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件:32068119850901XXXX
摘要: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工。同时,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应用该技术的施工环境不符合标准,或者施工人员水平较低,就会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1混凝土施工条件
1.1混凝土质量达标
由目前掌握的数据反馈来看,施工材料的耐久性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效果,如果使用耐久性不达标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容易导致房屋建筑墙体产生裂缝。为保证施工人员能有效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控制工程质量,混凝土原料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一环,采购人员在市面上选择混凝土时,要结合工程要求选择符合工程特点的原材料,在购买前采购人员可以先调查市面上的混凝土类型特点,将有品质保障的厂家罗列出来,选择性价比高的混凝土取样,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取得权威机构证明,确保材料品质后再投入使用。在混凝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注意防潮保存,使用前应再次检查材料是否达标,避免工程中混入不合格原材料。
1.2设备维护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多采用自动化机械,所以除原材料的选购外,工程设备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设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实施效率,一项工程的实施需要借助不同种类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统一编号管理,定期维护,保障设备在使用时不会因出现故障而影响工程实施。同时工程项目承包商在购进机械设备时,应结合工程特点,参考工民和工程设计师的意见,选择性价比高的机械设备,并安排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定期检修。这样不仅能保障工程如期完工,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得到延长。
1.3温度适宜
混凝土在使用时需要与水混合,具有加水会产生热化反应的特点,如果采用不合标准的劣质水泥,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热化反应。因此,在施工时应对混凝土这一特点进行控制,将混凝土入模时的内外温度差控制在25℃之内,避免因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加大产生的墙体裂缝。
2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合理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目前多数工程使用的运输方式是混凝土搅拌车,因混凝土具有凝固性。因此,工程管理人员要在运输前制定合理运输路线,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长,保证混凝土材料能够按时到达施工现场,防止因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提前凝固。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可以在混凝土运输前,在混合材料中加入抑制混凝土凝固的成分。
2.2模板施工技术
由于混凝土在凝固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混凝土的塑形需要依靠模具,用模板工程技术与混凝土浇筑技术相互配合,是目前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决定了房屋质量。工民需要熟练掌握模板的制作、拼接、组装和拆卸等技术,科学合理的将两项技术有机结合,保证房屋质量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如:某工地在进行模板制作工作前,全面勘查了工程现场情况,在对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制作模板。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时保持模板的拼接紧密,杜绝漏浆和变形。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就要进行模板拆卸工作,工程负责人要求拆卸时注意细节,运用外部拆除的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凝固后的混凝土造成损伤磕碰,影响建筑安全系数。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在入模时如果下落高度过高,就会在结构内产生大量气泡,且容易出现离析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实际高度大于2m时,需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技术进行浇筑,即溜槽,控制混凝土结构内气泡产生率,确保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模具中。如:某房屋建筑工程队,在开工前根据施工天气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了详细科学的浇筑流程,整体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逐层浇筑,当一层浇筑完成后才会进行下一层浇筑工作,有效避免了房屋建筑结构中气泡的产生,保障了建筑物的夯实度,对8m以上的浇筑高度采用振动串管的手法,实现分层的捣实。
2.4钢筋搭建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时,钢筋搭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框架,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钢筋搭建的质量影响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也是优化房屋安全系数的主要手段。如:某建筑工程队承包了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建筑工作,该工程对建筑稳固性和承重要求高,为此工程管理人员要求工民在进行钢筋搭建操作时重点把控衔接处的稳定性,主要采用箍筋技术的同时以焊接工艺作为辅助,在钢筋搭建完毕后对重点衔接处焊接加固,根据接口位置和钢筋荷载能力选用相配合的焊接方案,避免焊接处出现裂缝,有效提升了建筑安全系数。
2.5材料配比
面对不同的建筑需要配合其施工要求和自身特点选用不同的材料,但所有原材料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调配比例。如:某工地结合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精确计算,得出最高性价比的配合方案,控制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间的距离,要求工民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前必须测试集料含水量,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设计科学的配比值,有效的保证了混凝土质量达标率。
2.6搅拌技术
混凝土材料配比率设计之后就要进行混合搅拌,要注意要求工民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数值配比,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如:某工程施工现场的工民使用搅拌机对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将所有材料按照质量进行计量,辅助配料严格按照标准称量,将原材料按照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混合投入搅拌机-加入拌合水-加入减水剂的顺序进行投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搅拌时间进行混合,使混凝土材料达标率达到了98%以上。
2.7适度振捣
混凝土振捣操作分为机器操作和人工操作,该技术是混凝土浇筑工作后进行的工序,振捣工作能使混凝土中的各种集料分布均匀,通过力量传导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将混凝土在模板中完全填充,提高密度。如:某工地为确保整体工程的均匀程度,在混凝土进行机器振捣后再用人工振捣进行辅助,工民为保障两层混凝土间没有裂缝,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操作。插入时要注意快速插入以免带入空气,缓慢拔出防止破坏结构的细节,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2.8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由于会散发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表面先凝结,所以会产生更多的拉应力,这个应力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使得混凝土表面温度远高于空气温度。模板本身就是一个密封空间,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均的情况下拆除模板,会让混凝土表面和空气接触,快速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增加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而表面遇冷会加速混凝土凝结速度、表面应力和拉力,再加上混凝土干缩的性质,就很有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这就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否则会增加养护难度。如果为了提高模板周转率而拆模,则在拆模的第一时间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轻型保温材料,从而缓解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
2.9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就会凝固,但如果不合理养护,混凝土表面就会开裂。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要把握12小时的养护黄金时间,向混凝土表面洒水保持湿润。此外要注意养护工作要连续进行,不能低于14天,在洒水过后为防止水分蒸发加速开裂,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草帘或塑料薄膜。
3结论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房屋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混凝土技术,严格控制每道程序符合标准,结合工程特点调整施工计划,带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