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捷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 8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其检测结果更加具有权威性。但是,检测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的检测机构,更重要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的权威性以及来自大众的质疑。因此,本文结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引言
对检测实验室实施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针对性地检测检验服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检测实验室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标准也趋于成熟发展。尽管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在内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以此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规范化建设检测实验室
通过建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化、设备维修养护规范化、员工技术操作规范化,形成一种硬性规定,指导员工积极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一个规范、专业的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针对实验室设备要建立规范化的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形成一种硬性规范,规范相关员工的工作,设备、仪器定期检验校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日常运行。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更好地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灵敏性,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为规范化的建设检测实验室奠定基础。
2增强检测人员综合能力,提高检测人员质量意识
加强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是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也关系着检测水平。因此,作为检测机构,首先要将提高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检测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将最新的检测技术教授给检测人员,并使其能灵活地运用于日常的工作中来。而作为检测人员,也要有意识地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检测类型。同时,加大对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引入,通过不断加强检测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促进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提高。并且在增强检测人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检测人员能力落实贯彻执行实验室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检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规范实验室检测操作
通过分析实验室管理机制能够看出,在具体检测项目和质量控制上还存在较多问题,未全面落实和执行质量检测工作,对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执行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对检测实验室实施质量管理时,需要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在检测分析期间也需要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且标注出详细的注意事项和问题,通过操作备案机制降低检测人员的误操作率,并且将失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此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同时,还应当按照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内容展开针对性管理,在检测项目操作过程中提升检测方法的实效性,以此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4检测方法的控制
对于检测方法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样品的特性,包括适用性和灵敏度等问题,选择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然后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中,检测方法的验证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既有实验室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样品的验证,也有检测方法、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的验证。
实验室方法的确认主要是技术性的确认,其主要判断依据是当检测方法最低检出值(LOD值)高于样品物质的最高残留限值(MRL值)时,该检测方法是不适用的,而且应该尽可能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
5注重质量监督
为了确保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效果,必须做好相关监督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严格监督实验过程,通过质量控制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因此,检测实验室内部需要设置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并且对各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进行监督检验,控制检测工作的关键点,及时纠正存在偏差的检测行为,以免影响质量标准。因此实验室质量监督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检验样品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检测环境。还需要注重判断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察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降低检测项目之间的影响作用。
6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实验室要对检测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与维护措施,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管理。①根据设备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养时间,并确定检测设备的维护周期,确保检测设备在保养和维护周期内,不会出现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②提高检测人员维护保养能力,使检测人员在当检测设备出现小故障时能及时解决,既降低了维修的成本,也使检测设备能更好地服务于检测工作。当然如果检测设备出现故障,检测人员无法解决时,也要及时联系专业的技术维修人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③对检测实验室内检测设备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将不同的检测设备进行区域划分,减少检测设备之间相互影响而导致的设备故障。同时也要对检测实验室内部的空气以及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减少大气环境对检测设备影响,既降低检测设备故障率,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实验室空白试验。一般在每制备20个样品或者每批次样品就需要做一次空白实验。如果试剂空白高于接受限,则说明与空白同批次制备的样品已经受到污染。空白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或者消除因出现实际空白造成的终端影响。第二种是采取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同空白实验一样,一般在每制备20个样品或者每批次样品就做一次控制样品。通过建立控制图进行检测结果的分析评定。第三种是对实验室进行比对或者能力验证。这种方法的发生频率一般需要与所承担的工作质量相匹配,受检测工作量、检测方法、内部质量控制情况、人员、设备和设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第四种是样品重复性测试。同样,对每批次或者每20个样品需要做一次样品重复性检测。第五种是加标回收。该种方法是指在样品分析前进行加标处理,但要保证添加物的浓度接近分析物的浓度且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以确保样品基体不会出现改变。对此,还可以采用人员或者检测设备对比、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等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检测方法,都需要对检测操作和结果做好检测原始记录。当检测结果数据在合格界线的边缘时,需要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检测结果数据存在异常,应该冷静分析判断,找出原因,予以解决后进行重复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因设备故障而中断检测,则之前的检测数据失效,必须进行重新检测。此外,检测过程中样品因变质或者污染而需要进行重新检测时,原检测数据则失效,以重新检测的数据为准,不可将二者进行拼凑。
结语
综上所述,要从检测实验室的各个工作环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检测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使检测结果更科学、更全面、更可靠。
参考文献:
[1]孟庆保,易琳,周志明.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02):71-72,68.
[2]孙茂艳.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的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8(35):77-78.
[3]陈勇俊.浅谈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J].化工管理,2018(2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