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镇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陈嵘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深化,各个国家在经济交流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突显,并且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点也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江苏省镇江市生态环境局  212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深化,各个国家在经济交流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突显,并且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点也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怎样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工作,是我们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我国当下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先导性的意见合计建议,指明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式和方向,本文主要是对镇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讨论。
        关键词:镇江市;生态文明;规划部署
        镇江市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介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东南接常州市,西邻南京市,北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镇江为江苏省省辖市,下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镇江新区、“三山”风景区,全市共有32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3,74%,地形地貌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丘陵、岗地、平原均有分布。近年来镇江市场经济的建设基调和背景正在逐渐发展,对于镇江的政治经济也提出了崭新的挑战,媒体面对崭新的发展机遇应当怎样进行自身的发展和建设,进而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形式,促进自身的经济收入和精神文明能够得到双赢。
        一、加强镇江的“强均衡——高安全模式”
        指的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的质量较高,能够保证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各个因素有效进行,具有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效果,自身的发展机制完善,发展压力较小。在这种建设环境下,应当在土地环境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引导众多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参与到生态安全中,加强生态安全环节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采取协调配合的形式进行有效的生态安全活动,并且建立健全相应的生态安全机制,将生态安全作为一种长效化的机制运行。与此同时,应当加强政府对生态安全工作的引导和支持,避免盲目尽心土地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对于生态安全的举措应当进行社会公示,提升对生态安全的公共决策,扩张生态安全的信息获取。能够有效降低生态安全工作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避免不科学操作引发的环境问题。如图为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示意图。
       
        二、加强镇江的“资源环境与人文建设——高安全模式”
        这种模式与上文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的差异就是生态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但是对于环境整体的消极影响较小,基本上不会阻碍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应该认识到的是镇江土地环境保护难以在短时间内建设成完善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生态安全跨部门、跨学科,自身的界定尚未明确,导致生态安全的资金来源不足。政府对生态安全的资金投入是生态安全的金融主要来源,地方和相关部门对其资金支持尚不明确,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同时,在生态安全工作中也要争取国际上的鼓励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土地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的资金,能够奠定良好的土地资源保护机制,协调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增强其中的经济投入和效益,缓解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的情况,给予土地资源保护更加深厚的效益和动力。
        三、加强镇江的“低压力——中等安全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现阶段的资源环境建设机制失衡,资源环境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生态安全稳定性差。
        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学习和吸收一部分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科技基础,采用具有科技性和先导性的技术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传播制高点,不断使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新的形式和基调。例如北京安德城市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整合了周边可利用土地资源,将生态环境南侧变电站等纳入规划,集中建绿,并拆除与东侧金泰燃料公司之间的厚重墙体,改为栏杆。这样一来提升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美观环境,有效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四、资源环境抑制——低等安全水平
        资源环境抑制——低等安全水平模式属于生态安全评估中最为危险的,表现为资源环境状态不稳定,生态安全呈现负方向发展水平,在资源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呈现较大的社会压力,缺少必要的群众相应和群众基础,生态安全的隐患和威胁较强。
        一部分生态保护工作者认为,生态安全是镇江林业局的工作内容。并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于生态安全,土地文环境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对于生态安全的舆论宣传和监督监管工作应当大力进行,土地利工作者与土地资源和土地,林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广泛展开生态安全的宣传教育,能够引导全社会致力于生态安全。促进镇江生态环境土地平的显著提升。
        由于生态安全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多项工作,其中主要有林业、国土资源、农业、土地利、环保等众多部门,难以形成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对于生态安全不能从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向进行。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机制,协调地方的各个部门,共同致力于生态安全,对生态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机制能够给予相关部门具有可控性和保护政策,保证保护手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够奠定良好的生态安全形势,在常态化的发展进程中确立良好的机制和效果,进而推进生态安全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效。
        五、镇江的生态规划目标
        -区:推进镇江南部生态文明先导区建设,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网:构建“两廊两片”生态网架。形成长江生态走廊、京杭大运河生态走廊、西部森林生态涵养片和东部农业生态涵养片生态网架,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8.82%,污染土壤修复率达到60%以上。
        三带:重点发展沿沪宁线、沿江、沿宁杭线三大生态产业带。
        十载体:增强现有载体竞争力,推进现有特色园区提档升级,重点打造镇江“三山”景区、南山景区、赤山湖生态湿地、茅山生态区、扬中西沙岛、新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瑞生态产业园、世业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镇江综合保税区、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等十大载体建设。
        多节点:建成20个美丽宜居小镇、200个美丽宜居村庄,500个规模以上企业、300个服务业企业建成生态文明示范企业,80%的社区、机关、中小学校建成生态文明示范点.
        使镇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代表全国生态
文明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
        结束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在信息化不断进步的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应当与媒体的经营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伴随着中国梦的发展和实现,逐渐达成镇江壮大发展的目标,这是镇江儿女应当践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镇江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增加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内容和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规划,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获得自身的常态化强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旅娜,李娅.“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可持续发展,2019,9(04):579-584.
        [2]车辚,胡昊苏.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的生态文明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2(6):34-39.
        [3]张云,夏辰.南通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水资源研究,2019,8(04):382-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