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在建设上也更完善,地铁已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且地铁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交通手段,以其安全性高、准点率高和舒适快捷的优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车站运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再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实现对地铁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
关键词:地铁车站;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优势,成为公共交通的首选方式。然而地铁在带给人们方便的时候,在车站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为道路交通和城市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影响因素
1.管理质量的影响
车站管理质量是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不够严格规范,不能将安全因素有效排除,将对安全及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操作不得当,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不断扩大。另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技术不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还会导致很多危险物品流入地铁内部。
2.设备的影响
设备是地铁运营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之一。如果在车站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地铁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养护,不能将安全问题及时排除,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铁设备专业覆盖面十分广泛,并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环节。另外,地铁交通系统为不间断运行方式,且实施环境复杂,设备故障处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且因专业面广,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维护技术均有着严格的要求。
3.人员的影响
人员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乘客和管理人员两个方面。①当乘客较多时,车厢内会出现拥挤的状态,如果不能规范有序,很容易导致踩踏事故发生。还有一些突发状况,乘客误踏入轨道行驶区域范围内,迫使行车中断等。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安全管理意识比较弱,在管理中没有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则制度,也是导致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二、地铁运营安全车站管理措施
1.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故障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影响范围、影响时间以及影响程度的控制。因此需要结合系统运行特点,对以往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建立健全一套故障管理体系,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故障接报、传达、响应以及修复等工作,根据故障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编制合理的应对方案,做好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管理控制来减少或避免故障的再次发生。
2.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地铁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渠道,促使更多的乘客学习相关交通知识和文化,逐渐扩大影响范围,将安全教育工作扩宽到整个社会层面,强化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次,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针对地铁运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展开防控措施,定期进行实践演练,在实践中细化应急方案。
3.增设地铁事故应急抢险点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因为运营系统故障引发的地铁延误使得大客流出现拥挤踩踏的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警醒着地铁车站的运营人员,在面对大客流的到来时,不但要做好地铁基础设施的日常运维工作,更要提前布置好事故应急抢险的相关安排,以防万一。结合大客流的空间分布地点,可在地铁热门线路的增设临时抢修点,派遣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级抢险人员驻守,在发生故障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将不利影响降低。
4.做好车站客流组织的基础配备
一方面,地铁车站应该结合自身客流量的分布情况,安排好适当的引导员和应急人员,以为大客流的安全组织提供充足的人力配备。并且引导人员和应急人员要通过参加地铁票务、乘车等基本工作的培训和跟岗学习工作,积累丰富的地铁安全运行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在大客流到来时,熟练地开展乘客的疏导工作。另一方面,地铁车站还要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备建设。包括临时导向的指示牌、警戒绳、导流栏杆等人工引导的辅助工具,以及广播喇叭等方式都可以用于来大客流产生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以确保客流组织的安全性。
5.做好客流的预测工作
一般来说,就可预见性的大客流来说,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获得客流的预测,然后在预测的客流大小基础上,抓住重点制定高效的客流组织方案。具体来说,早晚通勤的高峰时段,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等应用,记录和搜集与对比当日数据和历史数据,以总结出上下班通勤高峰段的最大客流平均水平。而节假日的客流量预测,可以将历史客流的统计数据与平日双休客流数据结合,进而预测人数。
三、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1.选择安全风险评价指标
1.1人员风险评价指标风险评价中我们使用风险分级评价法,将人为因素确立为一级风险,实施过程中的主观行为作为二级风险,运用R=LS的评价公式,R代表风险程度,L表示事故可能性、S表示事故影响。L包括:安全检测情况、人员职业素质、司机误操作概率、调度问题、监控管理及维保;S:财产及人身安全影响。1.2设备风险性评价指标运用风险评价公式,将设备风险作为一级风险,各类设备系统作为二级风险,具体故障作为三级风险。L二级风险:车辆系统、供电设备、通信设备、线路系统、通风给排水系统、其它安全辅助设备;L三级风险:动力故障、制动故障,输配电故障、电网、电缆故障,无线通信障碍、数字通信故障,轨道、线路标志、路床路基,通风空调系统、供水排水系统问题,监控中心设备故障、火灾事故预警设备故障等;S二级影响:人员影响、地铁运行影响;S三级影响:维修能力、应急处置水平,通行能力、安全性影响。1.3管理风险评价指标管理因素R作为一级风险;事故L的二级风险包括:各类规章制度、风险预判能力、组织协调性;事故影响S包括:人员安全影响、设施设备运用稳定性影响。
2.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待风险评价指标确立后,即可依据这些指标展开对地铁车站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车站营运安全的风险评价中需要把握风险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可使用模糊评价、AHP层次分析以及分级评价模式,对主系统及子系统进行风险评价,以便于完善地铁运行系统,提升其运行安全性。
结束语:
结语地铁作为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较大的公共交通工具,且地铁的出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超负荷局面。新时代地铁运营部门的工作应当以提升地铁车站大客流的安全组织能力为目标,认真规划,仔细研究,克服困难,积极尝试,以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有序和稳定,所以,把控地铁运营质量,是确保地铁运行安全、保障乘客人身安全、维护车站设备安全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中需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运用多种评价技巧对这些指标予以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刘云辉.广州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2]王志华.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薛良浩.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探索[J].数码设计(上),2018(5):89.
[4]陈佳.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J].当代旅游,2018(3):75.
[5]陈如柏.新时期地铁站如何应对突发大客流的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2):138.
[6]何旭.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组织的实践举措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268.