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城国际工程技术集团 266000
一、项目背景
1.1项目概况
世纪大道位于山水泉城济南,全长约35km,西起工业南路,东至章丘世纪西路,是连接济南市主城区和章丘区的重要交通主干道,且与“一城两区”城市空间结构中“东拓”战略-时代发展轴线相契合。
本次设计段为世纪大道西侧起始段,工业南路至龙凤山路,设计全长6926.43m,规划红线宽50米,两侧规划各20m绿化带,5m宽中央绿化带和两侧2m宽机非分隔带,设计时速60km/h,设计面积约27.45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绿化种植设计、景观节点设计、竖向设计、慢行绿道系统设计、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城市双修专项设计以及标识系统设计、亮化设计等。
济南市世纪大道(工业南路至龙凤山路)为济南东部城区的交通大动脉,连接工业南路、凤凰路、凤岐路、凤鸣路及龙凤山路,是连接中心城区与章丘区的重要东西向城市主干道;3km范围内凤凰山、雪山、长岭山、将山、龙骨山五山环抱,韩仓河、龙脊河支沟、龙脊河、小汉峪沟四河交汇,形成典型生态山水格局,彰显“山泉湖河城”城市空间特色。济南市世纪大道(工业南路至龙凤山路)是济南市形象性城市道路,其门户交通位置优越,满足片区长距离对外交通需求,对于拓展城市空间、促进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设计篇
(1)整体协调
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与景观的协调与统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高。但是一味的追求设计新颖,也会忽视一些问题。
根据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较好的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复尊重自然,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和营造特色生态景观,要保留和挖掘当地的景观特色,使之符合当地自然、文化、及历史要素,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生态优先
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中要坚持生态优先。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城市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城市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设计生态的景观绿地,更应体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观。
(4)魅力人文
山水文化、名人文化是济南浓厚灿烂人文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除却世人熟知的名泉,其实济南也是一个名山汇集的古城。
萃取历城灿烂人文长河中的山水文化,与世纪大道周边山水格局相辅相成,互为呼应,成为本次景观绿化设计的主体脉络和灵魂,去同质化,成为世纪大道特色魅力打造的核心。
(5)康体绿建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一般是林荫小路,供行人和骑单车者(排斥电动车)进入的游憩线路,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带等自然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以及国内一些地方都有比较成功的实践,如珠三角绿道网、成都绿道、武汉绿道、长沙绿道等。
2.1设计策略
“缝合”——生态功能的修复——多维融合
它像一根拉链,通过绿地系统、水系、商业、工业、居住等功能的作用,完整的修复、串联城市的功能。既完善了城市的基本功能,又形成有机的绿色体系。
2.2设计总平面图
.png)
2.3总体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总体结构为一脉,三段,多节点。
交汇的道路节点按等级划分市级节点,一级路口节点和二级路口节点。
根据《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年-2020年)防护林地规划:在满足基本防护宽度(8m以上)及绿地总量(≥70%)要求基础上,结合乔木栽植,在林下设置公园、游园等开放空间,实现林带的综合利用。
依据《道路绿化设计规范》4.3.2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综上,除生态融合段过窄外,全线科学设计开放式绿地参与比重和功能配套。
2.4功能分区
结合周边用地功能板块划分都市门户段、生态融合段和活力休闲段。
2.5绿化设计构思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乡土树种,生态性强,管理便利,高度在13~15cm的花卉、草坪,能覆盖地表,美化开敞空间,在平面是暗示空间;40~45cm高的灌木、花卉,能产生引导效果,界定空间范围;90~100cm高的灌木、竹类、藤本植物能够产生屏障功能,改变暗示空间的边缘,限定交通流线;当乔木、藤本类植物高于人水平视线时,可以产生较强的视线引导作用,可形成较私密的交往空间;高大树冠的乔木、藤本类植物可以形成顶面的封闭空间,具有遮蔽功能,并改变天际线的轮廓。
因地制宜,可持续性、节约型园林绿化,打造“四季常绿,三季多彩”全方位一体化的道路绿化景观。世纪大道区域土壤呈弱碱性,因为可选择耐碱类植物,工业区可选择抗性树种,三季多彩不单体现在植物季相配置,还结合了节庆绿雕等公共艺术装置,为世纪大道多层次增彩。
植物选择:
耐碱类植物:
根据济南市主要公园及道路绿地土壤肥力指标测定结果表3显示,世纪大道所在区域土壤PH在7.0~8.5间呈弱碱性,整体呈微碱性,土壤容重偏大,有机质缺乏严重,土壤肥力整体较差。苗木树种适宜选择耐碱类植物,适宜生长需求。
耐碱类植物有:大叶黄杨、刺槐、雪松、大叶女贞、金叶榆、银杏、五角枫、紫叶李、红花碧桃、北美海棠、紫荆、榆叶梅、珍珠梅、国槐、金森女贞、造型黑松、沙地柏、珍珠梅、刺槐、十月樱、早樱、木槿、月季、紫薇、黄栌、黄金槐、连翘、迎春、龙柏。
抗污染植物:
由于该道路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两侧有部分工业区,所以绿化苗木中适当选择抗污染树种。
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出彩的原则,合理配植植物资源,选种植物以常绿为基调,彩色做点缀,乔灌花藤草相结合,采用点线面结合、远近兼顾,实现花期延续、叶花果可观赏,打造立体群落植物景观。创造具有自然形态的绿带,使整个绿化空间有序列,有节奏的变化,既有整体性,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道路交叉口、重要节点区域,景观营造打破常规植物配置手法,重点加入艺术装置、花雕、花架等,并搭配多层次特色花卉,展现出靓丽、独特的城市门户景观。形成色彩缤纷亮丽,三季多彩,四季有花的道路景观风貌。
三、详细设计
景观总体结构为一脉 三段 多节点为架构,将整体景观空间进行连接,为道路行车、行人及周边居民创建良好的景观感受及休闲活动空间。
一脉:即山水脉络,串连整个绿化带,提取“山环水绕”蜿蜒流线型,运用于地形、植物关系及空间营造,打造大气简洁、开阖有致,绚丽流动的“山水灵秀”主题生态景观大道;
三段:(1)都市门户段(工业南路-凤山路):都市简约、视线通透,上木层次和地被层次,景观元素:活力街区、生态绿植,社交场地。
(2)生态融合区(凤山路-凤歧路):济南炼油厂生态防护林带,山体双修,生态保育,景观元素:山石护坡,生态混交林。
(3)休闲活力区(凤歧路-龙凤山路):生态休闲、功能多元,复层生态植物配置,《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年)防护林地规划:在满足基本防护宽度(8m)及绿地总量(≥70%)要求基础上,结合乔木栽植,在林下设置公园、游园等开放空间,实现林带的综合利用。 景观元素:多功能生态场地、休闲聚集空间、功能配套完善,林下街头公园、游园。
3.1都市门户段绿化标准段设计
都市门户段周边用地性质以商务用地为主,绿化带两侧商务办公与商业较多,整体设计风格为都市简约、视线通透。此段绿化设计前景为地被模纹局部点缀庭荫树及精致小组团,中景与背景根据两侧商业情况做到有开有合,绿化与微地形相结合,保持局部视线通透,上木组团根据行车速度设计了长度130-150m的变化模数,整体达到流畅大气的景观效果。绿地中设置园路与社交场地,更好的服务于周边行人,将本区域打造为时尚活力街区。
3.2特级城市节点-工业南路路口节点
泉水是济南城市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水为媒介,承载和孕育了城市千年历史文化古韵,并在当下充分演绎城市新面貌。
工业南路路口节点定位市级开放空间,同时作为世纪大道起点,设计响应“灵秀山水”主题,艺术化“趵突泉”三个涌泉元素,艺术化构成休闲园路和地被模纹。作为源头涌泉,与山水肌理一脉相承,寓意“源远流长”,不断孕育和滋养泉城高品质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绿化配置以视线通透为主,主要有上木层次和地被层次,地被通过色彩搭配烘托涌泉元素,形成节点特色,交叉口处又设计了花境组团搭配白沙,增强游人的视觉感受,主要应用植物品种有:丛生朴树、对节白蜡、国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大叶黄杨、小龙柏、金焰绣线菊、丛生紫薇等。
此节点作为市级开放空间,建议对标龙凤山路鲁能泰山公园雕塑地标,于此处增设雕塑地标。
3.3生态融合段绿化标准段设计
本区段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和市政用地,道路北侧为济南炼油厂围墙,绿化预留地较少,宽度在(1.5米到3.5米之间),无绿化基础。
南侧绿带地势南高北低,与路面形成2-3m高差,需做护坡处理,绿化基础薄弱,黄土裸露,需进行生态修复与现状山体相融合。
本段设计以生态防护林带,山体双修,生态保育为指导,北侧炼油厂段对现状挡墙进行美化弱化处理,栽植银杏、凌霄、爬山虎等弱化生硬界面,局部结合化工文化印记改作文化墙。绿化带内片植适宜在山体成活的植物如黄栌、刺槐、栾树、黑松、紫荆、黄刺玫等,自然片植,以生态混交林方式与现状山体绿化相融合。
山体恢复植物选择:目前在济南地区荒山绿化中表现较好的落叶乔木有18种:刺槐、国槐、黄金槐、山杨、小叶杨、毛白杨、107杨、旱柳、垂柳、臭椿、法桐、楸树、泡桐、火炬树、黄栌、栾树、榆树、构树、五角枫等。常绿乔木的树种有9种:侧柏、黑松、油松、云杉、龙柏、雪松、大叶女贞、蜀会等,花灌木有18种:丁香、红瑞木、连翘、迎春、蔷薇、紫薇、樱花、紫叶李、花石榴、红栌、扶芳藤、榆叶梅、棣棠、碧桃、紫荆、铺地柏、贴梗海棠、木槿等,果树种类5种:枣树、山桃、柿树、山楂、梨树,攀爬类植物有4种:爬墙虎、五叶地锦、常春藤、紫藤等,草类有三种: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等。
3.4活力休闲段绿化标准段设计
本区段两侧主要为居住用地、学校用地、商业用地,地势相对平坦,道路景观完整性差,绿植茂盛无规律,组团生硬单一,缺乏参与性和融合性。本段设计依据《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年)防护林地规划:在满足基本防护宽度(8m)及绿地总量(≥70%)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乔木栽植,在林下设置园路、游园等开放空间,实现林带的综合利用。
本段结合周边游人密集程度适当设置了多功能生态场地、休闲聚集空间,功能配套完善,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
植物选择:骨干树种有雪松、绒毛白蜡、国槐、紫薇;
基调树种:栾树、五角枫、银杏、刺槐;
适当补充楸树、柿树、黄栌、二乔玉兰、碧桃、红叶李、丁香、黄刺玫、金焰绣线菊、珍珠绣线菊、金森女贞、小龙柏、瓜子黄杨、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等增加本区段的景观层次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