位之高,以言语侮辱其他员工;凭借手中权力侵夺其他员工的利益,他也就失去了作为管理者的根基。
2.无为而治
这一条建议是建立在企业规章制度健全,足以维持企业运转和经营的前提之下的。原则上来说,只要企业的规章制度健全,各部门及人员齐备,管理者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治,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一件事情可供人插手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有人做,就会有人不做。管理者把活儿都干完了,其他员工就都不用干活儿了。但国有企业的工作是管理者所能单独完成的吗?显然不是,因此要给其他员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这就叫“因而任之,使自适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
其次,管理者一旦去做其他员工的业务,就容易引起攀比。万一被其他员工给比下去了,势必影响管理者的威信,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因此,业务水平并不是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就算有,也尽量不要表现出来。这就叫“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
易中天在《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中提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只要可以当之无愧称为制度,开始时便一定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久而久之,则又一定会变坏,因此需要变法和改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迎着时代浪潮奋勇争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但若因此而志得意满,因循守旧,则必将使我国经济陷入窒息的境地。因此,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国有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提高其个人素质,仍然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卡 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4]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5]罗义俊.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覃妩.新常态下国企干部管理模式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62.
[7]赵军.当下国企干部管理探究[J].山东青年,2017,(4):222-224.
[8]薛艳.如何加强国企干部的管理和考核[J].企业文化,2018,(8):189-190.
[9]谷燕.如何做好国企干部管理工作[J].科学与技术,2018,(16):215.
[10]孟兵.如何做好新时期国企干部管理工作[J].商情,2019,(2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