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崔建伟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崔建伟
[导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有取材容易、耐久性、耐火性等优点,所以,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有取材容易、耐久性、耐火性等优点,所以,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不当等原因,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容易导致建筑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这种常见的工程问题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结构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即便有后续的修复工作,那也是十分不现实的,再加上建筑物发生倾斜或倒塌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要提高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找出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防微杜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使用各种有效的措施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1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质量受原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影响,其中原材料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建筑工程混凝土出现水泥质量差、骨料杂质多、外加剂性能不高等问题,那么就会在混凝土的理化性质和工程性质上表现出来,形成混凝土结构内外不同种类的裂缝,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结构与功能。
        1.2温度
        混凝土对温度变化有着较为敏感的反应,特别是混凝土在物理性质上会表现出热胀冷缩的特点,如果出现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产生混凝土结构内外和温度形变趋势,进而导致应力的出现,如果此时应力和拉力出现较大的差异,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上出现裂缝,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春秋两季是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高峰期。
        1.3混凝土收缩作用
        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出现水分的蒸发,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塑性收缩。气候和环境越干燥,混凝土收缩量就越大,过大的收缩会引起应力的出现,假如应力的大小超过结构承载的范围,则会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收缩裂缝。
        1.4混凝土结构荷载
        一些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为了施工方便和缩短工期,会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未达标准时就添加荷载,这一时期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远达不到成品的标准,过早的荷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1.5地基沉降
        当建筑工程进行到混凝土项目时,整个建筑结构的重量会迅速增加,如果出现地基土质和桩基结构方面的问题,会造成地基沉降,而这些沉降会给建筑物带来形变,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的改变,出现对混凝土有害的切力和剪力,当剪切力在混凝土薄弱部位过大时就会出现裂缝。此外,在北方由于冻土层的存在,会给地基带来冻胀的影响,形成对地基顶推和拉伸的外力,这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2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处理方法
        2.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最为常用也是最方便快捷的修补法。它主要适用于受力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浅层细微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只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或是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有的时候在防护裂缝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而使得裂缝继续发展,则可以通过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来改善。表面修补法在实际中运用和广泛,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着很大的缺陷。一就是这种方法可能会掩饰掉一些原因不明的裂缝对延伸的裂缝无法追踪其变化;二就是这种处理方法无法深入到裂缝的内部,可能会留下隐患。所以在运用这种看似简单方法的时候也要经过科学的论证。
        2.2开槽法修补裂缝开槽法
        修补法是裂缝封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该法适合于修补宽度大于0.5mm裂缝。通常采用配合比为:环氧树脂:聚硫橡胶:水泥:砂:=10:3:12.5:28。

步骤一、用人工将晒干筛后的砂、水泥按比例配好搅拌均匀;步骤二、将环氧树脂聚硫橡胶也按配比拌匀;步骤三、将拌匀的环氧树脂聚硫橡胶掺入已拌好的砂、水泥当中,再用人工继续搅拌;步骤四、用少量的丙酮将已拌好的砂浆稀释到适中稠度(约0.4斤丙酮就可以了)。及时将已拌好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用橡胶桶装到已凿好洗净吹干后的混凝土凿槽内进行嵌入。从砂浆开始拌和到嵌入混凝土缝内,一组砂浆的整个施工过程需要30分钟左右完成。嵌入后的砂浆养护即砂浆嵌入缝槽内处理好后两小时以内及时用毛毡、麻袋将聚硫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进行覆盖,待完全初凝后,开始用水养护。需要注意的是,凿槽完毕以后一定要用洁净的水冲洗干净,然后等到充分干燥后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样的话能起到加强后期混凝土与前期混凝土的有效粘结的作用。开槽法修补法的适用面很广泛,基本上非受力裂缝都适用,而且处理的效果也是相对较好。
        3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性措施
        3.1重视原材料的验收
        混凝土材料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强度、品种以及材质合格证件。水泥的标号应当与设计相关要求相符合,水泥的安全性要切实的与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相符合;应当对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泥量明显的超出标准规定值,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洗;掺合料、外加剂必须全面的经过试验,真正的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必须严格的根据试验配合比以及产品技术说明书中的具体规定来控制掺量。
        3.2严格控制配合比
        应当按照重量比来计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合,经试验室试配以后,才可以将配比数据予以提供及采用。当石砂含量出现变化后,要按照具体的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各类材料要称量准确,切勿采取换算的体积比。及时的矫正计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控制最终误差值。试验室应当以干燥为准,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储存的石材料、砂材料中有水分存在,并且含水率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应当随时按照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状况,将采取的配合比正确的换算成为施工配合比。
        3.3混凝土运输过程把控
        当建筑工程项目中浇筑大体量混凝土时,要采取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采取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零碎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混凝土以后,应当尽快的将混凝土送往浇筑的地点。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等不良现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必须严格保证严密,尽可能防止吸水和漏浆,并且对运输容器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拌合物混凝土中混入混凝土硬块和残渣。
        3.4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时,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沁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时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实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
        3.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浇筑混凝土结束后,应当在混凝土硬化前且终凝后的12小时以内,覆盖保护混凝土的外露表面,及时做好浇水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经常性的浇水,充分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良好的湿润状态。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维持7天的浇水养护。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14天,如果有条件则应当蓄水养护。以此同时,还应当采取薄膜养护,也就是在浇筑混凝土的2小时至4小时,从刚好散失泌水水分开始,重点养护重要的结构部件,以便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结语
        混凝土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使用寿命与结构安全等方面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避免裂缝的形成。裂缝的形成因素很多,会涉及到材料、施工控制与设计等若干方面,要进行严格控制,降低裂缝出现几率或有效防止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1]吴旭新.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知识,20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